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在山河之间 陕西西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2721次    时间: 2022-10-12 10:27:44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时至金秋,在西安,漫步秦岭北麓,举头巍巍秦岭、蓝天白云;行走公园、绿道水边,环顾水清岸绿,波光粼粼,随手一拍,便是“大片”……近年来,西安市民经常会被朋友圈里分享的“蓝朋友”“漫画云”惊艳。这一幅幅生态美景的背后,是西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分享到:

时至金秋,在西安,漫步秦岭北麓,举头巍巍秦岭、蓝天白云;行走公园、绿道水边,环顾水清岸绿,波光粼粼,随手一拍,便是“大片”……近年来,西安市民经常会被朋友圈里分享的“蓝朋友”“漫画云”惊艳。这一幅幅生态美景的背后,是西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山水之间建设生态之城的决心和勇于探索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生动实践。

“气质”:

蓝天白云常相伴 市民幸福感满满

空气质量与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过了治污减霾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这十年的生态变化,离不开默默付出的“生态铁军”、响应号召的“绿色企业”,以及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每一位市民。

回顾十年前,很多城市一到冬季,天空就会被一层灰色笼罩。2013年12月18日至12月25日,一场持续8天的雾霾,给很多西安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一年,PM2.5真正走进西安人的生活,伴随雾霾这个“不速之客”的不时造访,有人甚至编出“大雁塔被发射”的段子,“雾霾”一度成为2013年的热词……

心肺之患,病在天上,根在地面。西安市位于陕西关中盆地中部,在不利气象、地形条件和区域人为排放量大的背景下,空气污染严重。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西安市积极实施治污减霾工作,并将其列为头号民生工程,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深化、完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开展“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围绕“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科学治霾。

随着“蓝天保卫战”立体作战图日益清晰,从污染减排、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从大唐陕西6座火电厂迈向“超低排放”,到重点行业企业纷纷减排改造;从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的“天眼”上线将污染源尽收眼底,到出租车走航监测道路污染,一个个“神器”让污染物无处可逃。通过持续开展工地扬尘整治、工业污染防治及“零点行动”(夜间巡查执法)等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执法行动,西安“生态铁军”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西安治污减霾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13年-2017年是治污减霾阶段,2018年-2020年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2021年以来是减污降碳、协同管控阶段。”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西安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专家张宁宁说,2021年西安市优良天数首次突破265天,优良率高达72.6%,超过七成,顺利完成省考目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6天。西安市的优良天数、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三项指标均圆满完成,其中增加优良天数、PM2.5改善幅度均列关中五市第一名。

回顾西安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历程,张宁宁说:“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推进,西安市治理雾霾成效显着。2021年西安市不仅完成省考指标,而且取得了多项突破,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蓝天保卫战”接力攻坚,让空气质量得到了切实改善。”

城市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的满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大家纷纷加入到保护生态的行列。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植树增绿、扮靓家园……绿色低碳生活正日益成为西安人的习惯,“全民参与”行走在千年古都“绿色发展”的道路上。

如今,市民们经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巍巍秦岭,漫步在城墙下的环城公园,听鸟语花香,看与之紧邻的护城河碧波荡漾。从秦岭北麓到渭河两岸,青山绿水间,“西安蓝”与“生态绿”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昔日“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的美好愿景如今已经变为现实。

治水:

水清岸绿 回归“最初的美好”

“八水绕长安”描述的是汉唐时期长安城的良好水环境。但随着城市发展,一个个排污口的无序排放,让清澈的河水“蒙灰”,人们发现“八水”不再清澈……

如何让“负重前行”的河水重现“水清岸绿”?十年来,西安市持续推进河湖治理,特别是2019年出台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后,通过“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让渭河、灞河、浐河等得到重塑,主要河流基本消除了劣Ⅴ类,良好水环境再次回到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

初秋的长安中央公园,随处可见嬉戏玩耍的孩童和漫步的市民,清澈的氵皂河水穿城而过,为城市平添几分优雅与活力。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臭水渠”?针对氵皂河污染一度影响百姓生活、制约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西安市按照“四库联调、清水进城、河园同建、以河代库”的思路,实施氵皂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秦岭北峪清水历史性进入氵皂河,润泽一方。

随着昔日“臭水渠”蝶变为“生态河”,如今人们关于氵皂河的美好记忆将从这条生态河重新开始,巨型玻璃鱼池、大型音乐喷泉、水清岸绿、亲子乐园……超高人气,让这里成了市民心中必打卡公园胜地。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是李白诗句中的送别场景,但灞河也一度被污染。随着灞河湿地公园落成,初秋的凉风吹过灞河河畔,波光粼粼让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两岸绿意盎然的景观带,灞河口地表水Ⅱ类水质,让灞河一步步回到“最初的美好”。

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氵皂河、灞河的变身只是西安市治水的一个缩影。依托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西安通过岸上、岸下一起抓,大河、小河一起治,将渭河提升为“千里最美家乡河、一方水域生态区”,并成为全国最大的河流生态公园之一。

2021年,为实现治水成果全民共享,一条以浐河、灞河、渭河、沣河已建成的堤顶路和S107环山旅游路为基础,集骑行、步行、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三河一山”绿道亮相在市民身边,山水环绕、满目皆绿、“道”处是景,市民骑行、漫步、露营,徜徉在山水之间,无比惬意。

随着水环境不断改善,昆明池、渼陂湖等水生态修复已形成水面5000余亩。渭河城市段、灞河左岸、沣河金湾、潏河樊川湖等一批全域治水重点项目建成开放,一幅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画卷正在市民眼前徐徐铺开。

秦岭:

智慧大脑 助力“浅绿”变为“深绿”

今年40岁的惠小春是西安长安区秦岭保护局的一名专职网格员。她在秦岭山脚下长大,对秦岭山有着深厚感情。“这些年秦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很多野生动物也频繁现身,跟游客偶遇,这才是我们的秦岭山啊!”惠小春说。

惠小春管辖的区域涵盖滦镇鸭池口村和桥梁寨村19个小组。平日里,她带好巡查工具、背上装有记事本、笔、宣传资料、水和干粮的双肩包,骑电动车检查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等“五乱”现象,发现违规情况立刻上报。

“到鸭峪巡查得步行爬山,来回一个多小时,有的小路不好走,不小心摔倒,胳膊、腿就会被树枝干草划伤。”惠小春告诉记者,冬天下雪时,为确保安全,通常他们三人一组上山巡查。除了日常巡查外,网格员们还要对游客开展秦岭保护宣传和引导。

为守好这青山绿水,西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为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西安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组建有1112名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出台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启动实施“数字秦岭”建设,初步实现秦岭区域“空天地人”全方位管控,营造出“人人知秦岭、人人爱秦岭、人人护秦岭”的浓厚氛围。

随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秦岭山中,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持续改善,羚牛、林麝、金丝猴、斑羚、黑熊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西安市气象局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秦岭区域西安段植被指数明显增长,其中2020年达到近21年来的最高值,秦岭生态环境已由“浅绿”变为“深绿”。

青山碧水春常在,白云生处有人家。优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坚定了西安人建设美好家园、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决心和信心,秦岭保护深入人心。

记者从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了解到,为守好秦岭好生态,西安市在秦岭沿线县区设立保护站,通过智慧管控系统24小时管护,并结合地面调查、热感应、遥感监测、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形成一体化的动态监测网络。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12个智慧化保护站,打造了子午峪、小峪、汤峪等一批治理样板。按照“人防、技防、物防、联防”要求,目前已基本完成“1+7+N”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秦岭保护正逐步实现全区域可视、全过程可查、全方位可控的智慧管控模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有了“智慧大脑”,秦岭生态保护的预测、预警、预防、指挥,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市民游客行走在秦岭峪口,看着青山绿水相互交映,听着溪水潺潺欢快流淌,头顶蓝天白云,感觉特别惬意……这是西安守护绿水青山的缩影,也是西安生动的生态美丽画卷。

增绿:

开窗见景 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在蓝天白云青山映衬下,一个个“绿肺”正在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近年来,以打造优美、生态、特色的城市绿地为目标,西安通过规划建绿、改造添绿、点上插绿等方式,不断完善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天气晴朗时,在杜陵遗址绿地公园,搭起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市民们三五成群在折叠椅上聊天,享受水果、点心,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亲近自然,浪漫、舒心又惬意。

“蓝天白云青草地,家门口就有这么赞的绿地,让我幸福感油然而生。”家住曲江的刘女士来西安生活已有十多年。闲暇,她经常会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玩耍,既让在城市忙碌的自己有短暂的返璞归真,也让孩子置身于大片绿地、亲近大自然,“有一种诗与远方就在身边的感觉”。

2021年,幸福林带地上景观绿化和地下商业首开段建成开放后,这条绿色林带既很好地装点了市民生活,又让大家有了休闲新去处。“吹着晚风,穿行在西安幸福林带的密林里,这就是‘幸福’的模样。”家住东方社区的市民胡怡说,下班后和家人走在幸福林带里,满眼都是绿色,感觉非常舒服。现在只要有外地朋友来西安,除了大雁塔、回民街等,她也会带朋友打卡幸福林带、曲江池……“吸引朋友们的除了景点,还有更加精致的西安生活。”胡怡说。

一座城市的“颜值”,不仅体现在高大上的规划建设中,也体现在细枝末节的设计上。景观绿化的配套就是城市“颜值”和气质最细致的体现。西安市大力实施绿道建设和公园建设,通过绿道将点、线、环、面等城市生态板块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

长安公园、樊川公园、灞桥生态运动公园、秦汉新城渭河湿地公园、曲江大华社区公园等相继建成开放,截至2021年4月,西安的公园总数已达到132座,绿道总长度已超过1100公里。花园之城、多彩西安已初步显现。对于市民来说,出了家门就是公园,城在园中、开窗有景的美好期盼已悄然变为现实。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