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伪概念横行A股 大规模商业化最少五年
责任编辑:zoko    浏览:853次    时间: 2014-06-20 09:40:0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继2011年中国宝安(000009,股吧)引领出概念,2013年石墨烯被爆炒之后,2014年6月石墨烯概念三度袭来,包括中超电缆(002471,股吧)(002471.SZ)、方大碳素(600516.SH)、烯碳新材(000511,股吧)(000511.SZ)股价节节攀升。在一系列华丽概念炒作的背后,主要源于两大诱因:“..

分享到:

继2011年中国宝安(000009,股吧)引领出概念,2013年石墨烯被爆炒之后,2014年6月石墨烯概念三度袭来,包括中超电缆(002471,股吧)(002471.SZ)、方大碳素(600516.SH)、烯碳新材(000511,股吧)(000511.SZ)股价节节攀升。

在一系列华丽概念炒作的背后,主要源于两大诱因:“中国石墨烯资源20年内将耗尽”的消息以及业界某大佬一句“石墨烯或将颠覆硅片产业”的预言。

“市场上都在炒作概念,事实上石墨烯是以平方米来计算的,用克、公斤、吨等计量单位来衡量都不是石墨烯。”6月19日,深圳六碳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子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石墨烯和石墨资源无关,工业化生产的石墨烯最主要的原料是富含碳的气体,如甲烷气体和乙炔气体。

石墨烯是二维结构的存在,以原子为单位,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而且结构非常稳定,柔韧性很好,同时也是目前已知导电性、导热性最出色的材料。

清华大学材料系在石墨烯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沈万慈领导的研究团队曾做过石墨烯生长及应用到电池材料等方面的实验。“但是实验室的产品是一回事,到实际的应用又是另一道门槛,因为成本降不下来,所以我认为10年左右石墨烯才能成产一个新型产业。”沈万慈是业内公认的碳材料专家、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同时兼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石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作为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权威研究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忠范则稍微乐观,其认为石墨烯大规模应用至少需要5-10年。

那些炒作石墨烯的上市公司

“真正做成工业品性价比不高,在目前行不通”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亚·诺沃消洛夫发现石墨烯,并由此让两位科学家在2010年登顶诺贝尔物理奖。同时,由于石墨烯厚度仅仅为一个碳原子,为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材料。

“我们公司的CVD设备在过去一年的销量增长了20%-30%左右,客户都是科研院所,公司客户谈得很多,但都在观望。”国际知名石墨烯设备企业美国CVD Equipment Corp. (Nasdaq: CVV)感受到中国石墨烯发展的热浪,其中国区销售经理李伟坦言,公司2005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国内定制的产品以出产4英寸及以下的CVD设备为主。

李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的产品价格在30-100多万美元/台之间,然而目前市场更多的是尝试阶段,成本降低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同时目前市场上炒作多是石墨烯粉末等产品,不是理论上定义的石墨烯,“否则以国内的资金追捧效率和对市场的把握,应该很快上马生产线”。

如果以“大石墨烯”概念来概括,可分为:石墨烯微片(Graphite)、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石墨烯(Graphene)。但是,国际意义上承认且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石墨烯仅是后者一种。

沈万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市场上鱼龙混杂,大家都在说自己是石墨烯,但没有告诉大家到底是石墨烯微片、氧化石墨烯,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石墨烯,“因为目前宣传石墨烯概念的这些厂家,如果很多产品目前真的大规模使用上石墨烯,那么足以支持这家公司破产”。

事实上,石墨烯尚处研发当中,其产业化之路仍然漫长,如欧盟给诺基亚的13.5亿美元是用于其未来10年的石墨烯研究,但国内炒作之风已然盛行。

“我们这样来比喻,如果真要以重量计算,2000平米的石墨烯是1克左右,如此全世界的产量不会超过1公斤。”许子寒介绍,出于产业原因考虑,石墨烯产业化在中日韩三国稍有起步,但欧美尚处实验攻关阶段。

沈万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个四川的石墨企业曾向其咨询投资石墨烯事宜,“我跟他说,你这样做容易打水漂。实验室出来的东西是一回事,真正做成工业品性价比不高,在目前行不通”。

在沈万慈看来,石墨烯的产业化在四五年内没有商业价值,企业更应该做的是和相关的科研院所合作,及时跟进技术动态,等待石墨烯可以大规模商用的时代到来。

有资本市场人士评论,在石墨烯研究刚刚起步时,A股市场上的石墨烯伪概念横行,在股价被节节推高背后,一些公司股东减持盛宴正酣。

石墨烯工业化生产路径

未来是不是再出现一种材料,又将石墨烯替代掉?

石墨烯用途非常广泛,在晶体管、触摸屏、基因测序等领域,甚至可以应用在飞机材料、防弹衣等高端产业上。

诺基亚研发中心主管詹妮·科维罗加(Jani Kivioja)表示:“就在我们讨论石墨烯之际,我们已经处在了一个临界点,期待着石墨烯革命的到来。之前,人们考虑生产低成本铁的方法,这带来了工业革命。然后是硅,现在该是石墨烯了。”

“材料领域的变革拥有很多不确定性。”李伟对此表示谨慎,2005年的时候大家开始做碳纳米管,当时的氛围也像现在这么火,但是石墨烯出来之后,从原理上来说可以将碳纳米管替代掉。“这里又存在一种可能,未来是不是再出现一种材料,又将石墨烯替代掉?而这种替代是石墨烯的成本没有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之前的,都有这样的不确定性”。

作为石墨烯应用的第一步,目前石墨烯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在手机触摸屏方面,即以替代现有的ITO靶材,而三星已于近期生产出相关样品——使用石墨烯材料的手机可随意弯曲、捶打,并具有更长的待机时间、更清晰的屏幕分辨率。

许子寒告诉记者,生产出石墨烯并不困难,石墨烯生产技术是公开的,“只要有相应的CVD设备,很多实验室都可以生产出来,目前国内的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均已制备出石墨烯产品”,难点在于批量化的工业生产。

六碳科技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够批量化生产石墨烯的企业,许本身即有11项石墨烯专利。“但是我们目前的产能规模还没超过6万平米”,且主攻产品是石墨烯导热膜。替代ITO触摸屏的工作仍处研发阶段,“因为沉积涉及到转移,目前这方面良率未超过50%,成本高企”。

作为国内最大的石墨烯生产企业。常州二维碳素公司在今年5月份提出,要在2014年将扩产至年20万平方米产能。

目前工业化的石墨烯,主要的原材料是99.999%的含碳高纯度甲烷或者乙炔。以价格计算,1000元可以买十多公斤高纯度甲烷,1克碳可以生产2000多平方米石墨烯,原材料成本并不高,但难就难在技术突破方面。

沈万慈认为,对于石墨烯技术更需要冷静三分,深扎科研。“像碳纳米管做了几十年,它和石墨烯一样也是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它做出来的量要比石墨烯做出完整片要高得多,但现在成本也还是很高”,石墨烯真正要形成商用化产业要在十年以内甚至十多年之后。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