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湿地资源是民族地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选择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774次    时间: 2021-12-15 15:04:4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全球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点。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湿地是全球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之..

分享到:

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向全球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点。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

湿地是全球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更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为集中和分布最广的区域。民族地区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能增加其强大的固碳功能,对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有重要地位。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我国民族地区的湿地功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而5个省级民族地区(广西、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和3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省级行政区域(贵州、云南、青海)湿地面积合计2636.61万公顷,占到我国湿地总面积的近50%。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4类自然湿地面积合计2533.23万公顷。根据测算数据,我国民族地区自然湿地每年固碳量为1.15亿吨(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年固碳量分别为1.62吨/公顷、0.71吨/公顷、0.66吨/公顷、1.55吨/公顷)。特别是泥炭沼泽湿地中存储了大量的碳,我国泥炭储量达47亿吨,四川省阿坝州作为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其辖区内若尔盖高原湿地储存的泥炭就高达19亿吨,占到了全国泥炭储量的4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保护好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间接减排功能,对减缓温室效应、抑制全球变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一些超强度开发,尤其是湿地,这一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本不仅没有得到保值增值,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折损,对人类生存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也明显减弱。特别是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公众对湿地生态功能认识不足、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不力以及湿地补偿资金来源单一,湿地补偿标准严重偏低,市场性湿地补偿机制缺乏,未建立系统的湿地补偿法律体系等原因,部分地区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

保护好湿地资源,做好民族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体现民族地区担当、作出民族地区贡献、谱写民族地区篇章。为此,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解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湿地保护。

第一,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政策。立足湿地资源禀赋、区位比较优势、国家优惠政策,用活用足国家对湿地保护的政策法规,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的专项规划、规章办法;坚持全面保护,突出功能定位,完善湿地保护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名录动态管理;合理划定湿地面积管控目标,将湿地保护绩效纳入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指标,建立湿地破坏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湿地保护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多渠道投入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

第二,加快构建科学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湿地生态资源禀赋、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等多个因素,结合湿地周边公众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水平、湿地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能力、区域湿地生态补偿的迫切程度等,构建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同时,建立基于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主客观赋权法为基础的系数来动态调整、修正完善评估体系,得出较为准确、合理的湿地生态补偿评估结果。

第三,探索推进碳汇市场基础建设。深挖民族地区湿地碳汇经济价值,推广应用上海、山东、广东等地区开展生态系统碳汇建设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努力寻求国家层面在政策、资金、人才、体制等方面更多的支持帮助;扎实做好湿地碳汇市场、碳汇金融等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研究以及碳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核查等工作;注重教育培养一批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所需的人才队伍,为民族地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