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马晓燕:完善高质量发展体系 助力煤炭智能化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348次    时间: 2023-03-13 08:53:39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煤炭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应该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提供清洁高效低碳的基础能源保障;另一方面是为高端制造提供基础化工原材料支撑,这也是煤炭转型的切入点和方向。”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马晓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政府..

分享到:

“煤炭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应该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提供清洁高效低碳的基础能源保障;另一方面是为高端制造提供基础化工原材料支撑,这也是煤炭转型的切入点和方向。”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马晓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此背景下,煤炭产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受到关注和热议。马晓燕从煤炭智能化开采的发展、政策支持,以及煤炭的清洁高效低碳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建言献策。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体现在多个层次

作为主体能源,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在马晓燕看来,煤炭对我国能源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其转型升级应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要体现在产业基础的再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瞄准煤炭的清洁高效低碳开发,实现煤炭开采的绿色化、集约化、智能化,提高煤炭现代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其次要以煤炭分质利用为龙头,实现煤化工产业的高端化、低碳化、材料化发展,推动多条产业链的协同耦合。同时,还要充分推动煤炭行业的科技自主创新力度,立足关键技术的研发,发挥产-学-研作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行业软实力。”马晓燕说。

“可以说,智能化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是煤炭行业的终极出路。”马晓燕指出,目前,我国煤矿智能化暂无成熟经验和标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有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先行先试。

以陕西省大型国有企业陕煤集团为例,五年前该企业就提出“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思路,先后在智能采掘、智能洗选、智能装备等全覆盖。目前,共有7处智能化示范煤矿通过国家首批验收,挂牌国家首批“煤矿安全智能开采重点实验室”,已累计建成智能矿井28处,建成5个“智慧矿区”。

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利用必由之路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从494个增加到1019个,同比增加42%。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加到572处,产能由8.5亿吨,增加到19.36亿吨。

“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利用的必由之路,智能化开采能够推动煤炭产业延链补链,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行业意义。”马晓燕指出,“据统计,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以来,在煤矿灾害治理及特殊作业和零散工作地点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系数。”

从设备角度而言,马晓燕分析,智能化开采提高了煤炭设备开机率,减少事故影响率。通过设备全面实现智能管控、动态监测使得采煤装备的可靠度大幅提高,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此外,煤炭智能化开采推动了国产装备的研发水平。据悉,陕煤集团小保当矿业公司去年投用了450米超长智能化工作面,以及曹家滩矿业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将配套的全球最大10米超大采高工作面,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和研制都是依托国产化技术和加工能力。

管理体系尚待健全

当谈及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面临的瓶颈时,马晓燕认为,煤炭智能化的道路很漫长,推进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智能化系统还未实现常态化运行,示范成效尚未形成推广效应。其次,智能化建设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还有短缺,科研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还未到位等问题。

对此,马晓燕建议,一方面需要煤炭企业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转型升级方案,包括技术应用、示范推进、机制创新等。从国家制度和行业规范方面考虑,及时将先进的做法总结推广,规范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建设标准、验收标准等。

另一方面,从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建设上,“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研论证,按照‘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立法技术要求,研究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等,助力实现煤炭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智能。”马晓燕说。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