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再生能源综合发展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液化天然气    浏览:1533次    时间: 2008-03-26 07:47:45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实施中荷项目5年来,我们生活发生了大变化。过去,村民住房人畜不分,臭气满屋,做饭烟熏火燎,现在家家用上了沼气,厨房都改了组合灶,村里养殖业也获得了大发展,村民比以前可富多喽……”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荷“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项目..

分享到:
“实施中荷项目5年来,我们生活发生了大变化。过去,村民住房人畜不分,臭气满屋,做饭烟熏火燎,现在家家用上了沼气,厨房都改了组合灶,村里养殖业也获得了大发展,村民比以前可富多喽……”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荷“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项目总结会上,来自四川省阆中市双龙场村的党支部书记赵映志高兴地向大家介绍着几年来村里的变化。

  双龙场村的变化缘于2003年1月启动的中荷合作“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项目。该项目由荷兰使馆、商务部、农业部具体领导,荷兰政府无偿援助资金518余万欧元,中国各级政府、企业、农户投入配套资金2563余万人民币,在我国西部农村,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组合模式和建设经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巡视员白金明表示,该项目在技术创新上超出预期,运行机制好,社会影响好,将在我国的节能减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地制宜探索出4种建设模式

  我国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但利用率较低。有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农村能源消费中商品能源为5.95亿吨标准煤,占农村能源总消费的64.8%,而沼气、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仅占5.6%。这种用能方式不仅增加了国家能源安全压力,还造成严重的室内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对森林植被构成威胁。合作项目即着眼于改善西部农民用能结构,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实现。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原会长、中荷项目总负责人邓可蕴女士介绍说,此项目在中国西部的甘肃、湖南  、湖北、四川4省选择了16个村,项目办聘请国内不同领域可再生能源专家,深入实地调查,选择了12种成熟技术,并根据当地资源特点进行优化组合,最终探索出4种类型建设模式。

  根据甘肃太阳能充足,干旱缺水的特点,探索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太阳能利用及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由于四川川东北丘陵地区是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地区,探索出“一池五改”和小型沼气发展模式;在武陵山贫困地区,探索出户用沼气、微水电开发  及节能烤房建设模式;而在湖区水上渔村探索出风力发电及风光互补发电建设模式。此外,项目还进行了可再生能源生态校园的建设,并引进了沼气发电项目。

  可持续发展机制初步建立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张希良教授表示,项目  针对不同类型区提出的不同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对以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有引导作用,但项目能否持续发挥作用仍存在风险性。其实,早在项目运作之初,有关专家  就在着力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持续发展机制。

  邓可蕴说,项目非常注重与农户和当地干部的思想沟通。刚开始很多干部和群众理解不到位,为此项目办先后10余次组织各省、县、村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到我国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学习  考察,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的思想观念。对农户也不是简单的“项目出钱,农户做事”,而是挨家挨户详细沟通,明确每户的意愿,以确定该户的技术组合和农户自筹资金  数额。

 项目  参与方、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王革华介绍说,项目还充分考虑农户、村委会、能源办、沼气技工和企业等项目各相关方的意愿和利益要求,进行运行管理机制框架设计  ,坚持“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省级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县乡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体系。项目在运行中还逐渐探索出了个人承包、协会组织、企业运作、能源办直接操作等管理模式。

  项目成果在逐步扩散成

  熟适宜的技术组合,加上项目区人们认识项目价值后的积极主动,项目进展顺利,当地农民受益良多,项目成果在当地也开始推广。据介绍,到2006年12月底,16个项目村的直接受益农户为2380户,受益人口达11900人,其中主要是妇女和儿童。

  项目区农民用能结构和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项目村沼气池正常运行使用的农户在90%以上,户均每天可减少炊事劳动时间  5~6小时;项目户收入大幅度增加,有数据显示,与2003年相比,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了39%;示范项目还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此外,农户室内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妇女就业机会增加,四川阆中奎星村就成立了以24名妇女为主的“巾帼种植协会”,实行股份制经营,年收入达50余万元。

  示范项目的成果目前  也在逐步向周边扩散。四川阆中市农村能源局局长何继承介绍说,该市的桥亭村和洞子口村到项目村考察后,这两村的很多农户利用当地的小额贷款,仿照项目的模式进行了可再生能源建设。阆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经销点已由3个扩展到6个,近年来每年约有400户农民自筹资金建造了沼气池。而湖北恩施计划在全州258所学校  推广项目点“生态校园”的经验。

  项目负责人邓可蕴颇有感悟:只有农户真正受益,农民才会有参与的积极性;依靠专家  ,深入调研,才使项目质量有了根本保证。她同时还呼吁,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关法规政策需要有效落实,需要全国各部门、各行业共同配合  执行。

荷兰驻华使馆一秘毕克先生也表示,中国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此项目  使2.3万名农民受益,尽管受益农民是沧海一粟,但他深信示范效果在可持续机制的保障下将扩散开来。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