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答记者问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1384次    时间: 2012-03-22 13:44:1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5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就《规划》内容答记者问。      记者: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合理地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煤炭作为..

分享到: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5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就《规划》内容答记者问。
  
  记者: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合理地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控总量和保供给方面如何考虑?
  
  吴吟: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出这个命题的背景是我们目前发展方式还是比较粗放,不是太可持续。所以提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改委和能源局也是在一起研究考虑:一是把总量作为重点控制。二是对煤炭,由于目前煤炭有些特殊性,它比较散,运输渠道也比较多,所以对煤炭控制,我们在《规划》里提出来了,要和控总量、调结构相结合,这是我们在后面和环保部门共同要做的一件事。从煤炭来讲,它是主体能源,所以它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保证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大家知道,随着技术进步,煤炭也可以制成液体油,也可以制成气体的天然气,也可以替代石油,生产化工产品。所以保障煤炭的稳定供应,这是煤炭工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任务。我们要把控总量和调结构结合起来以后,还必须要保障调结构、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基本需求。在这一块,我们按照《规划》安排,还要适当增加煤炭的产量。
  
  重点来看,我们提出了“三大”:一是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二是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三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或者露天煤矿。通过这“三大”建设,把煤炭供应的基础搞得更扎实。一方面要保障煤炭的安全有效供给。另一方面控总量,煤炭的消费,包括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这些重点产业的能源消费,特别是煤炭消费要有所控制。这样来看,我们要把保障供给和控总量结合起来,进而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保障国民经济有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在职工之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评价“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方君实:“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储量大量增加。总共增加了3000亿吨的储量,为后续建设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第二,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亿吨,加上国外用的,年均进口大概有1.6亿左右。这个增长量非常快,包括进口的一些煤炭,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去年还有所增加,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大基地、大集团建设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我们抓这个基础上下了很多工夫,五年期间,十四个大基地产量占到全国的87%,这对稳定供应大有好处。大集团建设,我们抓了一些大型集团,包括中煤、神华等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产量稳定增加。第四,淘汰落后产能。最关键的就是安全生产的问题,我们把淘汰落后作为重要抓手来抓,使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总共淘汰了9600多处,这些小煤矿我们用大井用来代替。
  
  第五,科技进步、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安全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百万吨死亡率是0.564,下降的幅度是相当大的,和“十一五”比,百万吨死亡率由2.81下降到了0.749,去年下降到了0.564。另外综合利用,煤矸石电场、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民生,我们下了很大力气,矿工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工资收入在增加,棚户区的改造、住宅都在改善,矿区环境也得到改善。
  
  “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对“十二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确实有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量总量比较大,但是东中西部结构性的问题比较突出,东部资源在减少,西部转移步伐明显加快。第二,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还不是很高。主要是跟国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的。特别是一些小井,有些生产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企业还比较多,占到三分之一,有些还需要继续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安全水平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努力,使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在职工之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目前煤炭工业发展中资源约束性加剧,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煤炭在“十二五”期间如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吴吟:在整个“十二五”时期煤炭工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做好转变发展方式这项工作。转变发展方式,我们考虑这样几方面:一是煤炭本身结构的调整。煤炭今后调整重点是煤炭的产业组织结构或者是企业组织结构,这个调整就是要发展大集团。同时还要与相关产业,比如电力、建材、化工等更好地衔接。所以通过调整结构,重点还是调整煤炭企业组织结构。大基地要承担更多的煤炭供应职责、任务。还有就是大矿井,所以今后就是通过这些调整来解决煤炭的结构问题。
  
  第二方面就是科技进步,科技支撑的作用。这在煤炭行业来看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现在科技进步对煤炭行业的贡献率大概在30%左右,发达国家这几年煤炭工业进步也比较快,他们的科技进步在煤炭工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要达到70%以上。所以我们在这块还有很大的潜力。转变发展方式主要动力和支撑就是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乃至机制、体制上的一些改革,支撑我们转变发展方式。
  
  第三方面就是更加注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问题,人命关天的问题,怎么把安全做得更好,怎么把尘肺病降下来,怎么把职工的收入水平提上去,在民生这块要重点加强。二是资源综合利用。就是怎么把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三是环境保护。怎么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使得煤炭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记者:“十二五”规划里提出要加强境外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十一五”期间也有让大型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政策。现在为止,煤炭企业“走出去”及“走出去”并购情况如何?武钢在海外的一些大型项目会不会受到像力拓那样的一些阻碍?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吴吟:中国制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果,不但是我们“走出去”,我们也“请进来”,我们也提高贸易量和贸易水平。中国在煤炭“走出去”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简单介绍一下。
  
  目前煤炭企业在澳大利亚、蒙古国、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都有煤炭资源开发。兖州矿业集团在澳大利亚年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中国和俄罗斯煤炭合作的进展也是比较快的,去年进口俄罗斯煤炭超过1000万吨。从2009年开始,满洲里口岸停止了煤炭从俄罗斯进口,主要是运输上压力比较大一些。去年我们又重新通过挖潜,通过有效组织,从陆路口岸,俄罗斯煤炭也进到国内来了。而且从俄罗斯进口煤炭还要进一步发展。另外,我们到俄罗斯参与煤炭的开发转化的合作,目前也有一些企业正在商谈当中。我想时间不长我们就可以看到合作的成果。“走出去”,我们要求企业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民族习惯,在开发资源的同时,更多的在当地做一些转化,延长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安全问题、资源利用率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我们的企业随着逐步参与国际资源的开发,他们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提高他们“走出去”的水平。
  
  记者:“十二五”规划里提到,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产量和消费总量都控制在39亿吨为宜。现在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占大头,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按照目前7%或者7.5%的GDP增速,到2015年,煤炭的消费需求和39亿吨比是大还是小?煤炭消费量控制在39亿吨的信心如何?
  
  吴吟: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您看得非常清楚,我们的能力是放在41亿吨,消费量和产量在39亿吨这个水平。为什么考虑这种情况呢?我想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目前国内希望的经济增速和实际增速是有一定距离的,比如在“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GDP增长7%,但实际执行下来是在9.5%。“十一五”,规划目标是7.5%,但实际执行下来大大超出这个水平,达到11%左右。就是说规划的导向和实际状况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如果按照国民经济确定的“十二五”增长7%的目标,我想我们的39亿吨煤就够用了,而且是绰绰有余。但是考虑到有可能超过这个数,按照以往惯例来讲,也是要超过计划数的,这样我们有一定的余量,就是生产能力放的比消费量和产量要大一些。
  
  二是煤炭生产能力当中还有一部分逐步淘汰。这部分淘汰掉以后,就需要有新的产能来替代它。所以我们规划生产能力要高一些,为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奠定基础。至于你提到这个数字能不能实现,有没有信心实现这个数,我觉得把导向提出来,大家都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如果是真正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结构调整好了,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转方式、调结构提出不是一年,也不是提出一个五年规划,它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规划纲要都强调了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体现了中央的决心,是要通过控总量这种手段和方式,进一步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所以我们这个数到最后执行下来不一定和它完全一样,但是实际结构和我们这个数靠得是比较近的。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在职工之家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主要以企业为主导。下一步在以国家为主导,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上有没有什么规划?特别是在提高国家专项资金和建立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有没有什么计划?今年《规划》中提到要完善以《煤炭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因为《煤炭法》和其他法律衔接有一个小幅的修改,在“十二五”期间,《煤炭法》全面修改会不会提到日程?
  
  吴吟:你提到科技主要是企业在做,事实上也是这样,企业是社会主体之一。所以很多科技创新是企业在做,确实是这样的情况。煤炭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煤炭的开采会带来什么问题呢?一是地下水系会受到破坏。二是出来一些煤矸石,煤矸石自燃以后又会影响环境。还有就是会造成土地塌陷。煤炭企业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了充填开采方式。所谓充填开采就是把井下煤采出来的空间用矸石再填回去。包括地面上其他垃圾,包括河床里的泥沙都可以充填到底下去,因为对地层没有影响,所以水系就不破坏。这样煤矸石就不上井,就在底下了。地表塌陷,由于底下的采煤空间都被充填了,这样就不会塌陷了。所以“十一五”期间,煤炭在这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我们计划在下个月,在山东开会,推广山东这种充填开采经验。
  
  你讲企业在前面,政府做什么?我们就是发现企业在实践当中好的一些做法,对安全生产、资源回收、环境保护有效的办法,我们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在煤炭工业基础研究方面做什么?我们在本子里有一些介绍。另外,国家能源局还发布了《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建议你在那个《规划》里找一找,那里面有我们重点支持要建的一些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有哪些,工程示范做哪些,那里面都有。
  
  记者:煤电价格矛盾长期存在,“十二五”会不会采用煤电一体化的形式来解决当前的煤电矛盾?
  
  吴吟:这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解决煤电在价格上的一些矛盾,社会上议论很多,原因大家都知道,是市场煤、计划电的问题,引发煤电价格上形成一些矛盾,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按照市场走,不但电煤这块要全部放开,电价上在有管制的情况下也要增加可调度,这是往市场方向走。
  
  另外一种思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把煤炭再拉回来,为什么呢?因为电是国家控制价格,煤不控制,电受不了,所以把煤也控制起来。所以走哪条路子,我不回答大家也知道,就是我们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还是让市场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让价格作为辅助工具来调节市场供需,这个方向是明确的。但如果讲,煤全部放开以后,可能电价就更得涨,否则电力企业就会有经营上的一些困难。但是价格本身就是一个双刃剑,价格高了以后有可能抑制一些不合理的需求,反而会把价格拉下来。但这个要有一个过程,我总体感觉,我们在改革方面,煤电改革还要进一步推进,就是按照国务院2002年的5号文件,对电力改革有一套设计,这里有些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电力体制的一些改革。
  
  至于你讲是不是把煤炭和电力都捆到一起去,这样内部一些问题自己就消化了。这是一件由企业作主的事,电力企业愿意上煤炭发展,只要符合安全生产、资源回采率和环境保护以及职工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我们也欢迎。煤矿办电厂我们也欢迎,就是企业自己来做这件事。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讲过,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我不敢完全苟同,但是可以这样讲,凡是存在的,总是有一定的原因。凡是能发展的,就有它一定的道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比如德国的鲁尔公司,它是搞煤的,但是现在搞了十多个副业,其中电也是他的一个方向。企业觉得能够联系起来,我就去发展去。作为政府,应该是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上下游有联系的产业去发展。至于有的电厂讲,我现在搞煤了,以后我的电厂用我的煤,我想它也不会,除了一些坑口电站以外,其他的煤也会按照市场化,就是哪个地方成本低,哪个地方价钱好,这个煤就会流到哪个地方去。我们在《规划》里也提到,还是要发展大集团,还要推进、鼓励、支持一体化的经营。
  
  记者:《规划》里涉及到煤化工的安排比较模糊,能否详细阐述一下煤化工产业的导向?比如新疆布局了十几个煤制气的项目,国家能源局态度如何?
  
  吴吟:现代煤化工和传统煤化工不同,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特点,一是利用资源效率相对比较高。二是环境污染问题解决的比较好。首先龙头工艺是气化,就是先把煤气化了,气化以后,煤里面的不同杂质好去除,比如硫以及其他重金属,可以分离出来。然后它的二氧化碳还可以收集起来,用于利用或者储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它是非常有前景的。在现代煤化工方面,我们想不能停,要努力地探索它,怎么把煤利用的更好,探索这样的技术,探索这样的工艺,探索形成这样的产业。
  
  第二,不是简单的现有水平,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十二五”时期要搞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所谓升级示范,你这个煤化工的转化效率达到45%,说还有一个煤化工转化效率达到45%,那对不起,您不要办了,人家已经办了。那我这个有新技术,可以达到50%的转化率,或者说你这个项目消耗10吨水,他的项目消耗5吨水,升级了,那支持他示范。所以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升级示范。
  
  第三,要选择,不是在哪个地方都能搞煤化工的。像一般的煤炭调度省不考虑安排,没有水的地方不考虑安排,环境容量不够的地方不考虑安排。再有就是你搞现代煤化工一定要有一条长的产业链,确实把煤里面,凡是有用的东西都能拿出来,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延长产业链,要带动地方就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们在现代煤化工方面的考虑。至于你讲目前有些地方上了好多项目,这些项目怎么办?我可以跟大家讲,我们不久以后还会发一个煤炭深加工业的“十二五”规划,在这个规划里规定了哪些项目能上,在哪些地方要上,在哪些地方要达到什么目标。至于不在这个盘子里的项目,那是不能上的。
  
  记者:前两年,能源局提出煤炭产量“天花板”控制的理论。“十二五”规划里39亿吨的产量,是不是所谓的“天花板”?煤炭产量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前两年就突破规划的数字,“十二五”时,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没有控制的措施?
  
  吴吟:你讲的“天花板”,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所谓“天花板”就是煤炭产量在我们国家的上限,就是你超过这么多以后就不合适了。这个题目最早提出来的是中国工程院,一些院士做研究,他们把安全问题、资源回采率问题、运输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有几个重要因素作为参考因素来研究。最后选了一个短板,补也补不上来的,就把它定为煤炭的上限,就是“天花板”。这个数字是在40亿吨左右。所以我们能力肯定要做大一点,但是产量这块要控制在39亿吨。尽可能减少煤炭的消费,我的观点,尽管我是在能源局负责煤炭这块,我的想法,我们的煤能够少出就少出一点,因为煤炭是重要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能够制气,又能制油,本身液体、气体都有,然后还有化工原料,这些东西我们现在绝大部分用来发电了,其实用煤发电是挺可惜的,我们现在是没办法。
  
  如果新能源发展起来以后,风电、太阳能、地热能,这些都是可再生的,所以用它来替代电,把发电用的煤省下来,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少煤炭的消费。当然,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至于你讲“十一五”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的规划目标,也就是说“十二五”怎么样,我觉得“十二五”和“十一五”有一个很重大的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化,就是一定会在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取得重要的进展。我前面在回答问题时也讲,一定比较靠近这个数,你说严丝合缝、完全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本身做规划,我们在中期还要对规划进行评估,还要做一些调整,所以数字大小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怎么转方式、结构,怎么把煤炭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方面。
  
  记者:“十二五”规划里没有回采率的数据,也没有行业职工收入的数据,这方面是怎么安排的?
  
  严天科:回采率这个指标在以前规划里确实出现过,2005年、2006年前后,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对全国的煤炭资源回采率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或者以前煤炭规划里都提到矿井回采率,达到比如46%,都提出这样一个指标,行业内专家认为这个指标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在研究“十二五”规划时,这个指标大家认为提出不好操作。严格来讲,国家对煤矿回采率标准,考核的话是从一个采区来考核,叫采区回采率,这是一个标准。
  
  第二,在回采工作面,比如93%到97%,工作面的回采率要达到多少,具体数字是按照煤层的薄厚确定的数字。对矿井回采率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因为矿井资源开采过程中,有的地面有村庄,有的地面有铁路,有些能搬有些不能搬,有些搬了经济,有些搬了不经济。比如矿井上面有一些铁路或者村庄,那回采率肯定低。或者重要军事设施或者文物,那必须保留下来,那回采率就没有办法考核。比如西部有的矿井,上面没有东西,也没有村庄,建筑物比较少,那回采率就可能高。所以在制定回采率标准时,我们考虑到采区回采率和工作面回采率,它是有技术标准的,这个标准是针对不同煤层条件所制定的标准。在这个《规划》里再提一个矿井回采率不好操作,也不好考核,这种表述欠合理性或者考核起来不好操作。
  
  吴吟:关于职工收入,应该说原来最早提出来是这样讲的,在“十二五”期间职工收入增长要高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水平,采掘一线职工的收入要翻一番,最早是这么提的。但是后来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时,有的部门就提出建议,这么提不好,还是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职工的收入要与劳动效率和企业效益协调增长,向采掘一线职工倾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由于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历史情况也不一样,现实条件也不一样,所以差距比较大。但从总体来讲,我们希望要有大的增长,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开始时我也讲,要提高职工收入水平。2010年我们定的是4.2万,到2011年职工收入增长到5.6万的水平。所以这块我们虽然没有写,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引导企业,争取实现我们的目标,就是职工收入的增长要和劳动效率、和企业效益增长挂钩,或者是同步,或者更多一点。采掘一线职工争取翻一番。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