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研究】碳减排:结构调整意义更大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112次    时间: 2021-11-30 15:48:2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在银行贷款额度受管控及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普遍紧缺的前提下,碳减排工具应更多看作是一种贷款内部结构的调节机制,而不完全是总量工具,目的是鼓励更多贷款投向碳减排领域和绿色金融领域。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

分享到:

在银行贷款额度受管控及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普遍紧缺的前提下,碳减排工具应更多看作是一种贷款内部结构的调节机制,而不完全是总量工具,目的是鼓励更多贷款投向碳减排领域和绿色金融领域。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碳减排支持工具属于双碳1+N政策体系中的“N”的部分。根据双碳1+N政策体系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完善经济政策”部分的内容可知,碳减排支持工具属于保障措施中的绿色金融政策部分。

碳减排支持工具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具体政策要点包含工具发放对象、发放机制、发放金额、发放利率、发放期限、发放前后要求、工具支持的碳减排贷款利率以及贷款类型等。

从行业影响上来看,随着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正式发布,绿色信贷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先立后破”双碳政策机制,用增量资金精准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下游新能源运营商将因此获得成本更低的贷款,在产业链价格下行的趋势下运营商有望打开盈利空间。盈利能力回升带动终端需求回暖,看好竞争格局较好的组件一体化环节的龙头企业。从工具发放时与发放后对金融机构的要求可知,第三方碳减排服务机构或将受益。

总的来说,按照碳减排工具支持的碳减排贷款具体类型,投资方向主要有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具体看新能源行业上下游投资机会:1.下游新能源运营商将因此获得成本更低的贷款,在产业链价格下行的趋势下新能源运营商有望打开盈利空间。2.由于盈利能力回升带动终端需求回暖,看好竞争格局较好的组件一体化环节的龙头企业。此外,电站其他配套设施(特高压、储能、光伏支架等)也将因此受益。具体看其他行业领域:从工具发放时与发放后对金融机构的要求可知,第三方碳减排服务机构或将收益。央行为保证碳减排资金的精准投放,对金融机构申请工具时以及申请工具后的碳减排数据的披露与真实性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经验丰富且市场认可度较高的第三方碳减排服务机构(例如碳盘查、碳核查、碳监测等相关公司)将因此收益。

流动性改善有限

根据央行的表述,“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第一,支持领域

“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 排技术三个领域。而央行在2019年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对于绿色贷款统计范围做了明确规定,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六大产业。因此,从这一口径来看,《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对于绿色贷款的统计口径要大于碳减排的口径。

第二,操作模式

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金融机构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同时,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 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这意味着银行要想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并非能够完全使用既有的存量业务。

第三,工具定价

碳减排支持工具期限为1年,可展期2次,利率为1.75%。要求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第四,监管政策

金融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从“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四大要素来看,该工具与再贷款的性质较为类似,是央行为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推出的一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分析“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对市场的影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量价情况:在量方面,央行并未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具体额度,光大证券根据以往数据做了一个大体预测。

根据央行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三季末,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为25.8万亿元,而支农、支小、扶贫和专项扶贫四类再贷款余额为 1.55万亿元,即贷款余额与再贷款的比例约17:1。而绿色领域的贷款余额为14.78万亿元,其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为9.89万亿元,若依然按照17:1的比例测算,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额度大概在6000亿-9000亿元的规模,预计分两年使用,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略低于一次降准(约为1万亿元)。在价方面,央行明确碳减排支持工具期限为1年,利率为1.75%,低于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50BP,与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持平,且低于1年期MLF利率120BP。

因此,从量价两方面看,碳减排支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结构性降准与降息的效果,具有“补缺口、降成本、调结构”的功能。不过,我们在分析碳减排工具之时,不宜过分夸大其对市场的影响,不能仅基于绿色贷款的规模,而误认为该项工具的数量级较大。事实上,无论是再贷款工具,还是碳减排工具,与实际的金融机构相关领域信贷余额,并非是一一对应关系,且央行已明确表示:“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因此,该工具的最终效力仍取决于银行新发放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这三类贷款的情况。

对货币政策而言,目前市场流动性总体较为充裕,11-12月份MLF共计到期1.95万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之后,在结构性流动性短缺框架下,不排除央行会适度退出部分 MLF,已确保该项工具的中性影响。同时,央行会继续通过OMO的操作,“削峰填谷”维稳资金面。在此情况下,年内降准、降息的概率进一步下降。

“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出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预计能够为碳减排相关企业贷款融资让利10-15BP

根据央行的表述,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目前,1年期LPR的报价为3.85%,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维持在2.2%左右(截至2021年年底),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因此,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利差为3.85%-(0.6×1.75%+0.4×2.2%)=1.92%,较当前利差(3.85%-2.2%=1.65%)提升27BP。考虑到贷款利率本身具有一定的阻尼效应,银行基于商业化原则,在贷款利率上可能会将27BP利差部分让渡给碳减排相关企业。因此,预计碳减排工具能够为相关企业贷款融资让利10-15BP。

二是对存款成本率改善0.5BP

如前所述,假定本次碳减排工具规模为9000亿元,乐观情况下,即便按照等比例退出9000亿元MLF,有助于减少负债利息支出:9000×(2.95%-1.75%)=108(亿元)。按照银行230万亿元存款规模进行静态测算,对银行存款成本率的改善幅度不足0.5BP。

三是对流动性监管指标的改善作用较为有限

央行表示,金融机构申请碳减排工具,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预计与再贷款、MLF等工具类似,需要提供利率债质押。这样一来,这一工具对流动性监管指标的改善作用较为有限。

更多结构调整意义

根据央行的公告,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照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金融机构对碳减排重点领域企业贷款利率与同期限档次LPR大致持平。

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节奏在预期之内。2021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3月25日,人民银行发布信息称,“将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10月15日,在人民银行举办的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货币政策司孙国峰就碳减排支持工具创设进展回应道,“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此次正式公告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总体进展在预期之内。

此次并未提及提供贷款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预计人民银行会随行就市进行相应调整。简单按照此前市场预期1万亿元的规模和60%的再贷款比例进行测算,在不考虑货币派生的前提下,撬动资金量约为2.7万亿元,基本能和每年绿色贷款的增量相匹配。至于持续时间,我们从“期限1年,可展期2次”可以推测,起码在2年以上。在银行贷款额度受管控及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普遍紧缺的前提下,碳减排工具应该更多地看作是一种贷款内部结构的调节机制,而不完全是总量工具,目的是鼓励更多贷款投向碳减排领域和绿色金融领域。相比之下,结构调整的意义更大。

最新一期1年期LPR为3.85%,按照1.75%的资金成本计算,利差为2.1%,与之前的再贷款政策类似。比如2021年9月国常会提出新增3000亿元再贷款额度,贷款平均利率为5.5%左右,目前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为2.25%,利差为3.25%。绿色贷款的价格和一般的对公贷款定价差别不大。而且因为主要投向基建相关项目,定价较平均利率还略低,已经接近LPR水平。如果新工具以LPR价格投放贷款,那么对总体贷款的价格影响较小,主要变化在于压降部分中型企业过高的贷款价格,以及给予银行更多的低成本负债资金。这也符合人民银行“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的目标”。以老16家上市银行为例,据天风证券测算最多可以调低个体项目的贷款利率达1.35个百分点。

确保贷款用途落实到位可能是实施政策的关键问题。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绿色贷款八成都是节能环保项目,只有20%是投向战略新兴产业。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加4万亿元,而人民币对公贷款同比增量也才12万亿元。绿色贷款可能还需要更加精准的投放。此次政策创新性地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在获得碳排放支持工具后,要按季度披露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及利率等,此外还要披露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未来贷款对应的碳减排数量可能成为银行行为监管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甚至可能会加入到绿色金融的评价方案之中,从而进一步推动银行的资产结构向绿色领域倾斜。基于此判断,预计未来会新设评价指标。

此次碳排放工具的推出直接有利于负债成本较高、资产结构转型较快的银行,如平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稳社融、宽信用的趋势短期有利于平抑银行的信用风险,长期继续有利于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随着2022年流动性边际修复,或带来银行非息业务新一轮的发展机会。

央行创设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旨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采用“先贷后借”直达机制,央行提供低成本资金。碳减排支持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直达机制。首先,金融机构向有显著碳减排效能的重点领域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LPR大致持平。贷款发放后,金融机构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

“择优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领域。碳减排支持工具以减少碳排放为导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预计在碳减排工具发放初期,金融机构择优支持高质量项目。

当前绿色金融占比较低,对银行短期经营影响有限。从利差角度来看,假设碳减排贷款平均利率为4.65%(LPR:5年),平均计息负债付息率为2.2%,则碳减排贷款的利差为2.72%(4.65%-60%×1.75%-40%×2.2%)。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则平均利差为2.73%(4.93%-2.2%)。比较来看,碳减排贷款与普通贷款的利差基本持平。另外,从结构上看,银行支持绿色与低碳的贷款占比较低,碳减排工具的运用对银行净息差影响很小。据央行统计数据,截至9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为14.8万亿元,仅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7.8%。

引导银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助力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将提高银行对碳减排领域的信贷投放积极性;有助于降低相关领域融资成本,中长期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小而精”、“做加法”的定位来看,预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投放对象多是该领域内有潜力的优质客户,总体风险有限,且有望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更加契合经济转型和自身业务转型需求。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有助于降低相关领域融资成本,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银行来说,短期对银行业绩影响较小;中长期,随着碳减排贷款规模的增长,将助力银行信贷结构优化。

中泰证券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是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思路的延续。在稳信用跨周期调节的大背景下,央行更强调结构性稳信用政策,对货币的投放会更加精准。包括9月初国常会提出的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要求银行在9-12月投放完毕,央行给到银行的资金成本是2.25%,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利率平均在5.5%,采取“先贷后借”的模式,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直达性。

对企业和银行的影响分析

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碳减排支持工具定位为“增量资金”,将一定程度起到稳信用效果。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做加法”,用增量资金支持清洁能 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后续我们将从银行的商业思维角度出发分析,推测银行投放碳减排贷款的动力较强,作为增量资金的投放,一定程度能够起到稳信用效果,对2022年社融和经济有一定的支撑。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主要内容如下:1.央行给银行的资金成本: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2.银行给企业的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3.可以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及操作方式:全国性金融机构,即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4.可以获得碳减排贷款的企业: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

根据分析,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成本上,可缓释0.77%-1.8%。企业资金成本预计平均可以降低0.77%-1.8%。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企业类贷款年化利率为4.6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化利率为5.65%,基于此,碳减排一年期贷款利率在3.85%,对于一般企业和普惠型企业而言,资金成本可以下降0.77个百分点到1.8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预计增量资金规模在2万亿-3万亿元。由于银行的绿色信贷概念与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发放对象非常接近,绿色信贷的主要投放对象就是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因此可按照银行绿色信贷投放情况近似匹配碳减排贷款投放情况,再考虑央行的资金优惠,预计碳减排信贷新增投放速度会高于往年绿色信贷的投放速度。测算逻辑如下:根据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绿色信贷增量投放占比情况测算,国有大行新增绿色信贷占比新增总贷款平均在14.1%和14.9%,股份制银行新增占比在11.1%和17.4%,假设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2022年碳减排贷款增量占比在15%-25%。再假设2022年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增量信贷投放规模在13.3万亿元(存量信贷同比增长11.2%),则碳减排贷款投放规模在2万亿-3万亿元,不过,这里的测算逻辑是碳减排支持工具替换绿色信贷,测算存在一定的误差。

企业的资金成本预计一年可以缓释153亿-597亿元,测算逻辑如下:根据企业资金成本平均下降0.77%-1.8%,基于投放规模2万亿-3万亿元,可计算得出企业一年的资金成本预计可以缓释153亿-597亿元。

碳减排支持工具对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有大行利差走阔,股份制银行获取增量业务。从直观的利差角度看,国有大行最有动力申请碳减排工具。

国有大行提供碳减排贷款能够拉升其利差。具体的测算如下:1.首先看资产端情况,银行资产端投放碳减排的贷款利率为3.85%(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2.银行投放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资金成本平均在1.75%×60%+银行计息负债付息率×40% (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 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 1.75%)。3.综合计算银行的利差情况:全国性大型银行的利差是走阔的,而股份制银行的利差是低于其原有业务的综合利差。投放碳减排贷款的利差高于公司原有业务利差的银行有国有五大行和浦发银行。其余银行投放碳减排贷款的利差则是低于原有业务的利差,较原有业务低的原因则不尽相同,像邮储和招行是原有业务资金成本比较低,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资金成本高于原业务的成本。其他股份制银行则是原业务贷款利率相对高,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低成本也无法弥补资产端的低利率。因而从直观的商业行为视角看,国有五大行和浦发银行进行碳减排贷款投放的利差高于原有业务,这6家银行最有申请动力。

从获取增量业务角度看,股份制银行也会有较大的积极性。虽然股份制银行投放碳减排贷款的利差低于其原有业务,但这不意味着股份制银行就没有动力进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申请。原因有两点:第一,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是作为增量资金投放的,银行有规模驱动属性,只要有增量信贷的投放,对于银行的收入而言就是增收。第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投放对象是未来有潜力的优质客户,是银行承载实体经济转型和自身业务发展转型的重要客群。而且,从长远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这类客群总体的风险有限,或者说是银行未来的潜力优质客户。

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具体而言,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碳减排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这些是政策支持的行业,代表未来产业方向的优质客群。银行通过贷前、贷中、贷后监控,能够保证不良率低于公司整体不良率水平,对于银行业务都是正向推动。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