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 2012年 32卷 10期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3102次    时间: 2012-12-31 21:53:4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本期视点 1 廖永远,罗东坤,袁杰辉 促进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政策探讨 尽管我国页岩气开发已经起步,但效益不高,产业发展较缓慢。其制约因素主要如下:①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缺乏; ②地质条件复杂;③资源基数不清;④核心技术不足;⑤市场监管不到位;⑥管网..

分享到:
本期视点
 
  1 廖永远,罗东坤,袁杰辉
  促进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政策探讨 
  尽管我国页岩气开发已经起步,但效益不高,产业发展较缓慢。其制约因素主要如下:①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缺乏; ②地质条件复杂;③资源基数不清;④核心技术不足;⑤市场监管不到位;⑥管网设施欠发达。为此,在对照美国页岩气开发经验、参照国内煤层气开发实践的前提下,分析和探讨了加速我国页岩气开发相关政策,提出了投融资优惠、科研支持、财税优惠、环境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建议:①通过政府直接拨款、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等方式为页岩气开发利用提供投融资优惠;②增设页岩气开发国家重大专项、加强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中心及其他页岩气重点实验室建设、设立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油气研究基金,以及加强对外合作研究等,加大对页岩气开发的科研支持力度;③现阶段我国页岩气开采免征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页岩气对外合作开采所得税施行“二免三减半”政策,给予页岩气开发企业资源耗竭津贴;④考虑页岩气开发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参照国外成熟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效的环境监管,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⑤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与评价,搞清楚资源分布、地质特征、开发特点与工艺技术需求、经济性及可采资源量,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数据。此外,还应加强对页岩气定价、市场准入、管网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撑力度。
 
  2012 Vol. 32 (10): 1-5 [摘要] ( 227 ) [HTML 1KB] [PDF 267KB] CEB (132 KB)( 327 ) 
 
 
 地质勘探
 
  6 裴森奇,李跃纲,张本健,王维,杨毅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巨厚,发育了多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为了弄清该区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寻找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在分析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油气演化的时空配置,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西上三叠统烃源岩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生烃强度大,具有有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有效时空配置是成藏的关键,生烃强度控制气藏丰度,古今构造叠置决定气藏品质,大断裂控制气藏改造、重组和充满度。进而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川西地区南部以勘探常压、构造圈闭型气藏为主,其中川西南部三和①号断层下盘的老君山和邛西①号断层下盘的桑园等构造应为构造圈闭气藏的首选目标;川西地区北部以勘探超压、岩性气藏为主,其中地层上倾方向的梓潼凹陷—九龙山构造之间的剑门—龙岗地区是岩性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2012 Vol. 32 (10): 6-9 [摘要] ( 148 ) [HTML 1KB] [PDF 1441KB] CEB (236 KB)( 207 ) 
 
 10 赵力彬,石石,肖香姣,王海应,张杰
  库车坳陷克深2气藏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目前,针对低渗透或致密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的地质建模多局限于定性或半定量研究,通常的做法是将裂缝当做基质渗透率的增加因素来考虑,因而无法体现裂缝发育的方向性、不均一性,也无法描述连续合理的变化趋势。为此,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2气藏储集层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裂缝—孔隙型砂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将地质、地震、测井等手段综合一体化的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野外露头数据,以区内夹层分布为切入点建立岩性模型,并进行相控参数建模;再通过构造曲率法对该区裂缝的发育区带进行预测,并用其约束裂缝参数建模,从而建立了克深2气藏裂缝性砂岩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实际运用效果证明,该方法所建模型符合地质认识规律,可量化储层参数,适用于裂缝—孔隙型油气藏评价阶段稀井网条件下的地质建模研究。
 
  2012 Vol. 32 (10): 10-13 [摘要] ( 177 ) [HTML 1KB] [PDF 1428KB] CEB (234 KB)( 153 ) 
 
 14 赵宁,石强
  裂缝孔隙型火山岩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以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 
  火山岩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型双重孔隙结构特征,其岩性识别和物性主控因素分析是研究工作中的难点。为此,以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通过岩心、薄片、常规测井和FMI成像观察,对火山岩岩性、物性特征以及成岩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基性熔岩主要分布在五彩湾凹陷东部,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在滴南凸起西部和东部,进而总结了不同类型火山岩岩性测井响应的特征;② 该区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3大类9小类,孔隙组合有4类,包括原生孔隙型、次生溶孔(洞)型、次生溶孔—裂缝复合型以及裂缝型;③中—基性熔岩以斑晶溶孔为主,酸性熔岩和各种凝灰岩以基质溶孔为主,裂缝以溶缝和风化缝为主,其中酸性熔岩中的基质溶孔与溶缝、风化缝组合物性最好;④该区火山岩物性影响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和后生改造作用。结论认为:依据孔隙度、渗透率相对高低可将火山岩储层分为4种类型,靠近火山口的火山岩储层物性较好,构造高地易形成各种裂缝,油气产量大,盆地中心以各种溶孔为主,以产油为主,含气量较少;次生溶蚀和交代充填对该区火山岩储层影响较大,前者对火山岩储层物性起到了主要的贡献作用。
 
  2012 Vol. 32 (10): 14-23 [摘要] ( 167 ) [HTML 1KB] [PDF 8931KB] CEB (1654 KB)( 148 ) 
 
 24 李世川,成荣红,王勇,刘玉艳,徐文圣
  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 
  为了搞清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规律,以便为该气藏后续井位部署、完井酸化压裂以及建立裂缝和基质统一的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提供依据和参数,通过对该气藏单井岩心裂缝的观察描述、镜下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的分析统计,运用系列经验公式计算求取了单井裂缝密度、开度、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等表征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发育情况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从气藏地层厚度与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岩相、沉积微相与裂缝发育程度关系,以及构造角度与裂缝发育程度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大北1气藏白垩系储层裂缝在粒度较细的薄砂层、构造角度大的部位中比较发育。
 
  2012 Vol. 32 (10): 24-27 [摘要] ( 140 ) [HTML 1KB] [PDF 998KB] CEB (129 KB)( 135 ) 
 
 28 唐洪,廖明光,靳松,彭建国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裂缝概率模型及其应用 
  准确预测裂缝的分布发育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发展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都需要地震和先进测井技术的支持,而老区块通常只有常规测井资料,因此,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进行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利用现有岩心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GR、AC、DEN和RT曲线等),采用曲线元的方法计算裂缝存在概率,进而采用序贯高斯方法建立了裂缝存在概率的三维模型,从而展示出老区块裂缝的纵、横向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平面上在主构造高点区和主构造西南倾伏端附近较发育,纵向上各单元体的裂缝发育情况分带明显,这与现有地质认识相符合,为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2012 Vol. 32 (10): 28-30 [摘要] ( 140 ) [HTML 1KB] [PDF 1316KB] CEB (206 KB)( 140 ) 
 
 31 刘新辉,阳建平,袁蔚,王勇,陈东,刘美容
  柯克亚气田西八段砂体及有利区地震预测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柯克亚气田的主力含油气层新近系西河甫组八段为一套辫状河砂泥岩沉积,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岩性控制的凝析气藏,预测砂体的空间展布已成为该气藏开发调整的瓶颈。为此,在理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开展了如下工作: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技术进行了西河甫组小层划分;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精细层位标定确定砂体(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遵循等时原则1×1加密解释到砂层组;利用储层反演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追踪河道砂体的分布范围;借助开发井丰富的动、静态资料,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砂体进行匹配分析,预测出了有利砂体的分布范围。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在西八段凝析气藏的开发调整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为该区河道砂体追踪预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2012 Vol. 32 (10): 31-33 [摘要] ( 127 ) [HTML 1KB] [PDF 2171KB] CEB (337 KB)( 131 ) 
 
 34 袁蔚,阳建平,刘新辉,刘美容,王勇
  柯克亚气田测井资料现状及标准化方法 
  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柯克亚气田历经30余年的勘探、开发,其测井资料不能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在分析评价中不具有一致性和可对比性。为此,对不同时期的常规测井资料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从单井曲线深度匹配、测井曲线单位统一、自然电位校正、自然伽马井间偏移校正、声波时差校正和电阻率确定等方面入手,建立了该
气田测井资料标准化的方法,并通过对实际井资料的处理,实现了老探区不同时期常规测井资料的规范和统一,为气田后续测井综合评价及研究提供了精确的基础资料。
 
  2012 Vol. 32 (10): 34-37 [摘要] ( 134 ) [HTML 1KB] [PDF 4031KB] CEB (520 KB)( 121 ) 
 
 38 王权锋,张艳芳
  川中广安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气藏储层预测 
  在对四川盆地中部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钻探过程中频繁出现油气显示,展示了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因此,对该区须家河组须二段开展储层预测及油气检测研究十分必要。为此,对过该区的剖面总长度达890 km的29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分析,利用多井进行合成记录标定,开展了以须家河组为主要目的层的精细解释。在分析须二段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已知钻遇出气层段并结合最新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须二段气藏进行了储层预测,获得了储层厚度、孔隙度、储能系数等参数,同时圈定须二段有利含油气区的分布范围。结论认为:①须二段储层相对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庙4井—合川151井,厚度大于10 m的分布面积为173.4 km2;②须二段油气检测有利区总体上呈现北西向或东西向分布,有利区面积共516.2 km2,主要分布在合川—白庙地区,呈条带分布。在此基础上,指明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区。
 
  2012 Vol. 32 (10): 38-41 [摘要] ( 129 ) [HTML 1KB] [PDF 2467KB] CEB (373 KB)( 159 ) 
 
 
 开发工程
 
  42 肖香姣,闫柯乐,王海应,刘煌,孙晓辉,孙长宇
  一种预测超高压气藏压缩因子的新方法 
  天然气压缩因子的实验测定费用昂贵且耗时长,而应用经验关联式和状态方程求解又复杂且适用范围受限,计算精度和实用性难以确定。为此,根据StandingKatz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结合收集到的近1 000个实验数据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了高压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解析模型。与DPR、DAK、Brills、Ehsan等具有代表性的经验关联式和SRK状态方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所建模型计算得到的气藏压缩因子在高压及超高压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
 
  2012 Vol. 32 (10): 42-46 [摘要] ( 147 ) [HTML 1KB] [PDF 352KB] CEB (171 KB)( 163 ) 
 
 47 常志强,肖香姣,朱忠谦,王小培,王海应
  高温高压气井、凝析气井井筒及近井地带的压力变化规律 
  高温高压气井的井筒温度与压力的分布是气藏开发方案制定和调整的重要数据。为此,在井筒摩阻室内模拟实验及高温井筒温度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优选了高温高压天然气PVT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开展了高温高压气井、凝析气井井筒及近井带温度、压力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解决了该类气井的动态监测难题;建立了考虑井流物组成、流体相态、含水量、井身结构、动能损耗、重烃含量、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井筒压力温度耦合计算模型;编制了高温高压气井、凝析气井井筒动力学软件,可实时获取气井压力、产能变化规律及储层动态参数信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为实时了解气田及单井的生产动态、及时进行平面产气结构优化、制定合理开发技术对策提供了技术手段。
 
  2012 Vol. 32 (10): 47-51 [摘要] ( 132 ) [HTML 1KB] [PDF 2418KB] CEB (308 KB)( 148 ) 
 
 52 王峰,李崇喜
  三项式产能方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计算低渗透气藏的产能时,如果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将导致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启动压力梯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并据此得到较为准确的产能计算结果,特进行三项式产能方程中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岩石黏土含量、地层岩石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及气体黏度等因素对三项式产能方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裂缝密度的增加启动压力梯度呈降低趋势;启动压力梯度随着地层黏土含量的增加呈迅速上升趋势;启动压力梯度随着地层孔隙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气体黏度对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不具有规律性;启动压力梯度随储层渗透率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以长岭气田下白垩统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其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顺序为:黏土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天然裂缝密度、气体黏度。该结果为分析低渗透气藏启动压力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2012 Vol. 32 (10): 52-54 [摘要] ( 118 ) [HTML 1KB] [PDF 672KB] CEB (110 KB)( 152 ) 
 
 
 钻井工程
 
  55 杨振杰,朱海涛,王嘉淮,罗天雨,王容军
  天然气井套间气窜自修复技术 
  井口套间气窜即套间带压一直是困扰天然气井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仅靠固井和修井技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基于对天然气井套间气窜原因的分析和水泥基自修复理论,建立了气井井口环空气窜的两种自修复模式。采用在模拟套管的钢管中浸泡钻井液和使用冲击式造缝仪两种方法,来模拟固井水泥环损伤后形成的气窜通道(即微裂缝和微间隙),用GSN渗透结晶型自修复剂配制天然气井套间气窜自修复液,在XANRC封堵模拟实验流程中进行了水泥环损伤自修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GSN自修复剂能够自动渗入气窜通道,形成渗透结晶水化产物,密闭固井水泥环的微间隙和微裂缝,有较好的自修复效果,明显提高了损伤水泥环的抗气窜强度。该研究成果对实现气井井口环空气窜的动态即时自修复,保持水泥环封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解决气井环空带压问题有重要的工程运用价值。
 
  2012 Vol. 32 (10): 55-58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619KB] CEB (184 KB)( 150 ) 
 
 59 罗勇,宋文宇,步玉环,王美洁
  低密度水泥固井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 
  为了防止低压易漏地层发生固井液漏失并有效保护油气层,固井过程中经常采用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由于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中密度减轻剂的使用,其水泥环的声阻抗值较之常规密度水泥环的声阻抗存在差异,若采用常规密度水泥的固井质量评价标准来评价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固井质量,则其真实可靠性存在问题。为此,进行了3种常用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水泥石抗压强度与声阻抗实验,分别测定了水泥石养护时间24 h和48 h的抗压强度和声阻抗值。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同密度的低密度水泥石24 h和48 h条件下的抗压强度与声阻抗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得出了考虑第一界面胶结良好时,基于抗压强度的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套管波声幅值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基于低密度水泥石抗压强度的低密度固井质量评价的改进方法,为全面改进低密度水泥浆体系固井质量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
 
  2012 Vol. 32 (10): 59-62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694KB] CEB (132 KB)( 137 ) 
 
 63 王毅,陈大钧,余志勇,齐志刚
  水平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实验评价 
  为了提高水平井固井质量,需要对水平井水泥石进行科学而准确的评价,从而为有效改善水平井水泥浆性能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模拟水平井实际环境条件,对水平井固井常用的两种水泥浆体系进行了性能测试评价,得出其常规性能(析水、流动度、稠化时间等)虽满足固井施工要求,但水平段水泥环的水泥石力学性能表现出整体非均匀性的认识:水泥石胶结强度及弹性模量上部分较下部分小;水泥石泊松比上部分较下部分大,下部分水泥石的弹塑性形变能力较上部分弱;扫描电镜清楚观察到水平段水泥环的上部分疏松多孔,针状物质为纤维,下部分致密、严实。该实验成果为有效解决水平井固井质量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 Vol. 32 (10): 63-66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2686KB] CEB (620 KB)( 136 ) 
 
 67 骆进,陈良英,付建华,王强,杨芳
  中坝气田高含硫雷三段气藏气井修井之对策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中坝气田是我国最早投入开发的高含硫气田,气井安全开采近30年,目前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三段气藏采出程度达88.1%,地层压力系数已降至0.169,处于气田开采后期,部分气井相继出现生产不正常或停产。为有效开采该气藏剩余储量,从气藏高含硫、低压及管柱腐蚀等特点入手,分析了修井技术难点,提出了压井、打捞、防硫安全、再次完井、复产等施工作业阶段的针对性措施,并结合典型井例探讨总结了修井施工经验教训。所形成的高含硫低压井修井关键阶段的技术对策,对其他类似含硫气藏的修井工艺和施工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2 Vol. 32 (10): 67-70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1878KB] CEB (328 KB)( 125 ) 
 
 71 彭刚,杨世军,先齐
  加压解卡工艺在XS1井的应用 
  常规解卡工艺一般用于压差黏附卡钻事故的处理,实践中暴露出解卡操作时间长的缺陷并存在解卡成功率低的风险。为满足提速提效要求,有效解除黏附卡钻事故,探索了采用关井加压浸泡解卡剂工艺。,分析了黏附卡钻发生条件和机理,介绍了加压解卡的原理:将解卡剂替至准确卡钻位置后,采用下压钻具、关井,然后用小排量注入钻井液对环空加压,加速解卡剂向钻具与井壁之间的泥饼渗透,对泥饼产生破坏、分解作用,减少钻具和泥饼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有效、快速解卡。该工艺在四川盆地XS1井首次使用并获得成功,证明了该方法能降低事故处理时间和提高解卡成功率,有效减少事故损失。
 
  2012 Vol. 32 (10): 71-73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402KB] CEB (90 KB)( 112 ) 
 
 
 集输工程
 
  74 羊东明,李亚光
  雅克拉气田集气管线内腐蚀分析及材质选用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气田井流物具有高含CO2、高含Cl-、低含H2S、低pH值的特点,投产1年多后,集输管线距井口150 m处相继出现爆管、穿孔、管壁减薄等腐蚀现象。随着气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气井含水量上升,腐蚀环境进一步恶化,腐蚀也逐渐从井口方向延伸至进站端。为此,分析了气田集气管线腐蚀环境、腐蚀规律特征、腐蚀影响因素(温度、CO2分压、pH值、Cl-含量、多相流流态及流速、水蒸气冷凝率),确定了集气管线腐蚀主要是CO2腐蚀,同时冲击流流态下高速气流的冲刷和Cl-的存在加剧了腐蚀进程。同时,对集气管线的管材进行了筛选,不同材质耐腐蚀性能分析表明:集气管材抗腐蚀性能由强到弱排序为22Cr、316L、玻璃钢、13Cr、1Cr13、06Cr13、3Cr、16Mn、L360;弯头抗腐蚀性能由强到弱排序为1Cr13、16Mn渗氮、15CrMo、16Mn。最后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角度分析认为:集气管材宜选用316L+20号钢的双金属管材和富含环氧树脂内衬高压玻璃管材,弯头宜选用1Cr13和16 Mn渗氮高压直角弯头。
 
  2012 Vol. 32 (10): 74-77 [摘要] ( 114 ) [HTML 1KB] [PDF 519KB] CEB (130 KB)( 131 ) 
 
 78 李天成
  榆林—济南天然气管道缺陷复合材料修复设计 
  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设计规范和标准来指导对缺陷管道进行复合材料补强设计。国外较常见的设计方法是依托管道剩余强度评价,使用等效强度方法进行补强。为此,根据碳纤维复合材料管道修复补强技术原理和设计方法,提出了模拟管道壁厚完全损失的保守设计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榆林—济南天然气管道进行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缠绕补强修复和防腐作业,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垫底处理,彻底杜绝了电偶腐蚀的可能性,修复后管道恢复正常运行压力,补强效果良好,确保了补强设计的安全有效性。
 
  2012 Vol. 32 (10): 78-79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165KB] CEB (79 KB)( 137 ) 
 
 
 加工利用
 
  80 陈永东,周兵,程沛
  LNG工厂换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对比分析适用于多股流传热的缠绕管式换热器(SWHE)和板翅式换热器(PFHE)的应用效果,指出PFHE具有结构相对紧凑、传热效率较高等特点,但其在可靠性、抗热冲击负荷、浮式LNG的适应性等方面表现较差,国际上存在着PFHE大型化和SWHE小型化的趋势。介绍了新型核状沸腾强化管(GEWAPB)和冷凝强化管(GEWAKS)的应用,论述了采用海水一次通过的直接冷却法的优点:可靠性高、易维护、电耗低、生产稳定性好、安全性高;从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角度指出选择钛材作为主制冷剂冷凝器和压缩机级间冷却器具有明显的优势。还介绍了实际混合物制冷剂的冷凝过程及Hammerfest LNG工厂基于实际冷凝过程和机械可靠性对使用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结构改进的措施。最后建议,中国在LNG工厂的换热技术上应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①开展基于SWHE、处理规模为106 m3/d LNG装置MCHE的研究;②开展基于实际工质下高效冷凝管和蒸发管的传热与流动研究;③系统研究直接冷却法和间接冷却法对LNG装置的影响,加大整个装置范围内材料及设备对海水的适应性研究;④加大钛高效管的研究,结合壳程纵向流动的研究和高效传热元件的利用,开发出具有良好热力性能和机械可靠性的实际混合物制冷剂冷凝器。
 
  2012 Vol. 32 (10): 80-85 [摘要] ( 134 ) [HTML 1KB] [PDF 1159KB] CEB (316 KB)( 182 ) 
 
 
 安全环保
 
  86 裘智超,熊春明,常泽亮,赵志宏,赵春,叶正荣
  油管内涂层防腐技术在塔中Ⅰ号气田的应用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气田CO2、H2S共存,气井具有井深、高温、高压的特点,井筒腐蚀环境复杂。为此,依据塔里木塔中Ⅰ号气田实际的工况要求,对P110S抗硫油管+TC3000C环氧酚醛树脂内涂层分别进行了模拟环境下附着力、抗拉伸、轧平、扭转等能力的试验,分析了内涂层在模拟环境下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涂层的性能可以满足现场使用要求。目前该技术已在塔中Ⅰ号气田使用16口井,在现场应用时通过对油管涂层和下井作业进行检查,保证了涂层的安全下井。现场试验表明,抗硫油管内涂层防腐效果良好,能满足塔中Ⅰ号气田的防腐要求。
 
  2012 Vol. 32 (10): 86-89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1075KB] CEB (415 KB)( 124 ) 
 
 90 郭开华,王文静,皇甫立霞,孙标
  LNG站场防火间距及安全性分析 
  目前我国相关防火安全规范缺管道明确规定适用于工程事故的分析模型。针对LNG站场主要危险源及防火间距的问题,依据NFPA59 A—2009标准推荐的DEGADIS、LNGFire3和PoFMISE模型原理,研发了适用于我国LNG工程设计的LNG蒸气扩散模型和池火热辐射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对比验证:与Burro实验测定值对比,所研发的LNG蒸气扩散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为19.04%,优于原DEGADIS模型32.88%的相对误差。将池火热辐射模型与PoFMISE和LNG Fire3模型的标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其兼具两者的优点,更趋安全可靠。据此开发的“液化天然气(LNG)站场危险性分析平台”可用于主要危险源及工艺设备的防火间距及LNG站场选址、规划和设计过程中事故后果的分析评价。
 
  2012 Vol. 32 (10): 90-94 [摘要] ( 145 ) [HTML 1KB] [PDF 1888KB] CEB (494 KB)( 208 ) 
 
 95 王健敏,皇甫立霞,郭开华
  欧洲LNG站场安全法规标准及其启示 
  欧洲对LNG设施有较全面、科学、有效的安全规范和保障,按相关欧盟法规和LNG欧洲标准设计、监管、运营的欧洲LNG站场从未发生过较大或重大的安全事故,多项欧洲LNG标准在国际上得到高度认可并被广泛使用,深入分析欧洲及其主要国家LNG安全法规标准体系,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我国LNG安全的法规、标准体系。为此,全面搜集、分析了LNG站场安全相关的欧盟法规、欧洲主要标准、英国和意大利法规及其政府监管文献资料。结果表明,欧洲LNG安全法规、标准少而完备;欧盟法规、国家法规、欧洲标准分别对LNG的管理、经营、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分类做了严格规范,层次分明、结构优化,组成统一、协调的安全规范体系;该体系的内容丰富,针对危险物质或LNG 站场的风险特性,欧洲LNG标准中采用的危险评估方法科学、适用性强,在安全监管中作用显著。欧洲LNG安全法规、标准的内容、体系的结构及使用方式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2012 Vol. 32 (10): 95-98 [摘要] ( 109 ) [HTML 1KB] [PDF 235KB] CEB (118 KB)( 178 ) 
 
 
 经济管理
 
  99 谢彬,王世圣,喻西崇,黄霞
  FLNG/FLPG工程模式及其经济性评价 
  大型浮式液化天然气FLNG(Floating Liquid Natural Gas)船/浮式液化石油气FLPG(Floating Liquid Petroleum Gas)船是近年来海洋工程界提出的、主要用于深远海气田开发的工程装置,是集海上天然气液化、储存和装卸为一体的新型装置,具有开采周期短、开采灵活、可独立开发、可回收和可运移、无需管道输送等特点,有可能是开发我国南海深远海气田重要的工程应用模式之一。为此,以南海某深水气田作为目标气田,对比分析了传统的开发工程模式与FLNG/FLPG开发工程模式的经济性,结果表明,采用该装置开发深水天然气田可节省投资。同时还分析了不同离岸距离对投资的影响,结论认为,使用该装置对离岸距离不敏感。因此,FLNG/FLPG开发工程模式对离岸距离较远的深远海气田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深远油气田开发工程模式。
 
  2012 Vol. 32 (10): 99-102 [摘要] ( 129 ) [HTML 1KB] [PDF 210KB] CEB (104 KB)( 171 ) 
 
 
 新能源
 
  103 孙宪航,陈保东,王雷,宋士祥,马跃,张国军
  以太阳能为高温热源的LNG卫星站冷能发电系统 
  如何高效合理利用LNG所携带的冷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为此,对LNG卫星站中LNG冷能利用方式及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以山东淄博LNG卫星站为例,建立了一种以太阳能加热的水为高温热源,LNG储罐输出的LNG液态工质为低温热源的热力循环发电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工艺参数,计算了该系统日均净发电量和能量利用效率,分析了该系统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结果表明:在日供气量为12×104 m3的山东淄博LNG卫星站中建立该热力循环系统,能量利用效率可超过30%且符合工程实际,年可发电27×104 kW·h,每年带来约30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节约气化LNG所需的燃料费用6~8万元/a,减少因燃烧煤炭和天然气而带来的400~1 000 kg/a的SO2排放量和56~146 t/a的CO2排放量,实现了节能、环保、增效三赢。
 
  2012 Vol. 32 (10): 103-106 [摘要] ( 122 ) [HTML 1KB] [PDF 475KB] CEB (136 KB)( 174 )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