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斗气”都在做给欧盟看
责任编辑:zoko    浏览:968次    时间: 2014-06-26 11:17:00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持续近两个月的俄罗斯、乌克兰、欧盟三方天然气谈判宣告破裂,俄要求乌方以预付款方式购买天然气。不见美元不供气,看起来俄罗斯已经厌倦了与乌克兰“打嘴仗”,要动真格的了。  从斗嘴到动手  俄乌天然气争端由来已久,最主要的矛盾集中在价格和债务上。十年间..

分享到:

持续近两个月的俄罗斯、乌克兰、欧盟三方天然气谈判宣告破裂,俄要求乌方以预付款方式购买天然气。不见美元不供气,看起来俄罗斯已经厌倦了与乌克兰“打嘴仗”,要动真格的了。
  从斗嘴到动手
  俄乌天然气争端由来已久,最主要的矛盾集中在价格和债务上。十年间,因这两个问题始终没有理顺,俄乌两国已经爆发了数次较为严重的供气危机。最近的一次可以追溯到2009年的1月份,俄乌斗气殃及池鱼,让整个欧洲都感受到了严冬的寒意。
  这一次的天然气争端,还是因气价和债务而起。今年年初,随着亚努科维奇政权被广场革命推翻、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以及俄乌关系的恶化,乌克兰在气价上享受的折扣被俄方终止,气价被大幅调高至每千立方米485美元(1美元约合6.15元人民币),后在欧盟的斡旋下俄方让步至385美元;与此同时,俄方认为乌方拖欠44.5亿美元,此次至少应一次性偿还19.5亿美元债务。而乌方最早坚持按亚努科维奇任总统时争取到的折扣价268.5美元每千立方米支付,后来虽然同意将价格提高到320美元以上,但乌认为俄方长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乌供气,因而拒绝支付部分费用。
  各执一词的俄乌话不投机,不约而同将对方告上了斯德哥尔摩仲裁法庭。前者追讨欠款,并表示正在考虑向该仲裁法庭递交另一份高达180亿美元的追讨欠款诉讼,理由是根据俄乌双方签订的“照付不议”条款,乌方在2012~2013年拖欠了以上巨额款项。乌方则声称自己长期遭受不公待遇,要求俄方退还乌方多支付的60亿美元。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俄乌争执不下,欧盟调解无用,终于让俄在规定的最后还款期限到来后再不浪费口舌,对“赖账”的乌中止了天然气供应。
  天然气是屡试不爽的外交法宝
  在俄乌天然气问题上,从来就做不到“让政治的归政治,让商业的归商业”。
  跳出天然气的范畴,从更深层次审视就可以看出,俄乌斗气的起起伏伏与两国关系好坏亲疏直接相关。每当两国关系恶化,俄罗斯总要举起天然气“大棒”敲打自己的小兄弟;而每当关系好转,天然气摇身一变又成为哄兄弟开心的“胡萝卜”。毫不夸张地说,两国天然气的纠葛,已经成了双边关系的“风向标”。
  此次俄对乌“断气”,同样也充满了政治色彩,与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升级、俄乌关系可能继续恶化有直接关系。
  俄罗斯曾对乌克兰新总统波罗申科心怀期望,从普京与波罗申科在法国诺曼底进行简短对话、俄派代表出席波罗申科总统就职典礼可以看出,俄方实际上已默认了波罗申科作为乌总统的合法性,希望借由乌新总统的诞生,来缓和日益僵持的乌克兰危机。
  但近来波罗申科的言行,让俄方失望了。波罗申科在就职典礼上的演说,在一定程度上被俄方解读成针对俄的“战斗檄文”:他支持欧盟对俄进行制裁,在下放自治权、尊重讲俄语权利、克里米亚地位问题上的立场毫不妥协。在最关键的乌东部问题上,乌继续进行军事打击,拒绝与民间武装进行对话,并指责俄挑唆并派出特种部队和雇佣兵搅乱当地局势。乌克兰甚至威胁要关闭俄乌边境,并计划筑起隔离墙。
  如此强硬的态度刺痛了俄罗斯的神经,擎起“天然气”这项超级武器敲打乌克兰也就成为俄罗斯的必然选择。一则捍卫自身经济利益,二则向乌施压,防止乌克兰在融入欧洲的路上低头走到黑。毕竟,以往的经验证明,以“天然气”为抓手是屡试不爽的法宝。
  俄罗斯此时拿天然气说事,还与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关。按计划,乌克兰本月27日将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经济部分。一旦此事成为现实,俄罗斯将被迫重新评估与乌克兰的经济关系,为自己寻找产品供应国。所以俄此时对乌断气,也是在向利益攸关方—欧盟施压,以使欧在吸纳乌克兰问题上照顾到俄方利益。
  欧盟“和事佬”不好当
  对三分之一天然气需要从俄罗斯进口的欧盟来说,“和事佬”的角色并不好当。一方面,欧盟不希望本就千疮百孔的乌克兰经济再添新伤。另一方面,它担心自己受俄乌斗气的牵连,毕竟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中将近一半过境乌克兰。
  更何况,乌克兰有“偷气”的前科。在以往俄乌斗气最胶着之时,乌克兰就“截取”过俄罗斯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尽管现在是天然气消费淡季,乌克兰也声称自身的天然气储备可以支撑到今年12月,但欧盟有理由担心乌克兰故伎重演。
  不过,此次俄乌斗气,在对欧供气的影响上的确与以往有所不同。如果说2009年的天然气争端殃及欧洲无法避免,那么这一次毕竟多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保障。这条穿越波罗的海的管道2011年11月开通,可以绕过乌克兰,直接将俄罗斯的供气输往西欧和北欧。俄方已承诺,此次中止对乌供气,不会影响对欧供气,这让焦虑的欧洲安心了不少。
  对欧盟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俄乌各退一步,能就天然气问题达成妥协,奈何俄罗斯对欧盟的折中方案不感冒。欧盟自身也对俄油气存在严重依赖,没有底气对俄来硬的。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使欧盟寻找俄油气替代物的心愿更加迫切,不过心愿归心愿,这可能是十年甚至数十年以后的事情,无助于解决眼前的危机。
  此次俄乌斗气,乌克兰政府态度强硬。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不少人认为断气对俄罗斯和欧盟经济的打击更大,而且可以借此拉欧盟一起对抗俄,谋求与欧盟商讨解决乌能源问题的办法。另外,乌国内政治精英中对俄强硬派占据上风,这些力量需要为自己树立“爱国者”的形象,为可能提前进行的议会选举造势。
  俄乌斗气,苦乐自知。对波罗申科来说,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稳定和团结、恢复经济发展、处理对外关系。乌克兰未来的路要走得稳当,波罗申科必须拿出更大的智慧,整合国内政治力量,凝聚共识,学会妥协。
  手中握有更多牌的俄罗斯已经摆明了立场,“北极熊”不愿看到乌克兰完全倒向西方,不会放弃争取乌克兰影响力的斗争。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危机走到今天这一步,短期间实现妥协已经不可能。从目前的态势看,乌克兰危机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是决心和意志的较量。俄、乌以及西方彼此纠缠,在各个战场动用综合手段穷磨硬泡,直到其中的一方最终耗尽其拥有的资源。
  这场争斗,也许注定没有最后的赢家。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