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亚洲溢价”中国因素不可小觑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1035次    时间: 2014-01-18 21:30:39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继上海石油交易所于2010年12月首次推出液化天然气(LNG)现货竞买交易之后,1月2日,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下称“甬商所”)又推出中国首个LNG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将有望进一步推动形成中国区的亚洲LNG溢价话语权。近年来,跨境LNG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不仅打破..

分享到:

继上海石油交易所于2010年12月首次推出液化天然气(LNG)现货竞买交易之后,1月2日,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下称“甬商所”)又推出中国首个LNG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将有望进一步推动形成中国区的亚洲LNG溢价话语权。

近年来,跨境LNG贸易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不仅打破了国际天然气市场区域分割的局面,促使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市场间高效流通,同时也在挑战管道天然气的封闭式供应格局和现有的天然气定价机制。

业内普遍认为,一旦天然气可以同石油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自如,天然气将成为国际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中的重要标的。天然气贸易机制和定价机制之争也将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项目。

已经成为全球最主要LNG消费市场的亚洲地区无疑将成为重要的逐鹿市场。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亚洲国家和地区累计消费LNG1.67亿吨,占全球LNG总产量的70.7%,同比增长9.2%。有机构预计到2020年,亚洲在全球LNG贸易中的份额将超过80%。然而,亚洲各国在LNG定价方面并没有话语权,导致亚洲的LNG价格远高于美国和欧洲,存在明显的“亚洲溢价”。

据笔者了解,目前,美国天然气现货价约3—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欧洲天然气现货价为11—1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亚洲的LNG价格则高达16—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因此,建立亚洲天然气交易市场对于亚洲国家参与国际天然气贸易规则制定和定价机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亚太地区的LNG定价权争夺战已经开始,亚洲各国都在谋求建立相关的电子交易平台。最具代表性的当属LNG进口分别位列全球第一和第三的日本和中国。日本政府已于今年上半年宣布,将于两年内在东京商品交易所推出全球第一份LNG期货合同。如果成功,日本将成为全球首个LNG期货交易市场。

而由于严格的政策管制、价格扭曲等因素,中国进度则相对缓慢。无论观念还是实际进展,中国在推进天然气市场化交易方面还很小心翼翼。目前,以LNG为主导的国内天然气市场化交易已经启动,作为首家试水该交易平台建设的上海石油交易所近两年一直在致力于相关推进工作,其发挥的作用已逐渐显现。

或许正因如此,近两年,特别是在迎峰度夏或度冬期间,中国政府多次在正式文件中对上海石油交易所LNG现货竞买交易平台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业界参与平台建设的信心与勇气,甬商所LNG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在此时推出顺理成章。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上海自贸区揭牌成立后,将致力于国际原油、天然气、石化产品等能源类衍生品国际化交易平台的推进工作。从目前发展形势看,原油期货的推出已“近在咫尺”,藉此,有乐观人士甚至对于中国启动LNG期货交易信心大增,认为鉴于LNG期货对于政策及管理体系的要求与原油期货极为类似,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可在全球率先推出LNG期货。

但是毕竟中国的天然气发展历史只有十余年,天然气大规模进口的历史更短,天然气市场化交易体系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观念,还需要克服众多制度性障碍,近期讨论推出中国LNG期货或为时尚早。

然而冷静客观分析,相比日本,中国有其自身优势,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大,增长潜力大,国际吸引力足。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形式正逐渐多元化,具有形成枢纽价格的市场基础。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同时本身也是产气国,天然气增产潜力大,能够有效对冲国际天然气价格波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释放出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积极信号,毋庸置疑,随着未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发挥作用,中国因素有望在平抑LNG“亚洲溢价”方面发挥积极重要作用。中国天然气市场化交易体系的建设与该体系以LNG为突破口的真正国际化,应以此为契机予以提速。在此过程中,路径选择很关键,这无疑将进一步考验中国政府的管理智慧。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