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主导能源:LNG将与汽柴油等媲美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2480次    时间: 2013-06-08 08:10:59       | 作者:董秀成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独特的环保、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当前交通运输企业致力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替代燃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LNG汽车异军突起,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很可能成为未来与汽油、柴油等媲美的汽车动力主导能源之一。 ..

分享到: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独特的环保、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当前交通运输企业致力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替代燃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LNG汽车异军突起,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很可能成为未来与汽油、柴油等媲美的汽车动力主导能源之一。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汽车尾气排放日益成为城市空气污染尤其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迫使我们必须寻求各种控制排放的手段,而优化燃料结构、推广应用清洁高效的优质燃料,特别是发展低碳交通成为必然选择,其中发展新型动力汽车尤其是LNG汽车,当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选项。
   首先,LNG汽车具有环境优势。LNG是天然气经过严格净化、压缩、冷却后,在-162度下形成的液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是公认的低碳燃料。LNG综合减排效果显著,尤其是PM2.5排放几乎为零,对于治理空气污染意义重大。
   其次,LNG汽车便于推广应用。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近年来政府强调要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并将双燃料及LNG汽车作为未来重点发展对象,进而刺激相关汽车企业进军LNG汽车市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LNG汽车整车生产和旧车改装技术日益成熟,技术瓶颈被消除。另外,LNG生产制造过程简单,便于运输、储存,建设加气站不需要大型动力装备,还可以采取移动方式加液,占地少,成本低,在经济上具有快速推广的基础。目前,车用LNG与0号柴油相比,两者价格比大约是0.75据初步测算,LNG公交汽车比柴油公交汽车减少燃料费20%~30%,与重型卡车相比,其经济性更高。LNG汽车发动机寿命比柴油车寿命长,维修保养费用可减少8%~10%。与电动汽车相比,LNG汽车具有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等独特优势。
   最后,LNG汽车具有产业优势。LNG汽车产业链长,除了LNG汽车自身有发展空间以外,与其相关的产业如LNG发动机制造产业、LNG深冷制造业、LNG加气站设备制造业、LNG运输设备制造业和LNG技术服务业等随其逐渐成长,进而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机会上升。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政府才会积极推动LNG汽车产业的发展。
   最近几年来,中石油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制定了雄心勃勃的LNG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在推广LNG汽车产业上做了大量前瞻性的示范工作,在产业内引领市场潮流,在全国各地广泛布局、快速扩张,在LNG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终端市场开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年LNG供应能力已经达到800万吨,拥有LNG加气站342座,在北京、重庆、海口、保定、广州、徐州和乌海等10多个中心城市启动了LNG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合作方式推广LNG汽车超过4万辆,为中国发展LNG汽车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能源企业也紧随中石油之后,将其天然气产业链向下延伸,开始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涉足LNG汽车产业,并重点发展LNG重型卡车和公交车方面,另外,大量民营企业和部分外资企业也纷纷加入,在各地已经形成“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一些汽车生产企业,更是看好未来市场,纷纷涌入LNG重卡汽车市场,制定发展目标和销售指标,希望尽快形成营业规模。对于目前耗油量较大的重型卡车市场,是市场竞争的重点。
   目前,国内有众多大中小城市正在进行天然气汽车推广,部分地方正在进行开展天然气汽车城际间和区域化示范,每年燃油替代量超过了300万吨,效果十分明显。北京市公交集团目前共有CNG公交车2787辆、LNG公交车560辆,随着雾霾天气治理的紧迫性,将计划再投入运营3000辆LNG公交车。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