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行业举步维艰 九成涉足企业陷停产
责任编辑:icynet    浏览:1136次    时间: 2014-09-08 17:57:4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曾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却能摇身一变成为“宝贝”,具体来讲,在经过过滤、加热、滤渣及脱水等一系列工序之后,地沟油就变成了生物柴油。而这些生物柴油可100%替代石化柴油,与石化柴油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还可以作为柴油车、大型工程机械动力用油。..

分享到:
曾令人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在一些特定的行业却能摇身一变成为“宝贝”,具体来讲,在经过过滤、加热、滤渣及脱水等一系列工序之后,地沟油就变成了生物柴油。而这些生物柴油可100%替代石化柴油,与石化柴油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还可以作为柴油车、大型工程机械动力用油。

用地沟油制生物柴油既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又能够有效地替代石化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另外,地沟油制生物柴油还比石化柴油便宜不少,更重要的是,在变废为宝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地沟油重返餐桌。

原本这是一个能够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但现实与期望往往是背道而驰。在经过了将近10年的发展,行业仍处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业升级困难阶段;到目前,已有90%的涉足公司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全国只有两个城市在销售地沟油制生物柴油;“稳产”成为生物柴油公司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生产出来后卖不出去更是让这些公司有苦说不出。原料瓶颈,无法进入“两桶油”销售体系等因素均成了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的“拦路虎”。

7月30日,昆明中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生物能源公司云南盈鼎生物能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盈鼎)以“垄断地位”、“拒绝交易”为由,一纸诉状将中石化及中石化销售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告上法庭。

云南盈鼎是一家年产1.5万吨生物柴油的生物能源公司,同时也是云南唯一一家规模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没有销售渠道,已经导致公司库存高涨。

实际上,以地沟油制作生物柴油在国内已发展多年,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来确定生物柴油的合法地位和技术规范。

云南盈鼎公开叫板巨头的背后,却是整个生物柴油企业面临的生产窘境。走过了近10个年头的生物柴油产业,在经历原油涨价、地沟油乱局治理、新能源热潮等利好之后,企业数量已经缩水九成,并再次遭遇发展瓶颈。

目前,云南民企与中石化之间的“拒售”首案已按照程序进入调解程序,但业内对于这场纠纷的探讨,正慢慢演变为对生物柴油行业现状和问题的反思。

虽然大多业内人士都希望云南盈鼎能够胜诉,并痛诉着自己同样的“拒售”遭遇,但也有企业高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受原料、技术、规模等限制,生物柴油保质保量稳产确实还存在问题。

民企叫板石油巨头

上述案件起源于云南盈鼎生产的生物柴油无法进入中石化的销售系统。“由于没有销售渠道,已致使我公司库存高涨,生产开开停停,全年开工不足3个月。”云南盈鼎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根据2006年1月1日实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国家鼓励生产和利用包括生物柴油在内的生物液体燃料,“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违反此项规定的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12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 《关于做好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成品油销售企业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地沟油制生物柴油纳入其销售体系,不改变原有的配送、销售流程,利用其现有储运、终端销售设施进行销售,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采购、检测、混配、销售、结算等问题。

云南盈鼎在庭审中提出,其生产的生物柴油已符合纳入销售体系的法定条件,中石化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却不履行义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拒绝收购云南盈鼎提供的生物柴油,致使云南盈鼎生产的生物柴油难以进入市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阻碍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国家2007年制定了生物柴油的国家标准BD100(GB/T20828-2007)即100%生物柴油,2011年又出台了《含5%生物柴油的柴油机调和燃料(B5)国家标准》(又称《B5标准》)。

中石化方面则认为,云南盈鼎未能提供该燃料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效依据,缺少对发动机破坏性试验和道路经济性试验以及消费者是否可以安全使用的报告;生物柴油作为新能源产品,要经历封闭运行和全面推广两个阶段,云南省尚未到全面推广阶段。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将生物柴油推广到市场,缺乏明确的配套政策。

云南盈鼎董事长吕勃认为,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只对所供应的生物柴油是否符合BD100的标准负责;成品油销售企业通过采购符合BD100标准的生物柴油并与石化柴油进行混配后,一定要符合《B5标准》。成品油供应商要对其所销售的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是否符合《B5标准》负责。

双方各执一词。按照民事诉讼程序,此案目前已进入双方调解阶段。

云南盈鼎代理律师陈维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云南盈鼎当庭调解的意见是“中石化及其云南销售公司将云南盈鼎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柴油纳入其燃料油销售体系,并将原本主张赔偿降低。”中石化方面虽然同意进入调解程序,但并未对云南盈鼎的调解意见做出回应。

“这个是正常纠纷,我们尊重法院判决。”针对此案,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在庭审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要给车主提供信得过的产品。现在生物柴油也是一个新东西,我们也很谨慎,主要是这个原因。”

此后,记者注意到,认证为“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分公司”的微博发布了一条“不能将风险转嫁给 消费者”的消息,并称“生物柴油虽好,但毕竟是新产品,不同的生产企业、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工艺,其产品指标、性能各不相同,对不同车型发动机的影响需要全面评估与试验,确保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

生物柴油行业举步维艰

吕勃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刚刚成立的中国生物柴油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及发起人,同时他还是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会长。在他看来,状告中石化及其分公司,是整个生物柴油行业生存困境的一个缩影。

在近10年前,清洁可再生的替代燃料——生物柴油就已进入国家有关部门、各能源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视野中。由于油价上涨及资源紧张,寻找廉价且来源稳定的柴油替代燃料成为关注焦点。

与常规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在环保、润滑性、安全性、燃料性和可再生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可100%替代石化柴油,同时减少30%的温室气体排放。由于面临粮食危机的巨大压力,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企业将原料锁定为餐厨垃圾之一的地沟油。

用地沟油制生物柴油既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又能够有效替代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每吨地沟油制生物柴油比石化柴油便宜1000元。更重要的是,在变废为宝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地沟油重返餐桌。

尽管《可再生能源法》早已确定了生物柴油的合法地位,但时至今日,这个“前景美好”的可再生能源非但没能进入加油站主渠道,还在数度起伏后,落入经营惨淡的境地。

据记者了解,2006年左右,生物柴油项目开始在中国各地兴建,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生物柴油项目近百个。在最初的两年里,生物柴油的销售利润几近翻番,良好的回报率和国际原油价格高速攀升,刺激了投资者的信心。2007年底,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年产能超过300万吨。

进入2008年后,由于原料短缺及价格高涨等原因,生物柴油产量大幅下滑,仅有约25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10%。许多企业不得不关停部分生产线,甚至全面停产。

此后,国内大力整顿地沟油,生物柴油企业感受到一丝利好,但销售渠道未打开始终让各大生物柴油企业感到头痛。2010年底,中石化旗下海南加油站开始封闭运行试点销售生物柴油,而产品则来自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6万吨/年国家级生物柴油示范项目。这让其他生物柴油企业似乎看到了曙光,然而,海南的试点并没能挽回行业颓势,目前仍在封闭运行。

在生物柴油发展的黄金期,国内涉足企业数量一度达到了300多家,而截至目前,这一统计数据缩水了90%。“现在国内生物柴油生产厂家全线生产的不足30家,其他的厂家基本都已经是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成都益优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倒下的企业中不乏巨人的身影。曾号称是中国最大生物柴油企业的古杉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短短6年间从辉煌走向停工、变卖工厂的困境,这被外界称为“生物柴油领域的滑铁卢”。

2014年6月,由于连年亏损,在控股6年之后,中海油决定公开转让海油碧路(南通)生物能源蛋白饲料有限公司74%的股权。这意味着,中海油拟退出生物柴油业务。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其2013年度净利润亏损8444万元,今年第一季度亏损1777万元。

吕勃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截至目前,全国只有两个城市在销售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一是海南;另一个则是上海。上海的应用也只是在公交车上使用,也是封闭运行,而且是以规范地沟油渠道为目的,由食品安全部门推动。

部分产品流入灰色地带

记者调查全国多个地区生物柴油企业发现,生物柴油产品并非销售无门,有的地区甚至“供不应求”。但亦有业内人士坦言,现在的销售模式大部分属于“灰色地带”。

生物柴油作为柴油发电机、农用机械、工业等燃料用油,可100%替代石化柴油。与石化柴油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作为柴油车、大型工程机械动力用油。虽然零售渠道不畅通,但也有生产企业为了出售生物柴油,自己成立了销售部门,直接进行市场推广,主要面向工程建设方、运输车队等大客户。

杨丽鸿也采取了上述方式暂时稳定了公司的销售。“最开始尝试进入 ‘两桶油’销售系统,但希望落空。”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也找民营加油站,但对方不敢接受。”几经周折也无法打开零售市场,杨丽鸿便自己建立了一批营销队伍,去推广生物柴油。

“刚开始市场认可度不高,就让客户免费用。”杨丽鸿透露,经过市场培育,公司已经拥有很多稳定的大客户,每天产销量都在六七十吨左右。但杨丽鸿也承认,这种方式并不稳定,而且在合规性上也很尴尬。

不仅如此,这种销售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非常不利。“因为没有议价权,利润空间狭小。”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希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卖给某一个工程建设方,工程做完对方就可能不再要需要你的生物柴油了,这不是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除此之外,部分生物柴油还会流向更灰色的地带。

“我们的产品不进入‘两桶油’,在一定区间范围内也能销得掉。”一位多年从事生物柴油生产的企业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这意味着要通过非正常渠道卖给民营加油站或是其他性质的加油站。”

上述企业高管透露,这些加油站在按照适当比例将生物柴油混合、调配后,再以正常石化柴油的价格将其销售,销售时也并不会按照规定标明所售柴油里含有生物柴油。

据他透露,2013年整个行业一共销售出130万吨生物柴油,“大部分都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灰色地带。”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自然是销售渠道的不畅通。”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现有的民营加油站或社会渠道油品批发商,在向生物柴油企业私下批发产品时,价格会压得较低。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每吨生物柴油只有200~300元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生物柴油企业“挤破头”都想进入“两桶油”销售体系的原因。鲁希诺向记者解释,“首先,加入以后整个流通渠道更加通畅,因为使用量大;其次,可以卖一个相对较好的价格。”

在他看来,当生物柴油企业进入“两桶油”的大渠道时,对方会按照标准产品的价格来采购,这意味着利润每吨将再增加300~400元。鲁希诺告诉记者,“利润上来了,企业的效益也就上来了,那整个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焦点问题

每吨利差超3000元 制生物柴油不如卖地沟油

既然相关法律早已明确其合法地位,生物柴油行业又因种种优势被看好,那为何到如今会全线溃败?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两桶油”不愿意对生物柴油敞开怀抱,主要原因在于其难以做到稳产。“中石油、中石化往往会对生物柴油企业提出两个基本要点,第一是要有稳定的质量保证;第二则是可持续的数量保证。”

实际上,在7月30日开庭审理时,中石化一方亦表示,由于云南生物柴油产品目前在原料供给和技术环节上不稳定等因素,存在市场风险,因此中石化云南分公司一直拒绝销售生物柴油产品。

原料瓶颈待破

“中国每年柴油用量是1.7亿吨,即便按照B5标准5%的混配比例,也需要800多万吨生物柴油,而现在我们的年产量就在100万吨左右,市场缺口非常大。”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常务副主任宁守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希诺同样证实,“2013年全国产能达到5万吨以上的生产厂不超过10家。还没有一家企业年产量能够超过10万吨,2014年全国产量也不会超过150万吨。”而云南盈鼎年产量仅为1.5万吨。

一位长期经营生物柴油的企业家甚至直言,“市场要的并不是产品水平多高,就是一个稳定,稳定下来才有供应商、客户。”

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对于生物柴油企业而言,要保证可持续的稳定量产非常困难,原料瓶颈、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多重因素都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以原料问题为例,这仍然困扰着当前的生物柴油企业,由于地沟油回收产业的暴利,导致每年大部分地沟油“不知所踪”。

业内人士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生物柴油企业按照提炼地沟油5500元/吨、提炼潲水油6800元/吨的收购价收购地沟油后,再按照1000元/吨的加工成本提炼,最后以7500元/吨的价格销售给市场,每吨生物柴油获取利润在0~1000元之间。而如果不法商贩按照同样的价格收购地沟油,再按照每吨10000元的价格销往食用油市场,则每吨利润空间高达3200元~4500元。

生物柴油不如地沟油赚钱的窘境,造成了原料供应的不稳定。此外,运送半径也对原料供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生物柴油在低温下容易结晶的问题也是生物柴油企业难以翻越的障碍。

技术参差不齐

此外,“我国的生物柴油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宁守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得用一些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去整合它们,把一些不规范的细节规范起来。”

鲁希诺则直言,一些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技术升级和改造这个升级的槛上。他表示,由于大部分生物柴油企业从2006、2007年起步,彼时行业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生物柴油技术市场比较乱,企业的厂房、设备各方面都需要改进。

技术在决定产品质量是否达标的同时,也决定了生物柴油企业的生产成本。“技术越先进,生产时的中间费用就越低,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鲁希诺告诉记者,“但国内尚没有一家企业年超过10万吨,更别提打通产业链。”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应的BD100、B5标准,但这两项标准并非强制性,而是一种推荐标准。民营企业在参与制订上述标准时,提出各种困难,导致标准出台时相对宽松,一些比较关键的指标,比如气味就没有被纳入,

“生物柴油的气味是油脂香味,虽无异味,但对于习惯使用柴油的用户而言,这种气味给人一种不是柴油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销售推广。”宁守俭表示,很多业内企业强调外因的影响,没有反思自己的不足,产品做得好了,在利润驱使下肯定会得到市场接受。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