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设计引发苏联燃气管道大爆炸
责任编辑:zoko    浏览:2671次    时间: 2014-06-13 10:14:2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天然气成为俄罗斯当前与乌克兰和西欧角力时的重要筹码,这个招数早在苏联时期就屡屡奏效,西方则绞尽脑汁试图破解。1982年夏天,苏联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一次特大爆炸。尽管这次爆炸发生在偏远地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苏联经济的打击却异常沉重。知情人士..

分享到:

天然气成为俄罗斯当前与乌克兰和西欧角力时的重要筹码,这个招数早在苏联时期就屡屡奏效,西方则绞尽脑汁试图破解。1982年夏天,苏联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一次特大爆炸。尽管这次爆炸发生在偏远地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苏联经济的打击却异常沉重。知情人士透露,是美国中情局设下的毒计导致了此次爆炸,目的就是摧毁苏联的经济命脉。
  美国拒绝出售软件
  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全长4500千米,能将产自西伯利亚乌廉戈大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乌克兰西部的乌日哥罗德。当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是苏联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而缺乏能源的西欧诸国乃至日本则对进口苏联石油和天然气极为积极。德意志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和法国的银行都为这条天然气管线修建工程提供了大量贷款。
  然而,资金易筹集,技术有难题。由于该管线设计十分复杂,为了控制各种阀门开关的运作需要一种名为SCADA的高级自动控制软件。由于苏联当时尚未掌握相关技术,便想向美国购买,但很快遭到拒绝。鉴于这条管线可为苏联从西欧及日本等富国手中换回大量外汇,苏联政府决心用间谍解决问题。
  叛变工程师泄天机
  苏联早在1970年就在克格勃框架内设立了一个名为“T局”的机构,专门负责窃取各种急需的技术资料。“T局”下属有个“X条线”,其成员混迹于苏联的各个代表团。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试图改善美苏关系,因此许多苏联代表团来到美国,这使克格勃有机可乘。
  其实,美国人早就知道前苏联间谍窃取工业技术。1981年7月,西方政府首脑在加拿大举行七国峰会。法国总统密特朗告诉美国总统里根,法国政府掌握了一份文件,里面是有关克格勃间谍对美国工业界进行渗透的详细信息。提供这份文件的人名叫弗拉基米尔·维特洛夫,一名53岁的苏联工程师。他曾在“T局”负责评估“X条线”获取的情报价值。上世纪70年代末,维特洛夫与法国情报机构联系,获得代号“告别”。从1981年到1982年,他向法国提供了4000余份秘密文件,导致250余名“X条线”的间谍暴露。
  间谍偷回问题软件
  从法国获得情报后,中情局决定展开一项大计划,其宗旨是让“T局”获得故意植入恶性信息的技术资料,从而让苏联战机、宇宙飞船、机械零件和化工生产过程充满危险的不确定因素。维特洛夫泄露的信息中,最重要的是一份“T局”正在寻求的技术名单。于是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些被故意篡改过的技术资料逐渐进入苏联的制造业和军工领域,SCADA软件就是典型例子。
  中情局得知苏联对SCADA软件感兴趣,并在求购遭拒后派间谍进入一家加拿大公司,便把一种特殊版本的SCADA软件提供给所有可能已被间谍渗透的加拿大公司。苏联间谍果然偷走了问题软件。
  能源管线超级爆炸
  这套软件送回苏联后立刻被拿到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上进行测试。刚开始时,似乎一切正常。1982年,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开始运转,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外汇也滚滚而来。1982年6月,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一颗卫星突然侦察到西伯利亚荒原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北美防空司令部甚至以为侦测到一次核试验,许多美国军方官员对此表示忧虑。只有中情局表示“没必要担心”。不久消息传来,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超级爆炸。
  天然气管线爆炸事件严重打击了苏联的能源换外汇计划,直到1986年,苏联经济依然在泥沼中挣扎。北约随后将大量“X条线”的间谍驱逐出境,彻底断绝了苏联从西方获取工业技术的重要途径。对于1982年爆炸事件的背后原因,直到后来中情局的相关文件解密,人们才明白真相。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