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余震未消 中国海洋工程产业集体反思
责任编辑:chinalng    浏览:1293次    时间: 2010-09-03 15:47:0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轰动一时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在8月初BP公司宣布堵漏初步成功后暂时停息,但其后续赔偿程序和清污工作远未结束。9月1日-3日,由振威集团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天然气展览会在上海召开。无论是正在进军深水的中国海洋石油开采者,还是方兴未艾的海洋工..

分享到:
  轰动一时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在8月初BP公司宣布堵漏初步成功后暂时停息,但其后续赔偿程序和清污工作远未结束。9月1日-3日,由振威集团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天然气展览会在上海召开。无论是正在进军深水的中国海洋石油开采者,还是方兴未艾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都在展会上对这起"史上最严重漏油事故"进行了深刻反思。

    作为国内海洋石油开采领军者的中海油公司,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伊始就进行了密切跟踪和关照。来自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工程重点实验室的副主任谢彬,收集了钻井平台从爆炸起火到沉没再到救援的全套公开资料。"为什么大火会连烧36个小时而控制不住?为什么钻井平台会最终沉没?",谢彬认为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固井质量、井口密封等硬件环节存在问题外,管理人员疏忽、为追求作业进度而采用不当操作程序以及政府监管不力等软件问题也是酿成巨祸的重要因素。

    "事故发生后,技术一流、财力雄厚的BP公司使尽浑身解数,美国政府也调动各种资源进行救援,堵漏才收到成效," 谢彬说。若事故发生在其他地方,后果会如何?令人不敢想象。谢彬表示,目前中海油已将处理这类事故的"救援井"技术纳入公司"十二五"规划重大专项。

  中海油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表示,"十二五"期间公司拟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上新建5000万吨的原油产能,"届时会有2-3个深水油气田建成投产"。为实现这个目标,中海油计划耗百亿巨资打造一支"深海舰队":包括向外高桥船厂订购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向熔盛重工订购的亚洲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

  在挺进深水的过程中,海洋工程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现在的很多海工装备,还是基于正常作业状态设计和建造的。今后,必须考虑非正常作业的状态:如钻井平台遭受撞击时的抗倾覆性、极端情况下的抗沉没性,这些应该成为强制标准," 谢彬指出。墨西哥湾事件中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造价约为3.5亿美元(2001年),但事故造成BP公司市值缩水逾700亿美元,另外还要支付上百亿美元的赔付费用,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毫无疑问,墨西哥湾事件使全球的海洋石油开采标准更加严格,对海工装备性能也提出了高要求。"但中国的海工装备制造商受墨西哥湾事件影响不大,"中国石油和石化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指出。这倒不是说中国厂商的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国内具备深水海工装备建造能力的公司还太少。

  赵志明表示,中国石油开采走向深海势在必行,而传统造船业务又不景气,因此近年来很多船厂纷纷上马海工项目。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大批公司只能聚集在中低端市场竞争。"总体而言,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要逊于欧美的海工设计和关键设备供应商、新加坡和韩国的总建造商,处于全球第三阵营,"金晓剑指出。

  "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的技术积累相比,中国只是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新进入者,在发展过程中要克服浮躁心理," 外高桥船厂海工部部长陈刚说。赵志明指出,海工装备产业已进入新兴战略性产业行列,未来有望受到国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的支持。他呼吁行业要珍视这个机会,积极向高端升级,为中国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完)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