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油价将破百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958次    时间: 2011-01-04 11:25:06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美国时间2010年12月31日,国际油价“风向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91.38美元/桶,上涨1.54美元,涨幅1.7%。这刷新了国际油价自2010年12月23日以来的新高。诸多专家和分析机构也继续看高2011年的国际油价走势,预计今年或将突破120美元  国际回眸..

关键词:2011年国际 油价
分享到:
 美国时间2010年12月31日,国际油价“风向标”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91.38美元/桶,上涨1.54美元,涨幅1.7%。这刷新了国际油价自2010年12月23日以来的新高。诸多专家和分析机构也继续看高2011年的国际油价走势,预计今年或将突破120美元

  国际回眸

  元旦前破90美元

  “美国经济对原油价格的贡献因素固然很大,但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贡献度同样可观。甚至,国际油价的走势也需看中国的‘脸色’。”

  “纵观2010年,国际油价上下起伏,但受新兴国家需求旺盛、流动性过剩等因素影响,总体稳步上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

  回望国际油价走势,有两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不得不提。第一个时间节点出现在2009年5月——经历了前几个月的震荡维稳后,国际油价5月中旬突然掉头向下,跌破70美元/桶,最终到达年内的最低点68.58美元/桶。

  业内人士指出,彼时,在美元指数上涨、美国失业数据维持在高位、欧债危机等利空因素下,市场的做空气氛浓郁,造成了国际油价的下跌。当时甚至有悲观人士预计,国际油价或跌破60美元/桶。

  “这注定是短暂的。”林伯强对记者说,“因为市场炒家们都明白,国际油价在2010年的上涨预期总体并没有改变。而且,经历了短期的炒作,国际油价的走势最终要回归基本面——供需关系。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需求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普氏能源资讯亚洲商务拓展高级总监华大威也曾对记者坦言,“美国经济对原油价格的贡献因素固然很大,但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贡献度同样可观。甚至,国际油价的走势也需看中国的‘脸色’。”

  正如专家所言,国际油价在调整之后,又重新到达80美元/桶附近,并一直维持震荡之势。

  紧接着,国际油价迎来第二个时间节点——2010年11月4日,美国正式对外公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量化宽松的威力不小,国际油价很快突破85美元/桶,并在经历了一番“挣扎”后,在去年12月中旬达到90美元上方,并创下了26个月以来的新高。

  2010年,市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欧洲受财政紧缩计划困扰,美国似乎陷入二次衰退,同时中国过快加息对经济增长或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中度过,“但以上担忧在年底前逐渐减弱,全球各国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美联储的经济刺激政策及美国需求的改善使原油期货上涨至两年高点。”
  国内回眸

  定价机制“难产”

  “油价上调后对CPI的间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国内稳定物价的大背景下,2011年定价机制改革是否能够出台都成了疑问。”

  国际油价2010年全年15%的涨幅同样体现到了国内油价中。与2009年全年的8次价格调整不同,2010年,国内油价进行了4次调整(3次上调,一次下调)。

  从总体趋势看,与国际油价一样,汽、柴油价格最终还是较2009年每吨涨价630元和620元的结果“报收”全年。上海市场上,继2010年4月14日97号汽油破“7”(7.03元)之后,12月23日,93号汽油也史无前例地达到了每升7.11元。

  这样的涨幅,一方面给出租车行业等用油行业及私家车主带来了生活成本上的压力,进而导致不少城市给相关的用油行业予以补贴;另一方面,每次涨价后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也不断甚嚣尘上。数据显示,当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提升300元时,将直接推动中国CPI上涨0.07%。

  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调整带来的影响不光体现在市场中,更体现在对定价机制调整的“渴望”上。2010年全年,市场上传出了多次“年内或出台”到“年内难出台”的版本。但最终,当2010年结束时,还是没有对定价机制进行改革。

  对此,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益群体的博弈未有最终结果”。林伯强则强调了CPI的因素。“比如说,市场上认定的10天或14天调整天数将让国内市场距离国际油价更近。而同时,国际油价明年上涨几乎是必然的。这就意味着,明年国内油价总体还是处于上调的阶段。”他强调,“这并不利于国家相关部门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尤其是,油价上调后对CPI的间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在国内稳定物价的大背景下,2011年定价机制改革是否能够出台成了疑问。”林伯强称。
  展望2011

  国际油价或破120美元

  “今年,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都不是问题。但如此高的价格不会持续太久。明年,或者后年,原油市场的非理性阶段可能就会过去,并回归到70美元-80美元的理性区间。”

  诸多专家和分析机构继续看高2011年的国际油价走势。巴克莱资本强调了中国因素的影响力,“国际油价在经历了非凡的复苏后,将在新一年继续上涨,并将创出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中国的原油需求将再次成为驱动力量。”摩根大通预计,国际油价在2011年年中即可突破100美元,明年更将突破120美元。

  “2011年,将有三方面的因素推动国际油价的上涨。”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称,“首先,国际经济复苏将带动油价上涨。其次,国际原油供需缺口依旧存在,据国际能源机构分析,2011年全球原油日需求有望增长119万桶,但产量将不会有大幅增长。再次,美元汇率或推涨原油价格。2011年,美国宽松货币政策或将持续,美元可能继续贬值。”

  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则认为,2011年国际油价的非理性情绪仍将延续。“一方面,国际油价是美国经济向好的重要指标数据,美国不会坐视油价不断下跌;另一方面,市场中的做多气氛远浓于做空气氛,疯狂炒作将持续。”值得注意的是,崔新生称,中国本身或也加入了炒作团队,“至少,中国需求不断增强(以对外依存度达55%为例)、中国能源战略储备等均成为市场炒作的重要信息”。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参与炒作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国际油价的上涨将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是相关部门所不能接受的。

  “综合以上因素,今年,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都不是问题。但如此高的价格不会持续太久。明年,或者后年,原油市场的非理性阶段可能就会过去,并回归到70美元-80美元的理性区间。”崔新生表示。
  聚焦2010能源大事

  事件1:国家能源委“静默”

  在很多人眼中,国家能源委的成立是2010年中国能源行业的“头等大事”,不仅因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挂帅”国家能源委主任,更因为其被寄予了诸多的新希望,如体制改革等。然而,一年以来,关于国家能源委的消息比较少,甚至一度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从当初成立的情况看,就意味着国家能源委不会过多参与日常工作的管理。”林伯强说,“所以,国家能源委一年只有数次会议,还是可以理解的。当然,不能否认其在中国能源领域起到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体会议上,温家宝就提出了加强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等六大工作要求。这一度被外界理解为“新能源产业规划出台的重要信号”。

  但崔新生却认为,过去一年,国家能源委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体现在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规划和对能源体制改革的静默上”。

  他说,“其实,国家能源委应该发挥高规格的优势,成为‘改革的先锋’。而这个改革,不仅是能源产业上的改革,还有市场化改革,对行政垄断的改革,进而逐步延伸到深层次的体制改革等。”

  事件2:能源安全受威胁

  2010年,又一个“三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并购之年。2010年4月13日,中石化宣布出价约46.5亿美元购买美国康菲石油拥有的加拿大油砂开采商辛克鲁德有限公司9.03%的股份。这一度刷新了去年海外油气并购的最高金额纪录,且是北美油气行业最大的一笔并购投资。

  同样是去年4月底,澳大利亚Arrow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中石油和壳牌提出的联合收购提议,已通过了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批。”去年11月,中海油抢攻南美市场,联手阿根廷合作伙伴,以70.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石油公司(BP)在泛美能源公司持有的60%权益。

  然而,与海外并购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能源安全却愈发受到威胁。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继2009年中国的对外原油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警戒值之后,2010年中国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接近至55%。

  “这本身就是悖论。”崔新生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中国能源战略的不合理性。”事实上,去年年初也曾有声音认为,“2009年中国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导致了原油依存度过50%红线。”不过,这遭到了相关专家的驳斥。

  林伯强对于上述质疑也不认同。“海外并购和能源安全的联系比较小。”他说,“一方面,部分被并购的国外原油产能还在开发或准备之中,尚未计入正式运营的范畴。另一方面,很多被‘三桶油’并购的相关公司输入到国内的原油或许仍被计算为进口的原油。”但林伯强同时坦陈,由于相关的数据并不完全明晰,现在更多的细节还是处于“猜测的环节”。

  对于降低原油依存度的办法,林伯强表示,“别无他法。首先是节约化石能源的使用,其次就是加快开发原油替代产品等。”

  事件3:“柴油荒”持续蔓延

  “油荒”现象在2010年的秋冬之际再次出现,此次“油荒”持续时间更长,范围更大,影响更甚。与往年不同,更多人开始打破禁忌,将“油荒”的蔓延直指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市场的垄断。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两大石化公司对原油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了全面的垄断,汽柴油资源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得不到充分有效的配置,并导致生产与市场销售环节的脱节,加之部分油企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对柴油进行囤积,导致市场“节奏”的彻底混乱。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执行会长齐放甚至对媒体表述了两大石化巨头在市场中的运营路线:“垄断盈利→国际油价上涨→垄断利润减少→减少市场供应(产生油荒)→调高国内油价→垄断盈利”。

  林伯强还指出,需求超过产量,再加上运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问题,以及短期内的拉闸限电行为,这都激增了部分地区的柴油荒。“打破垄断是一方面,但更现实的是,对现行的价格机制和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林伯强认为。

  崔新生则告诉记者,“相关企业首先需要树立企业责任意识,积极做好市场布局工作以缓解区域供给不平衡现象,强化收益相对较低的油库建设以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其次,国家相关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强化透明度,比如定期公布库存信息、进口原油量等信息,这样才能缓解市场的恐慌和猜测。”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