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24年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2127次    时间: 2024-02-27 09:36:1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日前,广西河池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24年,河池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有色金属、桑蚕茧丝绸、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以现有重点企业为创新主体,推进绿色冶炼、“三稀”金属综合回收、新型电力系统等技术更新改造和产品研发应用。围绕创新链布..

分享到:

日前,广西河池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24年,河池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有色金属、桑蚕茧丝绸、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以现有重点企业为创新主体,推进绿色冶炼、“三稀”金属综合回收、新型电力系统等技术更新改造和产品研发应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明确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数据云服务等产业,不断开辟新质生产力引领的新赛道。新能源产业要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筹建风电装备、光伏面板装备和新型储能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充分依托有色金属向“新”转型趋势,延伸战略性关键金属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从资源到材料、材料到产业、产业到集群的转变。

详情如下: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日在河池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王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池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河池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六新河池”建设,实施“六大攻坚行动”,经受住多重风险考验,顶住多重超预期压力,实现了经济运行平稳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成绩。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3.4亿元,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8元、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92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4元、增长7.1%。

这一年,河池遭遇了自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为罕见的旱灾,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34.8万亩。我们果断应对,及时行动,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79.2万亩,实现总产量97.8万吨,面积、单产和总产量“三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2%,均排全区第2位。

这一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全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加之旱情导致全市水电站发电量同比减少46.8%,工业稳增长压力前所未有。我们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一对一”为企业纾困解难,帮助解决问题311个,尽可能保障企业满负荷运行。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在4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负增长后实现扭负为正。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25亿元,增长15.8%,排全区第3位。排除水电行业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3%,均排全区第5位。

这一年,受相关投资政策影响,计划新建的高速公路和黔桂铁路增建二线等重大工程无法开工建设,投资同比减少135亿元,影响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6个百分点。针对投资领域的超预期调整,我们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从重大项目推介、创新投融资方式等方面入手,激发市场投资活力。排除苏辰集团外迁的影响,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长39.4%,排全区第1位。

总体来看,受多重压力叠加影响,直接拉低了全市经济增速约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严峻,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等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预期有较大差距。我们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发展定力,全力以赴拼经济,经过艰苦努力,稳住发展基本盘,整体呈现持续恢复、企稳向好的态势。

我们还共同亲历了足以影响河池发展历史的八件大事。

一是河池进入“高铁时代”。2023年8月31日,广西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贵南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圆了河池人民的“高铁梦”。这条高铁不仅大大缩短了黔桂两省(区)的时空距离,还将与南广、成(渝)贵、沪昆、湘桂多条线路接驳,打通了河池联接大西南、联通北部湾、联系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河池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彰显。

二是河池实现“县县通高速”。随着河池首条双向六车道的天峨经凤山至巴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11.5公里,成为继南宁市、百色市之后,广西第3个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设区市,“通江达海、县县通高速”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基本形成,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初步缓解到基本适应、适度超前的重大转变。

三是河池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见证了各族群众走出贫困、走向富裕、走上振兴,谱写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让民族团结进步成为河池最鲜明、最亮丽的底色。

四是“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获批。一期总投资335亿元,总体配套装机规模542万千瓦,计划2026年建成投产。该项目目前国内装机容量最大,是河池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将从根本上破解河池工业发展电量不足、电价偏高的瓶颈,助推河池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五是龙江河谷、红水河两大灌区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河池有史以来首次获批的国家大型灌区工程,匡算总投资170亿元,是河池建市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项目,将极大加快河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龙江河谷灌区工程将于今年开工建设,红水河灌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六是文化事业集中出彩。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成为广西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天峨籍作家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是广西作家首次斩获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本地乐队瓦依那火爆全网,河池软实力和知名度不断跃升,文旅发展进入新时期。

七是河池经开区、高新区获自治区批复设立。结束了河池没有自治区级同类园区的历史,标志着河池全面深化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两个千亿产业发展有了坚实基础,将成为带动河池加快发展的新平台、创新发展的新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八是金宜同城化迈出重要步伐。金宜一级公路改造工程全线贯通,金宜公交专线开通,中心城区往来更加便捷通畅,市直行政单位全部搬迁至宜州办公,必将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河池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发展格局。

过去一年,我们越是艰难越向前,承压奋进,追赶奋斗,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发展态势加快向好,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发展动能加快转换,“2+5+N”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投资的重大产业项目释放新的活力;发展瓶颈加快破解,用电、用气、物流三大要素制约正在破局,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绿色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胜势;发展成果持续共享,为民办实事深入人心、深得民心,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工业经济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实现止跌回升。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688.5亿元,增长2.2%。抓产业转型提质效。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增长9.2%,成为国内最大的铅锌生产和有色金属回收基地。开展蚕茧市场规范整治,以委托招商方式引进14家企业入驻轻纺城,茧丝加工能力连续14年保持全国第一,茧丝绸产业产值增长18%。五大百亿产业中,食品、林木加工和家居、医药分别增长19.7%、10.9%、36.7%,建材、化工分别下降17.2%、33.3%,降幅已逐步收窄。抓新兴产业育动能。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25个,竣工投产8个,新能源发电装机106万千瓦,占全市电源总装机10.6%,全年发电量14.1亿千瓦时,增长31.3%。洛东PCB产业园落地建设,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建成。抓园区改革添活力。市级园区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县级园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568.1亿元、增长15.9%,其中河池经开区完成产值435.2亿元、增长16.4%;高新区完成产值56.9亿元、增长11.6%。抓项目建设增后劲。谋划42个、计划总投资1078亿元的重大项目。南方有色公司锌氧压浸出、佑灿新材料公司磷酸铁锂新材料、誉升锗业公司复杂锌多金属矿综合回收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华锡有色公司、南方有色公司重大项目列入自治区“一事一议”扶持范围。“三稀”高纯金属基地、黄金精炼等战略性关键金属产业项目加快布局。九岭锂业、百赛化工、都成矿业等项目落户河池,接续形成新的推动力。抓科技创新强赋能。全市有效注册商标13479件、发明专利589件,分别增长10.7%、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66家,占比21%,提高了8.8个百分点,排全区第1位。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平台6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82项,增长44%。通过认定广西瞪羚企业4家,实现“零突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8家,增长28%,排全区第3位。备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增长23%,保有量达53家。抓瓶颈破解创优势。以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契机,让好的产业项目享受到更优惠的电价。通过出台园区燃气价格支持措施,有效降低大客户用气成本1.5元/立方米。争取获得“以量定价”高速公路收费政策,全面启动绿电重卡智慧物流,推动物流综合成本再下降。

(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推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市投入衔接资金36.9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288个、乡村建设项目2518个。落实“五个全”防贫举措,“3+1”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倾力推进,全市监测对象有53754人解除返贫致贫风险。河池在2022年度国家后评估考核中评为“好”的等次,在2023年全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全国脱贫县加快发展案例交流现场会在南丹县召开。粤桂“九大协作”持续发力,新增粤桂协作企业76家,到位投资29.8亿元,发展产业项目68个。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冷链物流网络,覆盖率达100%,全区农村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河池召开。“万企兴万村”行动成效显著,广西民营企业助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现场推进会在河池召开。宜州区桑蚕产业发展、巴马瑶族自治县“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聚焦产业就业帮扶。特色产业覆盖率98%,联农带农率4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000元、增长12%。畜禽肉类、特色水果、桑蚕茧、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7%、5.6%、9.4%、3.8%。桑园面积、鲜茧产量连续19年保持全国第一。第二批田园综合体建设投入33亿元。南丹县歌娅思谷田园综合体荣获广西“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5.7亿元,惠及脱贫户17.3万户。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46.5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4万人。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11636元,增长15.7%。南丹县、天峨县分别荣获“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南丹县芒场镇、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宜州区北山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全市农户信息采集90.9万户,采集率达99%;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集4244家,采集率达99.4%;行政村采集1617个,采集率达99.1%;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政村信息采集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信用评级,信用户达91.7%,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53%,信用村达73.2%。“信惠乡村”信用信息系统不断完善。累计发放信用贷款43.6亿元。建成37个信用积分兑换超市,公共交通、文化旅游、产业奖补等领域的“信用+”场景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农村信用体系应用范围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治理领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按照县城区、中心乡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5种类型分类施策,不断补齐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数字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市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的乡镇136个,通达率达98.6%。河池成为全区首个“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宜州区、都安瑶族自治县荣获全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三)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贵南高铁开通运营,河池可以直达南宁、贵阳、西安、郑州、成都、重庆等城市。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基本具备开工条件。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天峨至平塘(广西段)、天峨经凤山至巴马高速公路和世界第一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通车,河池(宜州)西过境线、河池至荔波(广西段)、巴马至羌圩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罗城经柳城至鹿寨高速公路实质性开工,宜州至上林、至柳州鱼峰、至东兰、至都安高速公路,以及东兰经凤山至乐业、巴马经凌云至乐业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获批实施。启动国家级水网先导区规划编制,深度谋划红水河航道与平陆运河的互联互通。统筹推进金宜同城化发展。宜州新区的河池学院新校区、金山湖花园、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高铁新区站前广场、交通枢纽及配套路网投入使用,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妇幼保健院分院等项目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城市道路“白改黑”基本完成,金城江区辉乐桥建成通车,老地委片区改造全面启动,宜州区江滨路(东段)及“九街十八巷”片区改造稳步实施。协调推进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建设。实施项目70个,完成投资42.6亿元。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50个、资金5.3亿元。“六个一体化”进展顺利。推广实施“一票游东巴凤”新模式,实现48家景区(旅游点)联动游览。

(四)改革开放全面纵深推进。深入拓展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成为广西唯一以设区市为单位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在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天峨县、东兰县开展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打通“两山”双向转化路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全链通办”,实现涉企事项办理提速82%;推广“跨省通办”,办件量超1.5万件;推出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所有乡镇(街道)纳入范围并全部完成改革任务。企业开办从“网上办”延伸到“掌上办”。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达100%,“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成为常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6.3亿元。落实“降缓返补扩”社保政策,为企业减负2亿元。新增投放“桂惠贷”115亿元,惠及1.1万户市场主体,直接降低融资成本2.2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2.8万户,实有市场主体达24.6万户,增长5.7%。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为全区唯一的信用豁免试点县。持续扩大开放合作。促成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巴马项目”为起点、以河池为试点的交流合作,支持巴马瑶族自治县永久举办世界大健康论坛和全球饮用水论坛。成功举办2023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中国丝绸大会。加快建设粤桂协作发展先行示范区,7个对口协作县的共建产业园落地。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华锡集团通过与南化股份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实现华锡有色上市。4家市属国有平台公司总资产405.6亿元、增长5.5%,化解债务86.6亿元、增长63.7%,实现融资落地95.2亿元、增长18.6%。筹建市商业担保公司,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理顺产业投融资体系,与成都科创投集团联合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自治区同意建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华锡有色公司、南方有色公司、丹泉酒业公司重大项目建设。全市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等资金71.6亿元,比上年增加25.5亿元。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489.6亿元,增长16.2%,排全区第3位;本外币存款余额1722.4亿元,增长11.4%,排全区第5位。

(五)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通过国家验收。巴马瑶族自治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凤山县获评“中华诗词之县”。扶持文艺精品创作。以天峨籍作家东西获得茅盾文学奖为代表,“河池作家群”保持旺盛创作势头,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有中篇小说、散文集、民间文学、歌词4类作品荣获第十一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本土作家公开出版文学书籍12部,创历史新高。探索文旅跨界融合。在本地乐队瓦依那带动下,南丹“一碗老酒”岁末音乐会广受关注。东兰首届广西狼兵古壮拳擂台争霸赛激情上演。圆满举办第二十一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第十四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深化文旅联合促消费。持续引爆“高铁旅游”,刺激消费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排全区第5位。推动“小七孔—南丹—巴马”旅游线路落地,打造“赏民俗·游桂黔”新业态。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012.3万人次、增长67.5%,实现旅游总消费527.7亿元、增长48.2%,超过疫情前水平。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38家,实现县域全覆盖,位居全区前列。南丹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排全区县域第一。促进文体惠民。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752场次,受益群众达1035万人次。成功承办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山地自行车赛、第十一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等重大文体活动。

(六)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全市民生支出33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1%,10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市,城镇新增就业15396人。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2.31万人,完成年度任务236.2%,排全区第1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360万人,完成任务100%,排全区第1位。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医药负担1.7亿元。“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扎实推进,“三留守”关爱服务有效开展,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46%。城乡低保、残疾人等惠民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实现应助尽助。累计救助城乡低保对象468.2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2.7亿元。教育医疗事业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中心城区教育攻坚扎实推进,新(改)建学校19所,投入使用7所,新增学位4095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受益学生人数超过25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7%。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巩固提升,都安高中成功举办百年校庆。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广西新一轮“双高”院校,市职教中心学校、市卫生学校、巴马民族师范学校、都安职业教育中心成为广西新一轮“双优”学校。2022年度市、县(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全部评为优秀,全区唯一。全市建立县域医共体146个,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网络预约诊疗率达82.8%。“互联网+职业健康监管”模式获得全区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覆盖率达100%。

(七)安全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5%,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4个国控和省控河流、水库断面水质达标率100%,41个列入国家考核范围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全区第5名、全国第15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获认定为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九圩河等10条(段)河湖获评第二批广西幸福河湖。全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8.1%,连续6年居全区第一。扎实做好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违规建设问题完成整改销号。狠抓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考核。两年累计新建56万亩、改造提升10.7万亩高标准农田,激励评价工作综合排名连续4年全区第一。东巴凤革命老区国土绿化试点成为广西首个获批实施的国家示范项目。自治区明确以河池为主体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领域专项整治,强化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8%、39%、68%。防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连续两年实现地质灾害“零死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强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荣获“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县”。坚守社会稳定底线。争取中央专项借款资金3.3亿元,推进12个保交楼项目建设,交付住房3631套,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制定实施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化解方案,稳妥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政府法定债务收敛可控,存量隐性债务有效化解。平安河池、法治河池建设取得新成效。创新开展“市长、县(区)长接待日”活动,推动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全市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化解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5356宗,化解率达90%。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2023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6%,排全区第5位。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宜州区古文村、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可爱村、大化瑶族自治县丹桂村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宜州区清潭村、巴马瑶族自治县平林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荣获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6个单位荣获第六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5个集体荣获“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建设深入推进,双拥、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扎实有效。河池荣获自治区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兰县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学深悟透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件、政协委员提案71件,全部高质量办结。全面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市行政诉讼一审案件数同比下降30.7%,行政败诉率同比下降28.2%。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清廉河池建设,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纠治“四风”,不断减轻基层负担。

与此同时,统计调查、机关事务、外事侨务、海关海事、防震减灾、供销合作、水文气象、档案方志、新闻出版、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侨联、残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社科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众志成城、砥砺前行,从严峻考验中挺了过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河池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民兵预备役,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池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当前河池高质量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全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重大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不快,企业的困难还很多,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繁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仍面临不少难题;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地方和部门在责任落实和执行力上不尽人意,等等。对此,我们将保持清醒头脑,直面问题,求真务实,切实加以改进。

二、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六新河池”建设的攻坚提质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全区经济“1+4”工作部署,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六新河池”攻坚提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池篇章。

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上述预期目标,总体上高于全国、全区目标,贯彻了中央关于“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重大要求,与全国经济走势判断相符合,与河池发展基础、比较优势、潜力空间等支撑条件相匹配,又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需要与可能,有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保持后发赶超态势,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河池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天气持续发展,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而且“源网荷储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关键变量发挥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积势能、破命门,需要咬钉嚼铁、百战不殆,“打出一片新天地”。我们要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保持定力、坚定决心,以吹冲锋号、打攻坚战的姿态提士气、拼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产业滞后是河池发展的最大短板,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发展不足。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后发赶超意识,落实自治区“强产业”三年行动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打造“经济繁荣新河池”。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00亿元。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有色金属、桑蚕茧丝绸、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以现有重点企业为创新主体,推进绿色冶炼、“三稀”金属综合回收、新型电力系统等技术更新改造和产品研发应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创新基金设立、重点工程中心建设、河池学院科技提升、河池高新区发展四个重点方向,推动科技创新特色发展,推进有色金属低碳增值冶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关键金属高纯实验室、亚热带蚕桑茧丝绸实验室、火麻仁功能性多肽技术研发中心等机构建设,逐步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在新赛道上有所作为。

推动有色金属转型升级。加快华锡有色公司高峰矿、铜坑矿绿色智能矿山和扩产扩能工程建设;推动南方有色公司完成茶山矿、亢马矿和五一矿技改,做好30万吨锌、40万吨锌合金和稀贵金属综合回收、3万吨锡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都成矿业公司矿田市场化重组,年内实现采选项目投产;支持中保矿业公司20万吨铅冶炼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产业向“大”转型。新上铟、锗、镓、铼、锑等关键金属材料高纯制备生产线,支持华远金属化工公司高纯锑、誉升锗业公司高纯锗、星华环保科技公司高纯铼等项目形成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向“纯”转型。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抓好铅、锌精深加工,加快锑向锑电池、磷酸铁锂向锂电池延伸,推动产业向“长”转型。探索ITO靶材、特种合金材料、新能源材料、黄金精炼等方向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向“新”转型。

完善桑蚕茧丝绸产业体系。制定桑蚕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持续整治蚕茧市场,实施规范化种桑、工厂化养蚕,逐步推广科技应用,大幅提高5A、6A等级生丝比重。补齐印染织造等关键技术短板,留住更多茧丝在本地加工,通过补链实现延链。争取桑蚕丝“保险+期货”政策,在期货交易、价格指数等方面掌握话语权,巩固“河池桑蚕茧”国内国际地位。支持嘉联丝绸公司等企业以科技创新、创意和创造为突破口,培育真丝服装、真丝家纺等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推进五和博澳药业公司基于桑枝原料化利用的重大原创新药智能化技改项目,拓展蚕桑多元化利用。

做大做强五大百亿产业。分门别类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支持丹泉酒业公司、天龙泉酒业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适当沿红水河布局酱酒产业,建设“振兴桂酒示范基地”;支持利用长寿食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长寿生态食品产业园。加强林木采伐配额管理,构建林木加工供应链体系,不断降低企业资金占用率,支持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天峨县现代林业产业园加快发展。积极组织重大工程项目与建材生产企业供需对接,稳住水泥生产规模,加快饰面石材加工产业发展,探索硅基新材料产业布局。认真思考化工产业发展方向性问题,突出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启动佑灿新材料公司磷酸铁锂新材料项目(二期)前期工作。推进河池药融园二期三期建设,扩大道地中药材种植规模,支持河丰药业公司、济民制药公司技改迁建扩建。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明确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数据云服务等产业,不断开辟新质生产力引领的新赛道。新能源产业要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筹建风电装备、光伏面板装备和新型储能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充分依托有色金属向“新”转型趋势,延伸战略性关键金属深加工产业链,实现从资源到材料、材料到产业、产业到集群的转变。大健康产业要围绕构建“三位一体”康养体系,深入探索养老养生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适应“候鸟人”需求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医疗支撑系统,出台政策支持适合多层次康养需求的基地建设,推动形成康养旅游热潮。重点推进巴马赐福湖国际长寿养生度假区、厚朴中医养生基地等项目建设。大数据云服务产业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的区位优势,打造成东盟数字信息化的枢纽节点。以算力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绿电资源,提前部署具有强大算力和高功率密度的机柜,积极争取智能算力设施布局,抢先建设满足AI大模型要求的智算中心。

牢牢抓住园区改革发展。深化产业园区改革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河池经开区、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推动深巴试验区创建自治区级经开区。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交通路网、地下管网、标准厂房、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实施产业园区招商攻坚三年行动,不断壮大园区发展规模。全年园区投资完成85亿元以上,实现产值650亿元以上。以产业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为引领,推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等一批县域产业园区产值尽快突破百亿元。

(二)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发展的外部环境。做活河池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持续扩大开放上。我们要自觉在国家和广西开放大局中审视和找准自身定位,打造“活力开放新河池”。

构建立体高效联通网络。畅通大通道、搭建大平台,只有让河池对内对外开放的空间纵深再拓展,发展的竞争优势才能不断提升。要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线建设,争取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年内开工建设,配合推进重庆经贵州经天峨和东巴凤至北部湾铁路前期工作,谋划做好昆厦高铁河池线路对接工作。争取推进宜州至上林等6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抓好在建的河池(宜州)西过境线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再谋划一批互联互通高速公路。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水网先导区,推动红水河航道与平陆运河联通,提升川渝贵经红水河到平陆运河的运力,打通中南、西南航运通道。推进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年内开工建设。加强数字通道建设,依托新建的中国—东盟骨干网,争取在河池建设一个面向东盟的数字信息港,为促进广西及周边地区数据出海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加强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筹备办好世界大健康论坛和全球饮用水论坛。

深化粤桂协作及长三角区域合作。着眼粤桂协作“三个转变”,推动“九大协作”事项落实。强化深圳·河池对口协作,聚焦优势产业、科技创新、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领域协同发展。推动对口协作县与深圳市产业双向对接,重点推进洛东PCB产业园、都安智能电子玩具制造产业园等基地建设。紧盯“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食品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拓展与长三角地区商会沟通渠道,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

稳定发展外贸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稳外贸、促外资工作落地落细。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0%。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促进南方有色公司、中成国际贸易公司开展外贸进出口业务,支持华锡有色公司、乐威电子公司、乐宜电子公司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进出口量。以高水平开放吸引高质量外资,抢抓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机遇,加大金融业等领域引资力度,推动新增的新能源项目增加利用外资比重,创新“飞地”“飞企”模式,扩大外资量。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制定实施守住“两条底线”、促进“三个提升”、强化“两个驱动”的“232”工作计划。

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在稳面积和提单产上双线发力,推动冬春小麦种植面积扩增到5万亩,鼓励单季稻地区发展双季稻生产,持续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抓好粮食生产示范区(点)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380万亩、总产量98万吨以上,大豆种植面积32.2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万亩以上。全面启动龙江河谷灌区建设,加快推进金城江区六甲灌区、宜州区天堂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新建25.2万亩、改造提升20.3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撂荒地治理1.3万亩。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落实“五个全”防贫举措,深化中央和自治区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精准帮扶。健全“3+1”保障体系,实施29处、覆盖88.4万人、投资34亿元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7%。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一人以上就业。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深化产业带动、就业帮扶,全面兑现惠民政策,努力实现“两个高于”目标。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65%以上,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40万人以上。

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力争全市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7%。健全“1+10+N”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拓展“十大百万”产业。力争畜禽肉类产量25万吨、蚕茧产量21万吨以上。完成油茶新造林7.7万亩,低产林改造11.9万亩。积极申报国家油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续建国家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全区首个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农文旅助推乡村振兴模式,启动第三批田园综合体建设,力争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6个以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覆盖2/3以上行政村和自然屯,示范户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全面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进一批行业影响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工艺先进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储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新引进项目10个以上。

促进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建设“183”行动,按照5种类型分类推进,促进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指导天峨县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南丹县、大化瑶族自治县争创全区示范县。深化细化“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统筹乡村发展用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促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健全完善“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深挖应用平台功能模块,开发各类业务功能,满足农村主体的基本生活需求。探索开发产业政策、公共服务、民生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信用应用场景覆盖面,增强农村主体信用获得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以基层治理网格为依托,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提高基层常态化治理水平。强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农村特困老人、失能老人的照护关爱,加大农村3岁以下孩子托育服务支持力度,有效解决托育难、托育贵的问题,构建养老托育普惠服务体系。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优质稻、甘蔗、玉米、马铃薯等良种联合攻关,培育新品种1个以上。围绕农业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控、动物疫病防控、土壤配方施肥等领域,狠抓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制定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政策,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

强化农村改革创新驱动。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争取全国第二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整市推进,有序化解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林业碳汇(碳票)改革,在金城江区、天峨县开展林权颁证到户试点。实现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授信“能授尽授”,有效满足合理用信需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等产权开发,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逐步缓解农业农村融资难、担保难问题,并将该项业务融入乡村政务服务平台。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宜居宜业新河池”,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关键在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金宜同城化发展。宜州新区要抓好河池学院新校区、金山湖花园、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和平大道、国资大厦、融媒体中心大楼、中团变电站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做好第一初中、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工作。高铁新区要推进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妇幼保健院分院建设,做好中小学校、商业物流等项目前期工作。中心城区要围绕城市更新,完善城市路网建设,疏解城市交通压力;完善城市供排水、排污管网等配套设施,力争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达50%,推动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中心城区垃圾处理机制,继续推进老地委片区、宜州区江滨路(东段)及“九街十八巷”片区改造,提升城市品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三城联创”,让城市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抓好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建设。围绕“六个一体化”协同发力,聚焦大健康产业,用好“长寿巴马”品牌,以产业为先导,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项目。重点在长寿养生食品产业、中草药种植—加工—医养、康养旅游、垃圾发电等方向上一体发力,支持东兰“一轴五园”、巴马数字健康小镇、凤山上味兰香酒业等项目建设。谋划一体化项目72个以上,年内开工建设55个,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提前参与谋划新一轮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积极争取自治区出台支持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积极争取更多县纳入县城基础设施“一县一策”试点,科学稳妥进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调整。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引导人口、资源、产业向县城和乡镇相对集中,适度扩大县城区规模。推动县域经济重点发展、率先突破,支持南丹县早日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不断开辟发展新路径。推动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竞相跨越,争取年内有县(区)荣获“全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五)着力扩投资促消费,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抓项目扩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优环境促消费,更好释放内需市场潜力,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行重大项目“3个千亿”工作机制,即每年实施的重大项目投资要尽快达到1000亿元以上、每年储备等待开工的重大项目投资在1500亿元以上、每年谋划的重大项目投资在3000亿元以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新增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范围。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特别是制造业建设,完成投资150亿元、增长20%以上。重点推进计划开工和续建的10条高速公路,完成交通项目投资235亿元以上。推进罗城板阳东等7个水库项目建设,完成水利投资16亿元以上。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龙滩8、9号机组、凤山平乐风电场等38个能源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成房地产投资50亿元以上。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面向民间资本的项目清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作用,加大民间投资融资支持,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县城有大中型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有便民商店,完成2023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评估验收。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家居、商超百货、餐饮美食等线上线下促销活动。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做好河池农产品区外产销对接。结合健康消费需求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生态长寿市和“长寿巴马”品牌效应,系统研究制定康养消费整体工作方案,打造国内养老养生消费的高地。

形成有热点的旅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讲好河池故事,唱响河池歌谣,推出河池文化,宣传河池旅游,以文化“爆款”催生旅游“爆点”。全面扩大与贵州、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文旅合作,探索加大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文旅往来力度。充分发挥“刘三姐歌谣”文化影响力,探索在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形象动漫化、歌谣智能化。积极参与2024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让“刘三姐歌谣”走进世界音乐之都。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广西狼兵”文化品牌,逐步形成特色文旅产业。创新文旅产业投入机制,建设满足不同需求的宾馆、青年旅社、民宿,全面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消费均增长25%以上。制定攻坚方案,力争实现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零”的突破。推动东兰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城江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天峨县、凤山县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河池成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我们要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潜能。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跨省通办”,扩展“全链通办”,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拓展“掌上办”“免证办”“扫脸办”智能智慧服务。提升企业开办“网上办”“拿地即开工”改革成果,让项目落地至简至快。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继续以服务壮大实体经济专项行动为抓手,完善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响应处置机制。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坚持系统观念,探索建立财政收支可持续健康运行的制度机制。推进市本级与中心城区财政体制改革。用好绿色发展基金、有色金属产业振兴投资基金,导入项目形成产业布局。加快商业担保公司组建运营,强化政银担合作。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导向,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企实体化转型、市场化运作,完善内控体系,规范投资行为,推动债务化解,防范经营风险。适时推动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投融资水平。加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经营机制、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相对健全的激励机制。引导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资本向河池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投资布局,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紧扣“两个健康”,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坚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原则,倡导“一切围绕企业,一切服务企业;一切围绕企业家,一切服务企业家”理念,开展“服务民营企业解难题”行动,提高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培育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桂惠贷”等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降低企业用工、用电、用气、物流、融资等成本,用真招实策、真金白银为企业添薪助力,帮助企业强筋健骨。进一步引导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确保市场主体培育稳中有进、量质齐升,新增“个转企”100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

(七)坚持生态文明优先,争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示范。围绕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深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以生态环境“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打造“生态秀美新河池”。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严守环境空气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创建“美丽河湖”,确保国家和自治区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推动美丽河池建设成效凸显。

强化生态问题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度。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双G”考核体系,率先实现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切实抓好历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自治区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水气土污染防治整改、环境基础设施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河湖“四乱”、矿山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自然保护地和饮用水源地违规建设问题整改,以“零容忍”措施推动所有问题整改“清零”。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以东巴凤革命老区国土绿化试点项目为带动,完成植树造林20万亩以上。抓好石漠化片区治理,推进红水河、龙江、盘阳河等流域生态保护。推动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推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取实施武阳江、大环江河等流域EOD项目建设。

坚决打赢“源网荷储一体化”攻坚战。在南丹县、天峨县工业园区组建一体化系统,“再造一个龙滩水电站”。我们要全体动员,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不仅将河池打造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全绿电生产基地,还要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行绿电消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动河池工业总产值翻一番以上,闯出一条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还要整合开发罗城抽水蓄能、红水河流域卧式抽水蓄能和都安、大化立体式抽水蓄能,并与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联动,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力争在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与规范创新、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应用创新等方面输出河池方案,以新型电力系统改革带动高质量发展。

(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打造“文明和谐新河池”。

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五个认同”思想根基。在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把民族平等落实好,把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继续争创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示范区(单位)。落实“三项计划·桂在行动”,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用好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支持指导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以及北牙瑶族乡、驯乐苗族乡、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八腊瑶族乡、三弄瑶族乡、平乐瑶族乡、江洲瑶族乡、金牙瑶族乡举办40周年县(乡)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开展“就业服务+N”系列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专项就业服务,实施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就业援助。开展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培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康复劳务品牌。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青年友好发展型城市,促进青年社会融入。开展根治欠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群众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应享尽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0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以上。强化城乡低保、残疾人关爱、大病保险等兜底政策,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实施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工程,对发育迟缓的延长至36月龄,改善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系统研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养生产业协同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继续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攻坚行动,抓好总投资13.5亿元的13所续建学校,新投入使用9所,新增学位8000个;实施艺体教育工程,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推进“热水工程”建设,实现农村寄宿制学校全覆盖。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规划建设市特殊教育学校,推动各县(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达标,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谋划建设河池高中宜州新校区、巴马国旅区高级中学。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抓好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双高”院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一批“双优”学校建设;开工建设广西大学巴马产教融合研究院,筹建巴马康养职业技术学院;支持河池学院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龙江学者”人才项目,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补足配齐建强师资队伍。

推进健康河池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重大疫情、地方病等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推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建设,提升分级分类诊疗能力。抓好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第一人民医院院区提质工程、妇幼保健院分院、退役军人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培育“名医、名科、名院”,加强与深圳市医疗协同协作,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重点学科、特色专科、骨干人才队伍。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市中医医院创建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启动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二期)建设,做好非遗系统性传承保护,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不断壮大“河池作家群”,巩固提升东西文学馆、河池作家馆建设成果,谋划建立一批文学创作基地,带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支持市融媒体中心作为中宣部媒体融合改革试点。举办韦拔群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办好第二十二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第十五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倡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河池”。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筹办环红水河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做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强化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继续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全面排查整治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防汛抗旱、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对校外教育培训、托管、托育机构进行专项安全检查。补齐城镇区域消防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区域整体火灾防控能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持续开展“市长、县(区)长接待日”活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强基固本机制。加快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持续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征兵、民兵预备役、国防教育、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等工作。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全面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促进军地互助共建、军民鱼水情深。

三、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风清气正新河池”建设,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

(一)强化政治建设,永葆绝对忠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坚定践行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确保中央大政方针、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强化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用权。深入实施“八五”普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开展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深入实施依法行政能力提升攻坚行动,加强府院、府检联动,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推动行政诉讼案件数和败诉率持续“双下降”。

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支持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履职效能。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推动“四个抓落实”,不断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着力锻造过硬专业能力,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提升抓落实的能力本领。坚决摒弃“被动应付多,主动引领少”的状态,适应“日常严抓严管”的常态,自觉从宏观了解转变为日常精准掌握,坚持抓早、抓快、抓准、抓实,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工作做到底、做到位,为基层减轻负担。坚持正向激励、容错纠错,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强化廉政建设,筑牢廉洁底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推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共财政支出等领域监管全覆盖,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蔚然成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驰而不息破除“八弊”顽疾。全面落实清廉河池建设任务,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走深走实。习惯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着力整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大力推进“六新河池”攻坚提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池篇章!

名词解释

1.“六新河池”:经济繁荣新河池、宜居宜业新河池、活力开放新河池、生态秀美新河池、文明和谐新河池、风清气正新河池。

2.“六大攻坚行动”:农业增产增收攻坚行动、工业提速增效攻坚行动、建筑业复苏回暖攻坚行动、服务业提档增效攻坚行动、扩大有效投资攻坚行动、稳主体促就业惠民生攻坚行动。

3.“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电力系统发展路径。源:以新能源(风电、光伏)为主的电力电源。网:在新能源电站和电力用户之间建设专用供电网络,配套相应的输配线路、变电站和附属设备,组建分布式智能电网。荷:引进符合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具备需求侧响应能力的优质电力用户。储:配套建设储能,满足负荷侧电压等级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调峰调频能力,保障电力安全实现高质量供电。

4.灌区工程: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过建设一系列的工程体系,实现对土地进行有效灌溉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输配水工程、退泄水工程、田间工程。根据受益面积的大小,灌区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类型,其中大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灌区。

5.“2+5+N”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河池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现状,培育发展有色金属、桑蚕茧丝绸“两个千亿集群”,食品、家居、建材、化工、医药“五个百亿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数据云服务等“N个新兴产业”。

6.PCB: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

7.“一事一议”扶持:自治区对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牵引带动作用、补链延链强链预期成效突出的龙头企业项目可视情况给予“一事一议”扶持。

8.“三稀”高纯金属基地:“三稀”金属,即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稀贵金属。高纯金属,即纯度高、杂质含量低的金属,通常其纯度要求达到99.999%(5N)以上,是发展化工原料、生物医药、还原剂、半导体与电子器件、核工业、电池材料、航空航天及痕量检测等领域战略材料。建设“三稀”高纯金属基地,将在工业园区建设“三稀”高纯金属制备生产线,构建供应链产业链,实现从资源到材料、材料到产业、产业到集群的转变,提升河池在全球“三稀”高纯金属领域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9.瞪羚企业: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等特性。涵盖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含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高端软件、互联网)、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节能环保、消费升级等领域。

10.绿电重卡:一种使用绿色纯电动车型的卡车,它不依赖于传统的燃油或燃气作为能量来源,而是通过更换绿色能源电池的方式来持续提供动力。绿电重卡的动力电池可以快速更换,从而提高车辆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性。

11.“五个全”防贫举措:脱贫人口产业全带动、收益全链接、保险全覆盖、就业全保障、特困全兜底。

12.“3+1”保障: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确保饮水安全。

13.粤桂“九大协作”:优化结对协作、深化产业协作、加强劳务协作、强化消费协作、促进人才协作、推进基础设施协作、加大社会事业协作、鼓励社会力量协作、推动区域战略协作。

14.“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统一的工作品牌,是“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接续升级,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5.“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构建信用指标体系,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信用评级,构建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市场契约精神与农村“熟人社会”充分结合,探索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党在乡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7.东巴凤区域“六个一体化”:交通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品牌形象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民生福祉一体化、投融资机制一体化。

18.碳达峰试点: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在全国选择100个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

19.广西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自治区率先在河池、横州、阳朔等8个市、县(市)开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试点工作。以河池为例,就是核算河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分析与评价河池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及其经济价值。通过开展试点建设,全面摸清河池生态资源现状及核算出生态资产的价值,有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20.“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改革目的是为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21.“巴马项目”:“巴马大健康产业价值链的创新升级和全球化品牌建设以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多元化”项目。

22.“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3.高职“双高”院校、中职“双优”学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

24.“市长、县(区)长接待日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原则上由市、县(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每月开展一次公开接访活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5.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26.“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27.全区经济“1+4”重点工作:“1”是坚持“一个统领”,即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为统领;“4”是开展“四项行动”,即开展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行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深化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28.“工业倍增”行动:开展现有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园区发展、工业投资、规上企业五大倍增行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工业倍增发展。

29.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来的,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30.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行业细分领域,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成长等特性,蕴含海量的市场和全新的增长机会,面向未来,呈现动态性。

31.ITO靶材:全称为氧化铟锡靶材,是电子信息工业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抗静电镀膜、EMI屏蔽的透明传导镀、各种光学镀膜等。

32.5A、6A等级生丝:根据国家生丝分级标准,自上而下可评定为6A、5A、4A、3A、2A、A、B、C和级外品,6A级是最高的级别。

33.“三位一体”康养体系: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宜居环境发展自然康养、依托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医药发展国医康养、依托先进精准的基因细胞技术发展科技康养。

34.“候鸟人”:指为了健康养生(康养),寻求美好生活,像候鸟一样过着冬天来、夏天去生活的人群。

35.AI大模型:指具有巨大参数规模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技术来学习和理解庞大的数据量。

36.粤桂协作“三个转变”:从扶贫协作向发展协作转变、从以农村为主战场向以县域中心和重点城镇为主战场转变、从以政府抓工作向政府和企业一起抓工作转变。

37.“飞地”“飞企”模式:指打破行政管辖关系,由“引资方”将重大产业项目投向行政上互不隶属的“落户方”,是一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因功能区位不同、资源环境制约、规划或产业配套限制等原因,将不宜在本地实施的企业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其他地区承接区域落户建设的经济合作模式。

38.“两个高于”: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

39.“1+10+N”农业产业体系:“1”指守牢国家粮食安全一条底线;“10”指“十大百万”产业;“N”指县域内具备突出优势的农业全产业链。

40.“十大百万”产业:生猪、牛羊、桑蚕、渔业、水果、设施蔬菜、油茶、特色家禽、中药材、林下经济等产业。

41.乡村建设“183”行动:“1”指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指实施八大工程,加强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和农村人居环境等;“3”指健全三个体系,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2.乡村道路“三项工程”:自然村(屯)道路通畅工程、自然村(屯)道路提升工程和乡村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43.“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整合原村庄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土地整治规划,是“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最基层的国土空间规划。

44.东兰“一轴五园”:以323国道过境东兰段为轴线,以发展电子和服装产业为重心的向阳新城移民产业园、以打造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核心的长寿生态食品加工园、以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的中草药产业园、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东兰龙华高科技产业园、以现有的传统材料产业基础为支撑的新型材料产业园。

45.“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6.“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47.“桂惠贷”:自治区明确从2021年起的5年内,统筹全区各级财政资金,每年安排40亿元,对辖内金融机构当年新发放且符合条件的贷款按照2或3个百分点利差比例进行补贴,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每年投放约2000亿元优惠利率贷款,推动市场主体融资覆盖面显著提升。

48.“个转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49.“双G”考核:指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GDP(国内生产总值)考核。

50.河湖“四乱”:指河湖管理范围内出现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个问题。

51.EOD: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一种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该模式下,通过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

52.“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53.“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桂在行动”蕴含和彰显广西实施“三项计划”要干在实处。

54.“热水工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洗浴热水、饮用热水供应设施设备,解决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学生热水洗浴、热水饮用问题,改善在校生活环境,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55.“三医联动”: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和医药流通改革联动。

56.“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随着时代的发展,“枫桥经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巩固、创新、发展,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关心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57.“浦江经验”: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浦江经验”由此形成。主要内容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

58.“四个抓落实”: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

59.“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60.“三个区分开来”: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的有规不依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

61.“八弊”顽疾:一是尸位素餐、不想干事;二是精神萎靡、不敢担当;三是粗枝大叶、不负责任;四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五是因循守旧、不思革新;六是庸懒散拖、不讲规矩;七是小成即满、不求上进;八是虚假浮躁、不讲真话。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