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坤:能源变革应重在提高能效和转变结构
责任编辑:zoko    浏览:903次    时间: 2014-06-27 11:03:44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2014年度中国低碳典范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先生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以下摘录了何建坤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低碳发展已成世界性潮流  当今,全球各国都在关注一个共同话题----低碳发展..

分享到:

2014年度中国低碳典范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先生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以下摘录了何建坤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低碳发展已成世界性潮流

  当今,全球各国都在关注一个共同话题----低碳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以无节制的消费全球的矿物资源和能源,支撑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创造了高度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生态危机。

  另一方面,数倍于发达国家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仍没有走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发展迫使他们不断增加能源的消费,从而加大了CO2的排放。我们要保护全球的气候就需要减少CO2的排放,这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并造成了今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的这样一个局面。究其主要原因是来自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国内的污染环境问题具有统一性。污染同根同源、同时发生,这对我们的低碳发展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以低的能源消费、低的污染和低的碳排放来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由此看来,不论从全球形势还是从我国国情来看,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并逐渐成为国内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内在需求。

  能源变革重在提能效和转结构

  在全球低碳发展的趋势之下,也出现了能源变革这样一个大趋势,并成为世界技术创新的前沿和重点领域。当前,世界大国纷纷把发展先进技术作为战略必争的领域,各国的能源战略也都有了新的部署。

  如欧盟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20%。德国则规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要达到30%;到2050年要到达60%,其中电力系统发电的比例,可再生能源要占到80%。平稳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来取代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能源体系,从而完成能源结构的转型。

  从我国国情出发,在能源变革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

  第一,要大力提高能源的效率,把节能放在优先的地位,促使能源消费减量化。

  第二,要改变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使能源的结构更加清洁化和低碳化。

  第三,通过碳交易可以激励行业开展节能和减排CO2的技术、激励投资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倾斜,从而激励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

  政策、法律、企业应发挥协同效应

  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我们首先要明确低碳发展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要把低碳发展作为一种优先的权重予以考虑,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建立国内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的情况下,应有更多政策支持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低碳转型。如当前开展的五个城市和两个省份的碳排放交易的试点中,给每个企业规定了碳排放的限额,超过限额则要到市场上去购买,这就是个很好的尝试。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这就承认了环境容量空间的紧缺资源的价值。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形势下,碳排放空间变成了越来越紧缺的公共资源。一旦占有这种公共资源,就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因此,碳市场强化了这种资源的、这种环境空间的紧缺和生产要素的属性,可以在进行交易的情况下,引导企业投资,激励企业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对于企业来讲,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或公众形象,更重要的是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在全球低碳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国际的规则和国内政策的导向支持低碳发展的技术和低碳发展的模式。谁具有低碳发展的能力,谁就具备了核心的竞争力,谁就具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谁就拥有了新的市场和拓展空间。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