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齐:进军深地,超深层钻探显能力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336次    时间: 2023-08-07 09:05:5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万米深地油气钻探是全球油气勘探领域的“超级工程”,钻井工程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犹如大卡车在两根钢丝细绳上行驶。近日,肩负着科学探索与油气发现两大任务的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油田开钻。探索万米深井,如何解决难题和突破技术瓶颈?是否有自主研发..

分享到:

万米深地油气钻探是全球油气勘探领域的“超级工程”,钻井工程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犹如大卡车在两根钢丝细绳上行驶。近日,肩负着科学探索与油气发现两大任务的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油田开钻。

探索万米深井,如何解决难题和突破技术瓶颈?是否有自主研发的“利器”帮助我们持续向“下”探索?勘探开发深层油气资源又有哪些重要意义?《记者》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魏国齐,他为我们揭开了万米深井钻探的“冰山一角”。

肩负科学探索和油气发现任务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塔里木盆地做万米深井的探索?

魏国齐:万米深地油气科探目标评价优选,是立足我国含油气盆地地质特征,按照地质条件有利、工程实施可行、资源规模有效、地震资料可靠的原则,逐级评价优选盆地、领域、区带和目标,确保万米科探井高质量部署实施。从油气地质条件来看,塔里木盆地万米深层发育大面积烃源岩、规模储集体和区域盖层,超深层勘探领域广,具备万米深井探索的地质基础;从工程实施来看,塔里木盆地地温梯度低,工程实施可行;从资源规模来看,塔里木盆地超深层碳酸盐岩多层系面积38万平方公里,资源量约93亿吨油当量,天然气资源量3.2万亿立方米,石油10亿吨,油气当量35亿吨,井点所在的圈闭面积和资源量都很大;从地震资料来看,万米深井探索目标落实可靠。

此外,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探明油气储量当量19.7亿吨, 2022年油田超深层油气产量当量1806万吨,已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近三年完成8000米以深井19口,基本形成了9000米钻完井、试油改造、测井等工程配套技术,为万米钻探提供基础。

记者:作为万米深井领域的“开山之作”,我们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如果完成目标,意味着什么?

魏国齐:这项工程肩负着科学探索和油气发现两大任务。首先,深地塔科1井探索了万米深层地层岩石和流体物理化学特征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其次,深地塔科1井要推动地球物理、钻井装备、测试改造、工具仪器、井筒工作液等超深层工程技术装备迭代升级,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三,深地塔科1井力争在轮南-古城台缘带寒武系吾松格尔组、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实现油气发现,形成盆地万米超深层油气重大战略接替新领域;第四,培养一支涵盖油气地质、地球物理、钻完井、储层改造、测试、测井等方面万米超深油气勘探开发的专业化技术队伍,占领全球深地探索人才高地。

深地塔科1井对获取宝贵万米深地基础地质资料,揭示震旦纪-寒武纪塔里木盆地古构造、古环境,探讨原特提斯洋演化对塔里木盆地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形成我国万米超深层成烃-成储-成藏油气地质理论,有力支撑我国万米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开发。

向万米挺进,是一次检验新研制的国产钻机、耐高温高压装备工具、液体材料等钻完井工程技术、设备、材料的可靠性的机会。更有助于对突破万米深井钻完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中国石油万米超深层工程技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迭代升级,提升我国万米超深层钻井、技术服务保障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此举还有望形成1个万亿方大气区,开辟陆上万米超深层油气重大战略接替新领域,使我国成为全球陆上首个成功勘探开发万米超深层油气的国家。

面临石油地质和工程技术难题

记者:探索这样一口万米深井,需要面对哪些难题?

魏国齐:万米深地科探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实施深地塔科1井,面临一系列的石油地质难题和钻完井等工程技术问题。

首先,万米深钻揭示的地层热演化程度超过3.0%,远大于目前生烃机理认识的2.0%成熟阶段,热液流体比中浅层更加活跃。油气资源在多高地温环境下是否能生成和保存?高温高压生烃新模式如何?“超深层油气藏是否存在成藏极限,勘探深度是否存在下限”等,这些都是万米深地钻探必须面对的世界级地质难题。

其次,超深、超高温、超高压、复杂高地应力给万米超深井工程技术带来了物探、钻井、测井方面的难题,需要大吨位高精度可控震源、高灵敏度数字检波器获取高信噪比地震资料。

钻井方面,俗话说一深带万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标全球13项工程难度指标系数,目前我们的万米井,高温高压、砾石厚度、盐层厚度与套数、盐水压力系数、高含硫等7项指标属世界级难题,其他指标的难度系数也名列前茅,钻完井综合难度全球罕见;第二,8000米以深地层信息不准,缺少精准的地层压力、岩石力学特性等关键数据;第三,在8000米以深的超深层寻找油气,好比站在珠穆朗玛峰顶,要看清雅鲁藏布江上的游船,难度可想而知。

测井方面,主要是测井仪器的抗超高温、超高压能力不足,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成像测井难以实现,超高压射孔器材缺乏。现有测井仪器最高抗温200℃,万米井已经达到228℃。由于受到芯片、传感器等基础元器件材料抗温能力的限制,目前自主研发超高温测井仪器难度很大。

最后,万米井还会引发工程难题的叠加效应,如高温高压、复杂压力体系、盐层厚度与套数、复杂高地应力、有毒有害的硫化氢气体等多因素叠加,使得难度进一步增加,加上许多机理仍然不清,甚至会出现难度的突变。

记者:有哪些装备利器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万米地下探索?

魏国齐:我们围绕万米超深层油气科学探索领域,加快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陆上)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安排部署了相关科技攻关项目,集中力量开展研究,在深层装备科技攻关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钻井方面,新研制12000米钻机,提升能力900吨,配套900吨的顶部驱动钻井装置、3000马力的钻井泵、自动化排管系统、非平面齿PDC钻头、175MPa井口装置等“利器”。预计明年6月,15000米智能钻机将出厂,超深井钻探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我们在理论和科技两方面有哪些创新,推动了探索井的实践?

魏国齐:近年来,依托国家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在地质理论与工程技术两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推动了探索井的实践。

中国石油突破了传统石油地质理论认识,初步形成了深层-超深层成烃-成储-成藏油气地质理论,奠定了万米深层油气资源基础,也为实施万米钻探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科技方面,创新了一批超深井工程技术核心装备,为万米探索井打下了基础。

当前,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全面进入超深层,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近三年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创造一系列先进指标。

记者:若将勘探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油气产量,我们还需要迈过哪些槛?

魏国齐:万米深地科探工程对我国来说,是开天辟地的重大工程,虽然前期对实施万米深地科探工程从理论、技术、装备做了充分的科技攻关准备,但新研制的12000米国产钻机、耐高温高压装备工具、液体材料等钻完井工程技术、设备、材料的可靠性还需实战检验。此外,万米超深层高温高压条件下,取芯工具、测井仪器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对万米超深层领域来讲,勘探开发成本高,只有高产稳产才能成为现实的接替领域。当然,只要万米深井顺利打成,并能取到相关岩芯等资料,即使没有发现油气层,对认识塔里木盆地震旦纪-寒武纪重大转折期古构造古环境,解决万米超深层成盆、成烃、成储、成藏等重大科学问题,特别是实现万米超深层工程技术、核心装备的升级换代 ,打造我国原创技术策源地,同样意义重大。

深地、深水和深层领域大有可为

记者:未来,深层乃至超深层的油气资源能否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深地对于降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有何积极意义?

魏国齐:经过长期的勘探开发,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浅层油气勘探程度已很高,深层-超深层、非常规油气、深水领域将成为未来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已成为业界共识,深层超深层油气将是我国未来油气增储建产发展的必然方向。

毫无疑问,探索深地将加快解放超深层规模油气储量,有利于为我国原油2亿吨保持长期稳产加快准备接替资源。据预测,至2030年深层超深层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占比分别达10%和40%以上,将有效缓解油气对外依存度,助力端牢我国能源饭碗,为稳定输送工业“血液”作出重大贡献。

记者:未来,在油气勘探领域,我们面临哪些机遇?还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魏国齐:作为勘探工作者,要时刻不忘探索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技术、开辟新增储区。

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可大有作为的领域仍然广阔,包括超深层碎屑岩和基岩火山岩、超深层页岩油气、海域深水、低熟页岩油原位转化、煤炭地下气化、天然气水合物探等领域,这些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将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我们需要客观分析这些领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理论上,深地、深水和深层非常规油气基础地质和成储、成烃、成藏及富集理论认识需要加快深化创新。技术上,深地勘探和深海油气工程、超高温超高压井下工具、地下原位加热转化、地下炼厂、智能化注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超深层弱信号高精度地震、超高温高压测井与远探测井等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加快自立自强。经济上,这些领域的勘探开发操作难度大、成本较高,需要发挥“大国体制”优势,统筹资源、集中力量、久久为功,加大政策和财税支持力度,加快实现经济效益开发。环境上,这些新领域勘探开发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取得平衡,实现良性发展。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