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能源安全战略(二)
责任编辑:zoko    浏览:2173次    时间: 2014-06-06 09:54:00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相比之下,能源生产不足的欧盟需要进口超过其能源消费需求一半的化石能源,其中包括83%的石油消费和62%的天然气消费。石油的主要进口来源是欧佩克国家(35%)、俄罗斯(33%)和挪威(15%),而天然气则主要是俄罗斯(34%)、挪威(31%)和阿尔及利亚(14%)从石油进口来说,由于I..

分享到:

相比之下,能源生产不足的欧盟需要进口超过其能源消费需求一半的化石能源,其中包括83%的石油消费和62%的天然气消费。石油的主要进口来源是欧佩克国家(35%)、俄罗斯(33%)和挪威(15%),而天然气则主要是俄罗斯(34%)、挪威(31%)和阿尔及利亚(14%)从石油进口来说,由于IEA的共同应急机制以及欧盟相对分散的进口渠道和高油价,尽管大部分成员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都超过80%,但欧盟的石油供应风险并不算很大,唯一的担忧同样来自对于俄罗斯石油的依赖。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进口的依赖将成为欧盟未来能源政策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几乎所有的石油与天然气消费都依赖于进口,但其石油与天然气的进口有非常不同的方向。日本石油进口的80%来自于中东,在IEA机制和美国影响的中东政局下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作为世界天然气进口第一大国,日本2012年进口了全球近4成的液化天然气。其中1/3来自东南亚,剩下的来自中东,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非洲,具有很好的多元性。

中国作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后来者,在选择石油和天然气源上具有一些局限性。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非常分散,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很多进口国都有政治和社会不稳的风险,比如苏丹、叙利亚、伊朗等。因此尽管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元性不错,但是却经常面临石油投资和人员安全的风险。中国石油进口有超过一半来自中东,因此中国在未来将不得不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因为维持该地区的稳定将与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密切相关。中国天然气进口的渠道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中缅天然气管道)、东北(中俄天然气东线)和东部海上(LNG)的4大战略通道(如图所示)。在中国与俄罗斯签下天然气的世纪大单后,如无意外俄罗斯将成为中国天然气最大的供应方。考虑到俄罗斯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的做法,中国也不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供应给予无条件的信任。中国目前天然气进口LNG与管道天然气各占一半,LNG的进口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分布比较均衡。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增加和美国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页岩气,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应该在2018年后迎来比较宽松的局面,供应无虞。现在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进一步开拓天然气利用市场,扩大消费,理顺价格,提高中国对进口天然气的消纳能力,降低对煤炭的依赖。

由于海运线路的原因,中国目前有约85%的石油进口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如图所示)。有一些学者因此把这作为中国能源安全的隐患,担心会在未来发生冲突时被敌对势力切断,因而需要采取措施分流。尚未正式开始输油(天然气去年7月已经开始运营)的中缅石油管道正是在很大程度上为了分流马六甲海峡。然而从中国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所谓的通道安全其实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命题。

首先,如果是出现大的军事冲突,尤其是同美国的冲突,那么中国目前的海军实力的确不足以保障马六甲海峡的通航安全。同样中国也很难保障中缅石油管道缅甸段的安全,因为管道本身在战争中也更容易被破坏。何况管道即使能正常运行,其最大容量也只有中国目前石油进口量的1/15,保障意义不大。在战争情况下,中国的经济状况与能源需求水平也将大不一样,连国内产量能否得到保障都是另外一回事情,只能更多利用石油战略储备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战争作为一种极端特殊的情况,不能用来指导正常情况下能源供应安全的考量。

在和平时期,马六甲海峡不但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通路,更是日韩等东亚国家最主要能源进口通路。每天有约1500万桶原油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中国进口的400万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除了能源通道,马六甲印度洋的路线也是中国和东亚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通路,占世界贸易的1/4,欧美的消费品和工业产品进口都有赖于此。因此保护马六甲海峡航运的通畅不光关系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更与东亚的能源供应安全和世界的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即使出现小型的地区性冲突,世界各国也会由于经济利益要求冲突各方保证马六甲海峡的航运通畅。国际海运更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国际油轮的所有者、运营方、注册地、目的地都有可能完全不同,针对某一国家实行禁止通航将非常困难。因此除非出现大规模战争或像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那样极端严重自然灾害,马六甲海峡很难对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产生实际影响。

事实上,在目前全球化的能源市场里,能源安全的关键在于多元化和共同维护一个有效运转的国际市场。即使是美国也不能独力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无论对于生产国还是消费国来说,维护能源国际市场的正常运行都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也是他们之间的共同义务。全球性的能源市场将各国的能源安全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都可能由于其他国家的能源政策受损或受益,比如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减少了其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带来了更大的供应,因此对其他国家的能源供应也带来了利好。日本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了日本和德国的弃核政策,前者增加了天然气消费提高了LNG的价格,后者则增加了煤炭消费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