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中国,保障清洁能源供应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1531次    时间: 2013-07-24 08:19:47       | 作者:王源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21世纪是天然气黄金发展期,这是世界能源界的普遍共识。保障清洁能源供应,是中国石油近年来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国内四大天然气产区的建成,令中国石油在中国能源版图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亚天然气管道、江苏LNG接收站及中缅天然气管道等的相继建设,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增加了重要砝码。中国石油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上施展拳脚,迈出关键步伐,让“奉献能源、绿色发展”的旗帜更加鲜艳夺目。

分享到:

也许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雨过天晴的北京,天空清澈湛蓝,云朵纤尘不染,空气清新湿润。市民们争先将蓝天拍照上传网络留念。近年来,记忆中常见的美丽天空似乎变成奢侈品。北京能源结构的改善迫在眉睫。

  由于北京地处燕山脚下,三面环山的格局对云层的对流与扩散很不利,加之数千年来这里始终以木炭与煤炭为燃料,一到冬季,整个城市都被煤烟雾霾笼罩。到了20世纪90年代,作为首都,北京的燃料结构依然以煤炭为主,煤气普及率不足0.5%。恶劣的环境不仅影响了城区居民的健康,也给首都形象罩上了一层阴影。

  1991年,为了改善北京城市燃料结构和大气环境质量,推动陕甘宁气田的开发利用,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中国石油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决定建设陕京输气管道,将长庆气田的天然气引入北京。由此,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陕京输气管道工程揭开了序幕,一场大规模的管道建设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陕京一线建设投产后,为了进一步保证首都的平稳供气,改善大气环境,开拓天然气市场,陕京二线、三线、永唐秦输气管道,以及华北和大港两座储气库相继投产,与西气东输管道、秦沈线实现联网,成为我国天然气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北京市的“城市供气生命线”。

  这条横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的陕京管道自开工之日,就肩负起保障首都及沿线供气的责任。投产以来,北京管道公司边建设边运行,保春节,保两会,保汛期,保国庆,保冬季大气量运行的安全平稳。投产16年,共输送商品气量1397.1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输气605.1亿立方米,实现安全生产5856天,每年替代燃煤900多万吨,减少煤渣近百万吨,减少烟尘排放8000吨,相当于移走十余座千万吨煤山、渣山。

  由于北京天然气使用多为民用,冬季用气量是夏季用气量的10倍以上,而输气管道的输气能力全年相对恒定,不能随着用气量的变化而改变。为了解决冬、夏季用气峰谷差过大的矛盾,1999年开始,中国石油陆续在天津、河北建设了大张坨、板876、京58等9座储气库,以保证调峰应急安保时的供气,平衡管网压力。它的建设和注气生产对确保北京、华北地区的安全、稳定用气具有重大意义。

  正是有了这些保障,北京百姓在告别了数百年的木炭和煤炭之后,能够更加安全、健康地生活。然而,为了满足用气需求,坚守在生产一线的陕京管道人像战士一样驻守在岗位上。他们说,选择了陕京,就是选择了奉献,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努力前行。面对众多的交叉工程,他们每日都要对所辖地段进行巡检和监督。脚上磨起了泡,他们不停歇;炎炎烈日下,他们不停歇;有单位在管道周边违章施工时,他们耐心与施工方协商,让对方竖起大拇指。他们已然成为保障城市供气生命线的“红衣卫士”。“奉献陕京,保障首都”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每名陕京管道人的信念。

  随着北京及周边地区用气需求的不断增加,北京管道公司还将陆续投产陕京四线、唐山LNG外输管道、港清三线等干线管道1900多公里,以及分输站改造扩建等一批配套工程。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天然气总消费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用户超过500万户。届时,天然气在北京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4%提升到20%以上,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塔里木油田—— “气龙”为媒 梨城飘香

  有着塔里木油田生产的天然气这个“红娘”,新疆库尔勒市“气”开招商门,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截至7月10日,新疆库尔勒经济开发区入驻各类企业637家。其中,全球知名化工公司世界500强巴斯夫公司、中国化工500强河北诚信公司两家“百强”企业为库尔勒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位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巴州中心城市——库尔勒市,因盛产香梨而被称为“梨城”。1998年6月,塔里木油田建成轮南到库尔勒市输气管道,1999年10月正式向库尔勒市管输天然气。近1300户居民率先用上天然气,年用气量由1999年的50万立方米增长至2012年年底的12.6亿立方米,城市环境由此大大改善。

  塔里木盆地是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的主战场,是我国油气资源量超百亿吨的三大盆地之一。多年来,塔里木油田坚持“依靠行业主力、依托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二十字方针,在推进油气勘探过程中,积极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促成美克化工、瑞兴化工等一批企业入驻库尔勒经济开发区。

  今年,中国化工500强企业——河北诚信有限责任公司看中库尔勒拥有的天然气的独特优势,拿出45亿元巨资,在库尔勒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新疆康丰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这个项目的产品主要以天然气为原料。今后一个时期,河北诚信还计划在巴州投资200亿元至300亿元,将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国内最大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气”开招商门,“洋媳妇”进家门。5月27日,全球知名化工公司世界500强巴斯夫公司与新疆美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柏林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库尔勒市成立两家合资公司,生产丁二醇和聚四氢呋喃产品。

  两个“百强“企业为梨城踏上“黄金大道”新添了几分“灵气”。库尔勒最新分析数据显示,库尔勒经济总量每上一个台阶,石油工业占GDP比重上升一成。也就是说,石油石化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库尔勒的GDP就能增长0.4至0.6个百分点,石油工业成为支持库尔勒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塔里木油田“大勘探”形势,采取加大招商力度、有效利用国债项目等措施,积极推动城市和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不断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手笔打造“工业强市”,将天然气资源优势作为“梧桐树”,吸引东部有实力的“凤凰”落枝头。当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天然气精细化工、棉纺化纤、石油装备及制造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聚集了美克精细化工、富丽达粘胶纤维、塔里木大化肥、瑞兴化工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累计入驻各类企业637家,其中工业企业191家。

  随着库尔勒市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石化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天然气的需求量节节攀升。今年1月至6月,塔里木油田向库尔勒及周边输出工业用气12.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5.89亿立方米,为进驻库尔勒“俏媳妇”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西气东输——浦江映照美丽大上海

  上海人用煤气,在国内是最早的。

  1865年11月1日,英商开办的我国第一家煤气厂———自来火房正式投产。上海街头首次出现了煤气路灯。而后,煤气的用途渐渐从照明转向热源。

  2003年国庆节,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管道靖边至上海段通气。上海燃气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向上海供气后,由于人工煤气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高能耗,没有发挥出煤炭的最大潜能,加之其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人工煤气作为二次能源被逐渐替代。

  由于实施以气代煤、优化消费结构的举措,上海市对天然气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天然气在上海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天然气发电、天然气空调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已逐步得到运用,漕泾热电厂、奉贤电厂相继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进行发电,使传统的煤炭发电“告老还乡”。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天然气烧火做饭、沐浴洗澡外,天然气供能的壁炉、烘干机、地热采暖系统也进入了普通市民家庭,更加省时、省力。

  西气东输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上海市输送清洁能源。2003年输气量仅为153万立方米,到2004年跃至4.94亿立方米。随后从2005年的12.69亿立方米、2006年的18.03亿立方米、2007年的22.67亿立方米一直升至2008年的25.36亿立方米。2009年和2010年,西气东输管道向上海供气量维持在24亿立方米左右,而2011年、2012年的年用量高达28亿立方米。

  2012年6月30日,西气东输二线通过南昌至上海支干线开始正式向上海供气,为上海市安全平稳供气再添新气源。加上西气东输一线近十年的稳定供气,上海的“底气”更足了。

  被称为“东方明珠”的上海,10年前,只有在远郊区才能享受到蓝天白云的宜人环境。如今,在上海中心城区的几乎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享受跟远郊区一样的蓝天白云了。近年来,上海的空气质量一年一个台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已不再是奢侈的梦想。即使按照国际标准,上海也已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清洁城市。

  今年,上海市天然气使用量将超过70亿立方米,其中一半来自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西气东输的优质高效天然气,将化作蓝色火焰,惠泽千家万户,为建设“美丽上海”提供清洁动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绿色先锋”描绘生态蓝图

  截至7月18日,吉林油田气井总数达到256口,“气势”随之见涨。作为“气化吉林”的主气源地,6月初,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今年累计产量突破10亿立方米,比往年足足提前了33天。

  天然气是助推松原市发展的新引擎。从这座新兴石化城到省会城市长春,一条“气化吉林”的绿色路径,以松原为中心,逐渐向周边大中城市辐射,全省气化之势迅猛,勇挑重任的吉林油田化身“绿色先锋”,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近两年来,吉林油田攻关深层致密气等开发难题,在水平井加体积压裂、小井眼钻井等技术上不断获得新突破,促进了难采储量的有效动用。

  6月14日,吉林油田在储层平均渗透率仅0.05毫达西的英台营二段致密气藏开展水平井先导试验,部署的龙深3平2井实钻水平段达到1867米,使得长水平段气井高效开发获得新突破。

  除了发展民用气和工业用气业务以外,如何把天然气业务不断拓展延伸、持续做精做强?吉林油田发挥后发优势,使其LNG业务从无到有,并将其推向发展快车道。

  从牵手昆仑能源到去华油华港燃气集团学习,从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到整合培训内部队伍,吉林油田相关领导为发展LNG业务奔波辛劳。

  一项项意向性意见落实到合同协议上,又从书面走上现实。

  去年5月,吉林吉港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9月,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正式奠基。今年年初以来,首期年产50万吨LNG工厂开工建设,德惠日产100万吨LNG项目正在审批,松原LNG应用示范城、大庆钻探钻井动力气化、吉林油田车辆“油改气”项目有序推进,上半年已开发LNG车194辆,投产加注站3座,销售LNG2100吨。

  实施“气化吉林”惠民工程后,到2015年,吉林省气化率(使用燃气的城市非农业人口数与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之比)将由现在的16%提高到60%,气化人口达到1000万;吉林油田将积极推进CNG、LNG汽车产业发展,不断扩大民用和工业用气户占用量,让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告别薪柴和煤炭燃用时代。

  吉林省天然气消费也因此得到较快增长。2005年使用天然气1.22亿立方米,到2010年已经发展到17.45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的2.84%。到2015年,全省天然气用量将达到87亿立方米,当年可代替标准煤115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349万吨。让城市的天空更加湛蓝,吉林油田将大有作为。

  在广东深圳附近海域的一个小岛上,有一座写着“福气”的石碑。这是中国石油唯一一个建在海岛上的输气站——大铲岛站。它将祖国大陆与香港紧紧相连。

  2011年6月30日,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由西气东输二线顺利抵达珠三角这方热土。2012年12月19日,西二线的天然气抵达香港。西气东输天然气到达香港有效缓解了香港用气紧张的局面,减少污染物排放,为推进粤港绿色大珠三角地区优质生活圈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截至今年7月20日,西二线已向广东省累计供气17.39亿立方米。

  西气东输在广东地区共设韶关、广州、东莞、求雨岭、大铲岛、香港龙虎滩、清远、肇庆8个分输站,由广东管理处负责管理。工业用户包括深圳燃气、东莞新奥燃气、虎门电厂等13家。

  “西气东输天然气去年7月向东莞分输后,已累计供应天然气5.35亿立方米,与重油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3万吨,节煤160万吨。西气东输天然气作为清洁、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进入东莞,大大改善了东莞空气质量,改善了人民生活环境。”东莞新奥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仅以广东东莞为例。截至目前,东莞已使用天然气的工商业用户1400余家,天然气汽车超过8000辆。东莞市新建楼盘实现百分之百接驳使用天然气,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工商业用户及中央燃气空调、电厂先后接驳使用天然气。而随着东莞市天然气高压管网二期工程的建设,将会有更多的天然气通过城市燃气管网输送至千家万户。

  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也在广东省空气质量改善、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深圳市燃气集团员工告诉记者,西气东输天然气到达深圳后,钰湖、宝昌等电厂已顺利完成机组改造,开始使用清洁的天然气进行发电。同时积极开展“PM2.5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现有600多台柴油锅炉“油改气”工作。通过大力发展燃气电厂、锅炉“油改气”等,优化深圳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西气东输天然气在广东的广泛应用,使珠三角地区迎来了天然气清洁能源时代。这对于促进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打造宜居生态城市、构建和谐幸福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名著《易经》中有“上火下泽”、“泽中有火”的记载,描述了天然气在湖沼水面上溢出气苗的奇妙景象。人类利用天然气的历史已有千年。

  时光流转至21世纪,天然气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二氧化碳加氢合成天然气成为现实。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清洁、安全、高效的天然气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又增添了强大动力。

  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也令世界能源市场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天然气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世界各国围绕天然气的争夺和博弈也愈加白热化。对中国来说,这样的形势是个极大的挑战。

  保障油气供应,是能源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对于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国石油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气化中国,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是中国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央企责任,是“铁肩担道义”的雄心壮志。事实上,中国石油也正是这样践行着自己的职责与承诺。

  过去十年,中国石油在国内相继建成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四大重要产地,天然气产量从2007年的542.5亿立方米增至2011年的756.2亿立方米。围绕北京,中国石油构筑起8个气源供气的保障体系,形成陕京一线、陕京二线、陕京三线和大港储气库群的输气格局。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同样发展迅猛。2009年12月,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2012年10月,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全线每年300亿立方米设计输气能力建设全部完成。这条与西气东输二线衔接的天然气大动脉,将来自中亚的天然气带入中国,让中国人民享受到“蓝金”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1年5月,来自卡塔尔的大型LNG船平稳停靠在江苏LNG接收站,打破了国内LNG项目由国外EPC总承包商垄断的局面。

  缅甸时间今年7月15日,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投入运行,进入试运行阶段。这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动力,惠及十几万用户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4.03%,远低于全球23.8%的消费比例。因此,中国石油将更加坚定地加快进军天然气领域的步伐。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