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保障能源电力供给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733次    时间: 2022-01-13 10:24:58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安全、国家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举措之一,也是促进电力科学发展和保障能源电力供给的必然选择。作..

分享到: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安全、国家安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主要举措之一,也是促进电力科学发展和保障能源电力供给的必然选择。作为驻渝能源骨干企业,我们要全面把握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电力支撑。

科学评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电力供需趋势。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从电力需求看,我市呈现“快、优、高、旺”四个特点。增速快,市电力公司经营区域用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结构优,高耗能行业用电占比较全国平均低2个百分点,低耗能支柱行业用电占比较全国平均高3个百分点。产值高,度电支撑GDP较全国高近8元/度、排名全国第5位。需求旺,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新能源用电市场扩大,电力仍将保持旺盛需求。从能源供应看,重庆一次能源短缺,“贫煤少水,富气无油”,是西部地区唯一能源净输入地。由于自身资源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1/3电力和全部燃煤需要市外购入,加之每年的度夏高峰、冬季供暖和水电枯水“三叠加”,电力保供形势严峻。预计未来几年,我市能源电力缺口呈逐渐扩大趋势,能源保障的压力加大。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能源电力保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新能源为电能供给主体,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首先,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多种电网技术相互融合,广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显著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可控、能控、在控。其次,具有广义的开放性。新型电力系统通过装备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呈现多元、开放、包容的特性,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消纳难题,促进多种能源方式的互补互济。再次,具有充分的适应性。新型电力系统有效实现新型用电设施灵活接入,支撑各类能源相互转化、新型负荷双向互动,为供需精准对接、降低社会能耗提供平台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将打破传统电力系统的既定模式,将形成以新能源为电能供给主体的新系统,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电力需求;将促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统筹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功能与需求,切实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和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制优势,更加有力地推动统筹发展、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促进电力工业科学健康发展。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龙头作用,保障能源电力供给。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牢牢把握“十四五”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坚持系统观念,发挥龙头作用,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要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结合重庆实际,坚持以特高压入渝为关键,以精准负荷分类聚合调控为保障,以主城核心区示范为抓手,建设适应重庆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切实保障能源电力供给。一是加快特高压入渝。今后我市能源电力保障关键在外购电。要充分利用特高压具有输电距离远、容量大等显著优势,加快特高压入渝,抢占四川、新疆、西藏等地新能源和通道资源,实现“煤从空中走,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要推动我市能源电力保障由区域平衡向全网全国平衡转变,扭转我市能源禀赋不足的困境。二是实施精准负荷分类聚合响应。要挖掘消费侧提高能效潜力,让有限电力更多用于单位能耗产出贡献度更高的优质企业,服务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在需求侧实施负荷聚类控制,守住民生用电底线,精准甄别归集各类用电客户,实现从“控能”转向“控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三是建设主城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要立足全市“十四五”发展战略布局,探索打造一个全面感知、智能互动、灵活可控、可靠供应的主城核心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和电力保障。要通过示范区经验带动全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满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对能源电力的需求。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