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发电应重视经济可行性研究
责任编辑:zoko    浏览:668次    时间: 2014-06-19 08:54:54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今年3月,上市公司华电国际披露,因旗下华电宿州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考虑到其已经资不抵债,经营亏损、现金流短缺的经营情况难以改善,华电国际拟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26亿元。公告一出,生物质能发电特别是秸秆直燃项目亏损的问题..

分享到:

今年3月,上市公司华电国际披露,因旗下华电宿州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考虑到其已经资不抵债,经营亏损、现金流短缺的经营情况难以改善,华电国际拟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26亿元。公告一出,生物质能发电特别是秸秆直燃项目亏损的问题,再次引发各界关注。

  2010年以来,以秸秆直燃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发电行业亏损的问题接连见诸报道。舆论普遍将其归结为秸秆燃料等成本上涨和电价补贴不到位,这些固然是亏损的直接原因,然而在标杆上网电价均为0.75元/千瓦时的情况下,也不乏盈利的发电企业,值得深思。需要重视的是,许多亏损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似乎就已注定。

  从笔者接触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以及网上可查的不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看,普遍存在重技术可行性分析、轻经济效益可行性分析的问题。较之技术可行性分析部分,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盈利预测和效益分析的比重相当少,甚至完全略去,相当多的报告缺少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评价,即缺少通常所说的敏感性分析。缺少敏感性分析,是典型的可研深度不够;而连静态的效益分析都严重缺项,难以称之为可行性研究报告。

  例如,生物质发电每千瓦造价远高于常规火电,新建项目建设成本约达9000—10000元/千瓦(小火电项目改造为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造价可降低至5000元/千瓦以下),一些项目更是采用造价高昂的国外技术,初始投资成本及后续财务费用很高,对补贴性电价政策依赖程度极高。可行性研究本应结合当前上网电价及补贴水平的实际情况,指导设备选型,约束、控制投资成本。但是,在众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初始投资成本和电价问题却避而不谈。

  又如业界普遍关注的秸秆燃料价格问题,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甚至没有对秸秆价格的专题分析;有的虽然作了分析,但却是基于当前价格所作的静态分析,没有动态考虑可变因素对秸秆价格的影响,更谈不上基于秸秆价格变动对项目利润作动态关联性分析,也没有预测相应的盈亏平衡点。实际运行后,一方面燃料可收购半径内的秸秆由普通农林废弃物一变成为发电燃料,获得价值重估和市场重新定价;另一方面,秸秆打捆、运输等间接成本随油价、人工等大幅攀升,秸秆到厂价格远超可行性研究的静态预期值。

  此外,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的效益与当地农林废弃物的具体情况关系密切,需要考虑更多细节问题,如北方作物和南方作物生长周期的差别,这些却很少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体现。

  也就是说,在为数不少的项目中,企业本应格外关心的盈利问题并未在早期可行性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对这些项目而言,可行性研究没有起到指导投资决策的基础性作用。可研深度不够,除极个别项目属设计单位业务能力和专业精神不够,多数原因还在企业本身。明知亏损的项目还蜂拥而上,是企业不关心效益吗?显然不是。除了少数带有特殊示范、公益特征的项目外,多数项目仍是要靠盈利驱动的,盈利也和企业命运息息相关。这种既要盈利又不重视盈利可行性研究的矛盾,背后是企业在此类项目上倒逼电价的惯性思维。某些企业认为项目属政府定价和补贴范围,只要电价上去了,成本和盈利问题迎刃而解,另一方面项目与农民增收、废弃物利用等挂钩,带有社会公益属性的同时也捆绑了政府,认为只要熬过去,电价和补贴终将覆盖成本。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企业带着玩概念、吸引眼球的心理介入生物质发电行业,希望通过股价而不是发电经营本身获得收益。出于这些原因,价格信号没有起到引导企业理性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企业完全失去了约束成本的自觉性,而将倒逼政府定价转嫁成本作为首选策略,甚至演变为行业普遍行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效益分析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短期看,企业倒逼电价的策略可能会奏效,为企业博出喘息之机;但是长期看,不按价格控制成本的反市场规律的做法,终将使项目失去竞争力,损害行业的长期发展。生物质发电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只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以经济理性人的视角看待投资项目,做出尊重市场规律的理性取舍,才能还原市场通过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本来面目。而那些尊重市场规律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赢得更大的发展。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