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碳时代,企业生存的“进化论”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700次    时间: 2021-11-15 12:59:36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进入十月,一位义乌本地的玩具内贸商不得不提高进货价以缓解生产企业的用能成本压力,这位内贸商长期合作的采购工厂使用柴油发电机为生产供电,因而用能成本较平日增长了三倍左右。这种成本的增长像是一个短期现象,但对更多的企业而言,一些长期的能源结构变化更需..

分享到:

进入十月,一位义乌本地的玩具内贸商不得不提高进货价以缓解生产企业的用能成本压力,这位内贸商长期合作的采购工厂使用柴油发电机为生产供电,因而用能成本较平日增长了三倍左右。

这种成本的增长像是一个短期现象,但对更多的企业而言,一些长期的能源结构变化更需要适应。

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按照上述意见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要达到80%左右。

在非化石能源中,风光电被寄予厚望,2020年中国风光发电累积装机总容量为5.3亿千瓦时,而按照目标,到2030年总容量将要达到12亿千瓦时。

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能源消费将更多的来自于风光电等新型能源,这种能源结构的改变将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用能成本、生产方式、供应链管理——就像上述义乌工厂的柴油发电机一样——而对能源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也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看来,“双碳”政策正在把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拉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拉平之后就看企业的内功了,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本质就在于,企业是否有更多的能力同时满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尹正说。

低碳转型欣美样本

成立于1995年的萧山欣美成套电气制造分公司(以下简称“欣美”)近年迎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能源改造。

施耐德电气为欣美布置了以微电网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以数字技术实现对屋顶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的预测和优化控制,实现以电为中心“多能互补”的功能。改造之后,欣美电气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年度增长达146%、年度新能源渗透率提高至70%、年度电费总支出节省30%以上,率先获得浙江省企业首张“碳中和”证书。

相比传统火电,风光电等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尹正介绍,微电网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新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在欣美,能源体系的转型不是独立的一环。实际上,能源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型和精益管理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精益管理,是不能畅游数字经济时代的。而没有数字化转型,低碳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过去5年中,欣美的营收大幅度增长,亟需制定转型战略,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数字化转型方法,落实各项规划与实施路线。同时,企业依然面临多个生产经营痛点,例如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制造方式落后等。

为此,施耐德电气从精益生产出发,为欣美提供包括企业转型规划、精益产线试点、综合能源管理服务、供应链体系规划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方面面。

通过上述转型,欣美的精益产线面积节约了48%,而生产制造周期缩短了53%,单台机柜工时优化11%,在制品数量减少52%,产线效率大大提升。

在尹正看来,低碳转型绝不仅仅是装上光伏板这么简单,而是需要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整个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等方方面面,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适应和配合,而精益生产理念正是数字化的基础。尹正指出,通过精益的管理来提升整个系统的精干程度,得到业务流程的最佳实践方式,然后再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手段把这些最佳实践固化到系统里去,从而获得稳定且可持续的高质量输出,为今后的持续改进提供坚实基础。

数字化赋能绿色供应链

欣美所采用的微电网方案也被利用在了施耐德电气自己的工厂。通过光伏能源部署和一系列能效改造,施耐德(北京)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经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获颁“碳中和”证书,成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第一家“碳中和”工厂。

尹正介绍,根据施耐德电气自身的“零碳工厂”定义,在中国已有14家“零碳工厂”,其重点标志之一就是使用100%可再生能源,包括自有光伏发电、购买绿电或者绿证等等。

沿着碳足迹改造、绿电交易及其他强有力的可持续举措,施耐德电气将在2025年之前完成自身运营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公司运营层面的净零碳排放,并推动供应链迈向2040年端到端的碳中和,以及2050年供应链运营层面的净零碳排放。

相较于施耐德电气自身,供应链层面的碳中和是一个更为艰巨的目标。根据相关测算,在整个产业链中,施耐德电气自身的碳排放大约占10%,更多的碳排放来自于产业链上下游,其中包括很多中小型企业。“我们对于自己的工厂达到碳中和是比较有信心的,同时也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帮助上下游达到碳中和。”尹正说。

施耐德电气的观点显示了供应链低碳的关键:低碳需要协作。仅仅一家企业实现低碳,整个产业链仍无法转型升级,而低碳转型的需要也将倒逼整个供应链做出改变。为此,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推出了供应商“零碳计划”,设定了到2025年前1000位供应商运营碳排放减少50%的目标。

同时,为了帮助供应链上和用户群体中的中小型企业降低碳排放,施耐德电气采用了多种路径,数字化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一是直接为单个企业提供能耗解决方案,比如施耐德电气为西安的一家传感器工厂进行能效管理改造,帮助企业降低了15%-25%的能耗。对于中小型供应商,施耐德电气还将坚持绿色采购,开展供应商碳排放评估、提供精益生产、数字化方面的咨询,并敞开自身的工厂和物流等设施,分享经验,帮助供应商提高减碳能力;另一条路径是与政府合作,比如施耐德电气与重庆市政府合作,共同出资把一些先进的生产理念输送给中小企业;此外施耐德电气通过“创赢计划”,帮助初创企业进入大客户的供应链中,从而提升其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减碳和能效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我们向中小企业供应商进行技术输出,帮助他们提升后,这些企业将不单是给我们供应,他们也给别的企业提供产品。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帮助他们减碳,也是间接地帮助其他企业减碳,甚至帮助整个产业链减碳。同时,我相信别的企业也在做这件事,也能间接地帮助我们减碳。这是一个互相融合,互相迭代的过程,”尹正说。

数字化助力中国产业双转型

在刚刚举办的第四届进博会上,施耐德电气的参展主题是“助推碳中和,加速数字化”,带来了与“零碳城市”有关的理念和实践。

这是一个广义的“零碳城市”,既有楼宇等设施的能源管理,也有工业的低碳转型,全面展示施耐德电气在绿色能源管理和绿色智能制造两大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在这两个领域,施耐德电气不仅能够提供总体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软件、咨询等各方面的结合。

在尹正看来,在低碳的要求下,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诸多产业正在面临两大挑战,同时也是两大机遇。一方面是低碳要求下的能源变革,能源的供应端需要促进更多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需求端也要与供应端达成平衡,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是产业升级,诸如工业4.0的推进。

这些变化需要企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进化”出一些低碳时代的“生存技能”。

以能源管理为例,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波动性、相对来讲不稳定,跟安全可靠的需求不匹配,特别是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比如谐波的产生会给产线和工艺带来特别多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能够平衡需求侧和供应侧,同时提高电能的质量,保护关键设施、关键设备。同时,降低能耗也不仅仅是能源管理,还包括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需要企业具备综合统筹能力。

智能制造也需要企业具备精益生产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迭代,循序渐进。

在迎接上述两个挑战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力是破局的关键。

比如在能源管理中,由于电能的多元性和新能源的波动性,配电侧电网管理和企业用能的复杂程度都将快速增长,数字化的技术将会更加有效的进行需求侧的响应,从而实现能源更为高效和安全的利用;在智能制造方面,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软件、大数据分析这些能力来赋能加持精益生产,最后提升整个企业的综合能力。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施耐德电气两大业务板块能提供的支持,一个是能源管理,一个是工业自动化,这两大板块的背后是我们将软件与硬件结合的领先优势,施耐德电气正通过数字化来赋能企业克服上述两大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形成低碳时代的独特竞争力,”尹正表示。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