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探讨通过该工程将里海地区天然气资源输往中国的可能性。
而仅在相隔10天前的6月3日,酝酿6年之久的中缅油气管道也正式开工建设。至此,包括中亚、中俄、中缅及沿海地区海上天然气通道这四大主要天然气进口通道已初具雏形,标志着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四大主要进口通道已具雏形
“天然气进口通道主要包括陆上和海上两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的战略格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对记者说。
陆上进口天然气的西北通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全长1833公里,入境后与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相连,项目规划2010年双线建成通气。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经这一管道进入中国后,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运至上海、广州以及其他十多个省市和地区。此外,中俄天然气管道的西线每年可提供300亿立方天然气,主要供应新疆地区。
6月9日,中石油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署每年供气100亿立方的天然气协议。2009年底,土库曼斯坦已正式开始向我国输送天然气,输送量每年约400亿立方米。中哈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每年也将向我国提供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此外,6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的西南重要通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年输送天然气量可达120亿立方米。
东北通道主要是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的建设,每年可供气380亿立方。2006年,我国与俄罗斯双方签订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将修建东、西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但其后一直因价格问题未达成一致协议。今年3月双方完成了价格谈判最艰难部分,合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海上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进口通道之一。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553.2万吨,增长65.8%。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60%的原油进口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过于依赖海运,安全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的形成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大规模进口的同时要谨防过剩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来看,总趋势虽然是煤炭比重在不断下降,天然气比重在不断增加。但天然气的比重仍很低,长期徘徊在3%左右,约为世界平均值的七分之一。进口天然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和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就我国陆上进口天然气数量来看,全部达产时,每年进口量可达1200亿立方米左右,海上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也在逐年攀升。仅中海油一家,目前已累计与外国公司签订了每年向中国市场供应1600万吨LNG(液化天然气)的长期供应合同,相当于未来25年中,每年向中国引进220亿方天然气。
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由去年同期的7.7%上升到12.8%。有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净进口量所占比重预计将从2010年的20%,再扩大到2015-2020年的30%-40%。
刘毅军指出,如此大规模的进口天然气,将会在一些地区、一段时期内造成天然气过剩局面。
从国际上看,200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