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烈日 能驱严寒
责任编辑:zoko    浏览:640次    时间: 2015-05-25 09:07:5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煤炭产能退出难,根源不完全是一些企业不够清醒和理智,没认清市场风险,而是相当一部分煤企被太多的社会因素束缚了手脚。不改革、不提质增效、不去除经年累月积下的沉疴,即便“活下来”,也难“过得好”立夏已过,酷暑将至。气温渐渐升高,却难驱走笼罩在煤炭业身..

关键词:惟有 烈日 能驱 严寒
分享到:

煤炭产能退出难,根源不完全是一些企业不够清醒和理智,没认清市场风险,而是相当一部分煤企被太多的社会因素束缚了手脚。不改革、不提质增效、不去除经年累月积下的沉疴,即便“活下来”,也难“过得好”

立夏已过,酷暑将至。气温渐渐升高,却难驱走笼罩在煤炭业身上的极度严寒。价格持续下跌、库存居高不下,亏损企业占八成、利润同比降六成,欠发、缓发工资现象越来越多……就一季度行业表现来看,煤炭企业举步维艰,脱困前景不容乐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的“黄金十年”,一路走高的煤炭价格,推高了投资和生产的热情。煤炭企业加班加点,甚至超能力生产;社会资本、其他行业也都跑来分杯羹,拦也拦不住。身处产能严重过剩的寒冬,煤炭企业只能仰仗烈日的炙烤增加暖意。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把产能的水分烤出去。总规模不下降,企业再怎么提质增效,政府再怎么降税减负,也都无济于事。去年,煤炭产量实现14年来首次减产,但降幅才0.5亿吨。有专家估算,要让大多数煤企缓过劲来,总产量至少还得再减3亿吨。

压减产能,谈何容易!现在的市场行情下,煤企每挖一吨煤,就要亏损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亏损这么高,企业还维持生产,为啥?关键就在要保住资金链。资金链不断,企业还可勉强活着,还能给员工发些生活费。资金链断了,首先出来阻止的就是所在地政府。企业关门,负债咋办?失业谁管?

看来,煤炭产能退出难,根源不完全是一些企业不够清醒和理智,没认清市场风险,而是相当一部分煤企被太多的社会因素束缚了手脚。考虑到这一背景,也就可以理解,当前只靠企业自觉地依市场规律办事、自愿地减产退市并不可行。换句话说,在现有体制机制阻碍了市场重新配置资源的情况下,就不得不依赖,哪怕只是暂时性地依赖一下政府的调控之手。

压减产能,政府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呢?对企业扰乱市场秩序的超能力生产行为,地方政府决不能再“有人批无人管”,而是要加强监管、坚决制止。同时,要引导正常生产企业把过剩产能降下来。这就需要科学细致地估算出能把煤价拉回合理区间的产能水平,也需要相关部门牵头,协调主要产煤省份和抗压能力较强的领军企业主动减产。同时,还要提防中小煤矿看到煤价回调后又失去理智抢占市场,从而导致新一轮的过剩。

进而言之,压减产能只是为了暂时的“不死”,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下一步改革赢得时间。不改革、不提质增效、不去除经年累月积下的沉疴,即便“活下来”,也难“过得好”。

提质增效,最难做也最应做的就是减员。据估算,现在国有煤炭企业人力成本至少占40%,高的竟然接近70%。这么高的人力成本,不拿出点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来,怎么降得下去?只有把这个起始键按下去,企业推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为此,政府应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建立完善有保障的人员退出机制,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和再就业问题。

提质增效,也应适时推动兼并重组,让行业结构更加合理。回想10年前,国家也曾提出加大推进兼并重组力度,但在那个“人人都挣钱”的时代,没人愿意被吞掉。现在寒冬来了,煤炭企业各自瑟瑟发抖,反倒可以抱团取暖,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整体竞争力。

说到底,煤企脱困,靠行政手段压减产能更多是为了有效应对当前突出矛盾,长远看,最终还得依靠改革,让“无形之手”在煤炭行业更好使,让企业心无旁骛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严寒何时结束尚未可知,只愿烈日来得更灼热些吧!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