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视角看“救市”
责任编辑:zoko    浏览:606次    时间: 2014-06-03 10:04:44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如果正税清费、共渡难关,是“救”的内涵,那这种“救市”更像“借势”,借助市场力量改进调控手段,提升煤炭发展质量  有报道称,最近多省(自治区)出台煤炭“救市”政策。除山西、内蒙古、河南等煤炭主产省(自治区)外,一些产煤小省,比如福建、湖北等也加入..

关键词:一个 视角 救市
分享到:

如果正税清费、共渡难关,是“救”的内涵,那这种“救市”更像“借势”,借助市场力量改进调控手段,提升煤炭发展质量

  有报道称,最近多省(自治区)出台煤炭“救市”政策。除山西、内蒙古、河南等煤炭主产省(自治区)外,一些产煤小省,比如福建、湖北等也加入“救市”大军。

  对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各有针砭。有的认为,“这与国家层面的空气清洁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有的认为,“这或将加剧煤炭供过于求”;也有的认为,“与其说地方政府出台的是救市措施,不如说是做了早该做的事,正税清费,达到为企业减负的目的而已”。

  客观地说,地方政府曾经出台的一些涉煤政策,无论是动机、合理性还是执行效果,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万事皆有因果,如果把相关政策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审视,上述观点也有待商榷。

  首先,从总体上看,此次各地政策主要有两点,一是控制产能、加大整顿关闭力度,二是清理乱收费。这恰恰与中央提出的简政放权、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是一致的。

  比如福建省《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实施意见》开头就提出,出台该意见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福建省要求停止核准新建年产低于30万吨、扩建年产低于9万吨的煤矿建设项目。作为产煤小省,这一措施能一定程度控制当地煤企的产能扩张。

  再比如媒体热炒的山西“煤炭17条”,其实是该省进一步落实“煤炭20条”的若干措施,补充措施的着力点仍在进一步改善煤炭企业经营环境。

  其次,对于河南的煤电互保、内蒙古的区域价格联动等“救市”手段,业界多有指责,认为这与煤炭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不利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但换一个角度看,对于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地来说,如果GDP和税收的贡献大户——煤企都死了,地方政府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与其说他们是在“救市”,不如说他们是和企业共渡难关。

  站在煤炭企业的角度,他们也有要求政府帮扶的理由。有的煤企负责人直言,煤价高时,政府要求力保电煤供应,限定电煤价格,煤价下跌,就按市场规则办,这就公平了?当初,山西、河南等地政府用行政手段力推兼并重组,并要求真投入、真改造,加快兼并重组矿井产能释放。如今,对于因此背上了巨大财务包袱的兼并主体,就撒手不管了?

  有分析指出,在企业做大做强时地方政府发挥助推作用,行业低迷时抛给市场,显然会使政府部门丧失公信力。

  可见,对于同一件事,站在政治、经济不同角度考量,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无论是中央、地方政府,又或者企业,乃至我们个人,对于每一项举措,都会有自己的算盘和看法。想批评一个人或一件事,很容易找到理由。有质疑也很正常。如果能完整地看看这些措施,分析其出台背后的前因后果;如果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说,所谓的自杀式降价、产能扩张是控制市场、提高集中度的一种战略,是不是就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了?

  换言之,如果正税清费、共渡难关,是“救”的内涵,那这种“救市”更像“借势”,借助市场力量改进调控手段,提升煤炭发展质量。

  当然,改革从来不容易,有前进也可能有后退,它比拼的是一种纠错能力,终会由时间检验。无论如何,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发展大势下,靠政令干涉、狂飙突进的时代已经过去,越来越清晰的市场信号和逐渐打破区域界线的经营环境,将指引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企业,突围求生。背离这一原则,也许恰是错过了以低成本纠错的好时机。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