中国能源工业体系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责任编辑:液化天然气    浏览:1517次    时间: 2008-05-05 11:53:2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1、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迅速增加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至2010年中国初级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460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99.7%,1993—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4.2%;固体能源将达到1017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81.9%;石油为329百万吨油当量,比1..

分享到:
1、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迅速增加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至2010年中国初级能源消费量将达到1460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99.7%,1993—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4.2%;固体能源将达到1017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81.9%;石油为329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128.5%;天然气为54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285.7%;核能为18百万吨油当量;水电为42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223%;电力为213百万吨油当量,比1993年增长176.6%。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8亿吨标准煤,为1995年的2.17倍,1995—2020年年均增长率为3.15%。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弹性系数相当低下,1980—1995年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增长弹性系数只有0.525,1997年以后,能源消费增长弹性系数出现负值,即伴随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出现负增长,中国能源密度(即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GDP能耗)在大幅度下降。能源密度的下降有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的作用,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均可降低能源密度,但两者有较大区别,能源替代是以增加非能源要素的投入、减少能源要素投入为目的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国外学者研究指出,能源与非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是存在的。如果忽略能源替代,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夸大技术进步的作用。尽管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能源密度在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高能源效率方面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在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使用所创造的GDP为3.3美元(1997年),与美国的3.6美元、日本的6美元、德国的5.2美元、法国的5美元和英国的5.3美元仍有一定的距离。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绝对优势,油气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也低近38个百分比。从行业来看,能源消费总量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在世界各国中是尤为突出的。

    史丹(2001年)对中国1985—1998年制造业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分析结果是,今后依靠结构变动降低能源消费强度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重点应放在提高能源消费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

3、石油需求远大子石油供给且资源保障能力较差,煤炭生产已由过剩转向供需基本平衡,可再生能源潜力较大
    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约100亿一158亿吨,占世界总量的3%—5%左右,截至2000年底已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约61.3亿吨,累计采出约36.4亿吨,剩余可采储量约为24.9亿吨,占世界的1.8%左右,居世界第11位。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未来20年内,石油仍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中国石油供需矛盾将会十分突出。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原油生产年均增长1.8%,而石油消费年增长为7.7%,从1996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加,2000年原油净进口量已达到5982.75万吨。受资源因素的影响,中国未来10到20年的原油年产量估计最多保住目前1.6亿吨的水平或略有微弱增长,而到2010年和2020年时,中国石油需求量将可能达到3.2亿吨和4.3亿吨,目前估计,届时中国石油的年进口量可能要分别达到1.6亿吨和2.7亿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到1996年,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5.4%和5.8%,1989年生产突破10亿吨大关,1996年创历史最高记录13.74亿吨。1997年以来,中国国内煤炭生产和消费持续下降,1999年国内煤炭总体供需形势表现为,供过于求,库存大量积压。经过煤炭产业结构调整,2000年原煤生产产量下降,煤炭社会库存大幅度下降,煤炭供需出现基本平衡。中国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吨(埋深在1000米以浅的),居世界第二位。截至1999年我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63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绝大多数具备煤炭洁净利用的资源条件。

    在可再生能源中,水能资源名列世界前茅,其他资源品种齐全,蕴藏量也很丰富。①水能资源。我国河流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为6.76亿kW,技术可开发的装机容量为3.78亿kW,均居世界第一位;可供开发的海洋能资源(主要指潮汐能资源)相当于年发电量2170万kW·h。②太阳能资源。我国太阳年辐射的平均值约为59亿J/(m2·a),按960万km2的面积计算,年辐射总量达5.7×1022j,相当于1.9亿吨标准煤。若按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平均功率为1kW/

    m2计算,全国的太阳辐射功率可达9.6万亿kW,为我国目前电力装机总容量的5万倍。③风能资源。我国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6亿kW,可开发利用量为2.53亿kW,风能资源比较好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及一些岛屿,内陆沿东北、内蒙、甘肃至新疆一带风能资源也较丰富。④地热能资源。我国地热资源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预测储量116.6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31.6亿吨标准煤。⑤生物质能。主要的生物质资源是来自农业、林业、薪柴和畜牧业的残余物,我国每年稻草和秸秆产量近3亿吨,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发电,其能力相当于120GW的发电站,可发电量相当于199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40%。但受技术、资金尤其是与常规能源比价关系的影响,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以水电为例,1999年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约7000万千瓦,约占可开发装机容量的18.5%。

4、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煤炭消费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区域性的,如酸雨;也有全球性的,如温室气体。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消耗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1998年煤炭的消费量近13亿吨。这种能源结构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全国烟尘排放量的70%来自煤炭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是由于煤炭燃烧产生的,这些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根源。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中国许多地方已出现大面积酸雨区,酸雨的酸度、频率呈逐年加重趋势,酸雨的分布区域也在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几百亿元。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约有75%也是由煤炭加工转换和直接利用过程排放的。不同的工业行业由于能源消耗类型、强度等不同,废气的排放量亦不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前5名分别是: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96年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3363.5万吨,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排放总量的14.8%。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