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采油四厂效益红线穿起散落“珍珠”
责任编辑:zoko    浏览:847次    时间: 2014-06-30 13:12:0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论规模,含油面积仅有一两平方公里;论产量,单井日产吨数以个位计;论价值,数年收不回传统地面建设投资,这些不起眼的小断块零散油藏,在华北油田采油四厂人手里却化零为整,变“废”为宝。  截至6月27日,华北油田采油四厂今年新钻和新投产的产能井,全部在小断..

分享到:

论规模,含油面积仅有一两平方公里;论产量,单井日产吨数以个位计;论价值,数年收不回传统地面建设投资,这些不起眼的小断块零散油藏,在华北油田采油四厂人手里却化零为整,变“废”为宝。

  截至6月27日,华北油田采油四厂今年新钻和新投产的产能井,全部在小断块区域。小断块油田产量,已经由“十五”以前的无足轻重,变为“十二五”以来的“半壁江山”,成为老油田连续稳产的主力军。

  那么,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这个厂如何确保“低质油藏”高效率、高效益开发呢?

  拾漏补缺:让劣势资源升值

  在13个区块钻38口井,平均每块不到3口井,每口井年产油能力2000吨,采油四厂去年的产能建设数据还比不上建厂初期的一周。这种零敲碎打的建设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采油四厂所处的冀中北部廊固凹陷,是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的老区,也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区,被称为“地质万花筒”。经历多重沉降、抬升和断裂地质运动的油气不仅破碎难成规模,而且经过多年“过筛子”,探明储量的80%、可采储量的72%已动用或采出,留下来的多是“残羹剩饭”和难啃的“硬骨头”。

  填不饱肚子,越饿越瘦;靠勘探救济,杯水车薪。处于两难发展境地的采油四厂,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米袋子”和“饭锅子”,挖掘在手资源潜力。

  泉42井是一口准备封井的老探井,周边零散分布着几口低产井。这个低效区块,有没有未发现的油气呢?这个厂地质人员将以往零散的单井数据组合成一个大的数据体,在原来区块交界地区发现了新的圈闭构造,实钻后获得高产厚油层。以这一出油点为根基,他们又依次在同一地层连续部署了50多口井,找到360万吨探明储量,将一个准备废弃的小断块做成了一个年产7万吨的小油田。

  拾漏补缺让采油四厂吃了个饱,但这种“馅饼”并不是随时能砸到头上。面对布满井位的老区,寻找新资源就如大海捞小鱼。“鱼”难找,有“鱼少”的原因,也有“网不给力”的因素。这“网”就是开发井的井筒和抽采系统。

  2013年,泉42-71X等井投产后,产量很低,而周边同样的井却是高产。地质人员重新分析,认为还是有资源潜力的,是不是井筒污染,造成渗透率低导致低产呢?他们对目标井重新进行压裂,结果5口井的日产量都由一两吨变成10吨以上,“小地瓜”变成了“金蛋蛋”。今年3月份,他们在新投产的泉42-89X等3口井有针对性地避免油层污染,结果平均产量都在15吨以上。

  油井出砂,是柳泉中部油藏的常见病,导致一些井投产没多久就关井,一大批这样的小断块也被判死刑。这样的油藏,能不能起死回生?地质人员与工程人员携手开展防砂研究,并将以往的生产过程防砂改为钻井源头防砂。去年,3口新钻水平井实施新方法后,避免了出砂堵死的症状,实现了高产。今年,他们又部署了10口防砂井,预计年可增产5000吨原油。

  减缓递减:让老井增寿延年

  新老更替,是自然规律;但是,延长老井的生命周期,也就能产出更多的油,创造更多的价值。

  采油四厂将老井治理与新井建设同等重视,想方设法让老井“青春永驻”。

  泉2断块油层多但薄,以往只开发了砂三下半段,产量上不去。如何经济有效动用这些劣质资源呢?地质人员想到了成熟的水平井建产模式。他们运用水平井开发未动用的薄层油藏,增加了助产层系,在泉2断块新钻7口井,新建产能1.56万吨。

  针对油藏递减加剧的情况,采油四厂开展减缓递减工程,力争每年自然递减率降低1%。他们以剩余油潜力评价为基础,提高水驱动用程度为主线,完善局部井区注采井网,通过分层压裂、大剂量深部调驱等措施,挖掘低渗层潜力,提高动用程度和油田采收率。仅去年自然递减就减缓1.4%,累计措施增油超过3万吨。

  注水,是砂岩油藏开发的利器。这个厂变以往的粗放注水为精细注水,按照新井全部分注、老井循序渐进的方针,推广同心一体化注水工艺。实施精细注水两年来,25个井组、48口井日产由108吨升至145吨。在安106-3水井,还创造了当时华北油田分注最大井斜纪录。

  成本,是小断块油藏是否有价值的“标尺”。这个厂精细日常管理,让小断块油井保持最佳的生产功效。通过优化110口低产低效井参数,泵效提高11%,系统效率提高5.8%,在平均单井日耗电量下降24千瓦时的情况下,实现增油450吨。结合检泵、措施作业,开展内衬油管、防磨接箍、扶正杆等措施,有120口井平均检泵周期延长390天,节约作业费用上百万元。

  集约建设:让地面系统瘦身

  提升吨油开采价值,既能从增产上做“加法”,也能从成本上做“减法”。

  在产能建设中,成规模区块的地面系统投资占总投资的20%左右,一些小断块的比重更高、相应投入产出比更低。为使小断块开发有效益,采油四厂打破常规建设方式,大力推行集约化建设。

  对离原有流程系统较近的小断块,这个厂针对不同井况采取简化优化措施。在南部油气处理的枢纽站泉大站,推行单管冷输和双管掺水工艺,实现最远6公里的远程注水,减少了新钻注水井和计量站的投入。在泉241站,采用串接工艺改造注水系统,与传统方式相比节约投资200万元。

  对不能进入原流程系统的区块,这个厂采取区域集中处理的方式,并推广压缩工艺流程,大规模取消接转站、计量站,减少人工岗位设置,大幅压缩开发运行成本。在南部零散井较集中的泉42断块,采用一体化掺水集油增压集成装置,将传统的集输、加热、分离、混输等多套装置压缩至一个油罐车大小,这不仅替代了动辄几千平方米的传统转油站,还节约建设投资300万元,减少定员15人。

  对周边没有依靠的单井点,这个厂没有被动等待,而是采取橇装拉油、橇装注水方式,让这些单井第一时间发挥增产作用。在周边新被划为开发区的固40-1气井,这个厂采取罐车拉运方式,每天抢出1万多立方米天然气,实现“颗粒归仓”。

  采访启示:

  在老油田老探区,特别是新发现油田中,小断块油田占绝大部分比例。以传统地面建设和开发方式评价,这些油田虽然有油气,但相对价值不大。如何降低开发成本,让这些资源变得有开采价值,是东部大多数油田的难题。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在解决这些难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这说明,小断块油藏也孕育着开发的希望,能成事也必将成大事。做好增产和降本上的“加减法”,将会解放一大批看似鸡肋的小油藏,老油田延年益寿又将有新的保障。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