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高悬向成本——晋煤集团大力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
责任编辑:zoko    浏览:1322次    时间: 2014-08-04 10:26:55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盛夏来临,煤炭市场的“降价之风”愈演愈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焦躁的因子。当利润空间一步步紧缩,煤炭售价一再逼近成本价时,全国煤企的发展都显得岌岌可危。然而,一蹶不振的煤炭市场,因“同煤黑马”的异军突起,而变得生机涌动。对标同煤,我们发现上半年同..

分享到:

盛夏来临,煤炭市场的“降价之风”愈演愈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焦躁的因子。当利润空间一步步紧缩,煤炭售价一再逼近成本价时,全国煤企的发展都显得岌岌可危。

然而,一蹶不振的煤炭市场,因“同煤黑马”的异军突起,而变得生机涌动。对标同煤,我们发现上半年同煤集团资产总额和完成增加值增幅等位居省监管企业前列的背后,原煤制造成本比晋煤集团整整低了125/吨。

市场不相信眼泪,低成本就是“王牌”。正如贺天才董事长所说的“市场好时,成本高低决定企业效益;市场不好时,成本就成为决定企业存亡的生死攸关问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降本提效“没商量”

思则变,变则通。面对曾经“人均二百三,共同度难关”的同煤“老大哥”在煤市“寒流”中的成功蜕变,晋煤集团决策层再一次将坚定的目光锁定在降本提效上。如今,集团公司员工总数16.4万,原煤制造成本高于同煤125/吨;2013年煤炭产量5709万吨,低于同煤8936万吨。人员多、产能少、效率低、成本高,如此重负,何以快速突围,冲出逆境?这种拷问,如同一种煎熬,令人寝食难安。李鸿双总经理的“要向低成本发展要效益!”的话语,使广大干部员工彻底明白了:过去靠煤价上涨拉动效益的好日子将永远成为历史,煤价将长期低位运行,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残酷,降本提效才是集团逆境突围的有力武器。从同煤集团、阳煤集团、山煤集团、焦煤集团及潞安集团调研回来后,财务中心人员又马不停蹄前往各子分公司和生产矿井了解经济运行和经营管理情况。财务中心工作人员张青说:“产能过剩、经营困难是全行业的共性难题,降成本,势在必行!”

面对市场“倒逼”,人力资源部也如同高速陀螺一般运转起来。刚从外地调研回来的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白正午对记者说:“16.4万员工,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推进减人分流计划。一方面43个整合包、8对新建矿井都需要人才,这是一个重要流向;一方面各单位必须自行解决好结构性冗员问题,集中表现为地面后勤人员过剩、生产岗位依然缺人;另一方面老三矿即将关停,大矿包小矿必须加快实施。”

在白正午案头的一大摞资料中,记者惊喜地看到,古书院矿这个开发建设最早的老矿,2009年之前在册员工人数7000人左右,位列集团人数之首,经过矿井转型发展,不仅实现人员顺利分流,还具备了“造血”功能。大矿包小矿项目组负责人李彪庆说:“目前,我们整合了七个资源整合矿井,力争形成每年500万吨的煤炭产能。虽然转岗分流员工的工资还由咱古矿负责,但创造的利润却是纯利润。”专程来到晟泰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记者和厂房内的员工们说起他们的“每一桶金”时,大家一脸兴奋。“晟泰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与“古书院矿机电安装工区”,是同一支队伍的两块牌子,系该矿成立的三支专业队伍之一。2013年在保证本矿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他们对外承接基建和生产矿井的机电设备安装项目,赚回了500多万元。与此同时,凤凰山矿坚持“老矿缩减系统、新区加速建设”的“一减一加”战略,科学合理调配人员,岳城、坪上、龙湾,凤凰山矿一大批技术工人纷纷投身经济共同体建设,为打造“千万吨矿井群”提供了人力保障;王台铺煤矿积极对接整合矿井,新组建的掘进队组已进驻隆东矿井,截至7月底,完成一个综采工作面安装和掘进进尺766。观念一转天地宽。老三矿“老树逢春”的大胆尝试,正是“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企业精神的生动体现,也让晋煤人看到了减人提效的一抹“春色”。
立根原在岩石中——不做“减法”成本难控

随着煤炭“十年黄金”期的终结,坐拥“全国优质无烟煤重要生产基地”美誉的晋煤集团,也出现了销售不畅、价格走低、应收账款增加、资金周转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放眼全国,作为煤炭企业的“龙头”——神华集团,煤炭价格一降再降,煤企之间的“成本之战”持续升温,降不下成本,就只能等待淘汰。

是坐以待毙,还是奋力迎击?在晋煤集团一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上,贺天才董事长铿锵有力地说:“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的竞争,要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就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随后,一揽子降成本的举措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居高难下的吨煤成本中,项目投资是很大的一块“蛋糕”,如果能从这个源头上省下钱,数目十分可观。“我们从项目设计源头抓起,对规划建设项目进行再梳理、再核算、再审查,坚决杜绝不必要的非生产性投资,严格控制生产性投资。”发展规划局工作人员李飞说,“降成本就必须横下一条心,把钱花到企业最需要、最能产生新效益的地方。”

成庄矿作为晋煤集团主力生产矿井,申报已久的洗选系统能力提升改造项目被暂时“叫停”,但记者走进洗选厂时却看到一项项岗位小改小革开展得热火朝天。“作为洗选外运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我们最了解市场形势有多严峻,所以也特别理解企业做出的暂停决定。”成庄矿洗选厂副厂长李阳说,“对于生产矿井来说,洗选环节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原煤生产、外运商品煤两个指标的完成,我们绝不能给全矿拖后腿!”

一项五、六个亿费用的大项目被叫停后,成庄矿洗选厂毫不气馁,自谋出路,硬是从材料成本里“挤”出了十几万元,自己动手进行局部性改造,实现了块精煤和筛末煤直接落煤山,大大缓解了生产能力紧张、外运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煤质批批达标,为该矿2014年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实现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对一个能源型企业来说,成本之战的背后,是煤炭储量和产量的实力比拼。财务中心工作人员张青翻开一份材料,对记者说:“2013年,省内五大煤炭集团的煤炭产量分别为:同煤集团14645万吨、焦煤集团10317万吨、阳煤集团7144万吨、潞安集团8870万吨,晋煤集团仅5709万吨,何以抗衡?只有增加煤炭产量,工效才能提高,成本才能降下来,所以,亿吨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翻开《晋煤集团新建矿井项目五年蓝图》,记者看到,八座新建煤矿作为“亿吨基地”建设的战略区,2018年全部建成达标,将实现产能3650万吨/年。基本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新井建设从筹备阶段就瞄准“人均万吨”的效率标准,坚持“用人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原则,确保建成后真正成为企业的“利润中心”。

贺天才董事长提出,“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发展的成本。”晋煤人正上下同欲,勒紧裤带,披荆斩棘,在降成本的“跑道”上奋起直追。
千磨万击还坚劲——盘活资产闯“出路”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血液一断,生命即止。”这是贺天才董事长形象的比喻,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晋煤发展面临的最大压力。

张青说:“在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下,企业融资难度大,应收账款增加,资金收入减少,现金比重低,都给资金周转带来了巨大困难。对外,打开销路迫在眉睫;对内,盘活闲置资产也是一条出路。”

让闲置物资在企业内部“转”起来,可大大节约资金、降低成本。“煤炭黄金十年期的快速发展中,成本空间大,多数人员有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习惯用大的库存来保证生产需要,而后由于生产工艺的变化,设备更新快,致使积压严重,成为资金链上的一个重大包袱。”装备物资公司副经理邹光瑞说,“要缓解目前我们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就必须盘活存量。”

今年526日开始,装备物资公司分别深入各生产矿井,全面调研超储、积压物资情况。回来后,本着“双向管理考核”的原则,给业务人员下指标,力争采购成本在年初计划的基础上再下降10%;给各矿压指标,力争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50%库存量。

降低50%的库存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大量的库存积压物资就像一个硕大的包袱,在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和居高不下的成本面前,我们唯有狠下决心,甩掉包袱,才能轻装上阵。”装备物资公司工作人员小苏边整理库存账目边说,电脑上大量设备名称和数据,令人眼花缭乱。

盘活库存,就是给企业资金链“减负”。随着各矿取消队组小库房、建立井口大超市,在矿内实现了各类物资统一管理,装备物资公司将超储、积压物资在企业内部进行统一调拨管理,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凤凰山矿单体液压支柱调拨给寺河矿二号井和古矿,赵庄煤业单体液压支柱调拨古矿和寺河矿二号井,王台铺煤矿的超储焊管调拨长平公司和成庄矿使用,成庄矿从井下回收上来的矿工钢,先后多次调拨给古矿和寺河矿二号井……这样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每一例都为资产盘活注入了“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装备物资公司与各矿构建“联动机制”,一方面按照“先利库、再调拨、后采购”的原则编制采购计划,加大代储代销,真正实现了“库存在市场”、“储备在厂家”,随用随采,库存为零;一方面通过“改、代、用”和寻找市场对外让售的方式,加大处置超储、积压材料、配件的力度,努力回笼资金。仅今年6月份,集团就盘活库存达1000万元。

煤炭市场深度洗牌,成本之争渐入白热化。走过50多年风雨历程的晋煤集团正手握“利剑”直指成本,任尔东西南北风,笃定发展目标心不动、劲不松,奋力迎击市场“寒冬”,期待着拥抱下一个崭新的“春天”。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