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时间已经到来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995次    时间: 2011-07-20 06:44:57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能源体系在“十二五”期间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重点是做好能源需求总量的控制,增量部分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并逐步落实到国家规划中去。  □本报记者 原诗萌   “发展非化石能源在中国有没有条件,到没到规模发展、可以支撑能源体系转型的阶段?我们研究认为..

分享到:
 能源体系在“十二五”期间转型势在必行。“转型”的重点是做好能源需求总量的控制,增量部分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并逐步落实到国家规划中去。

  □本报记者 原诗萌

  “发展非化石能源在中国有没有条件,到没到规模发展、可以支撑能源体系转型的阶段?我们研究认为,这个时间已经到来了。”

  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清洁电力论坛暨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对“十二五”期间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作了上述概括。他表示,过去十年,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受到日益严重的制约,而清洁能源则逐步走向成熟。

  “转型”势在必行

  

  韩文科将“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保障供应的同时,逐步实现能源发展的转型。

  在他看来,过去十年间,我国能源战略的重点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千方百计来保证它”,而这一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正受到日益严重的制约。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统计,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球的18%,而且增速较快——2010年全球能源消费的增速是2%,而中国“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达5.9%。

  与其他处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相比,我国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也处于较高水平。韩文科展示的一份2008年的统计显示,在“金砖五国”中,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均“高居榜首”,其中能源消费量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3倍多,而二氧化碳排放则是印度的4倍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

  “为什么我们的能源压力这么大呢?因为我们是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也是特殊能源地缘政治的国家。现在大家也看到了,我国东海、南海的战略压力很大,很大程度上与能源相关。”韩文科说。

  因此,能源体系在“十二五”期间转型势在必行。韩文科表示,“转型”的重点是做好能源需求总量的控制,增量部分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并逐步落实到国家规划中去。

  走向“规模化”

  日益迫切的能源转型需求,为清洁能源提供了发展空间,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则为清洁能源的规模化铺平了道路。

  韩文科提供的一份2010年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的成本在0.4~1.0元之间,风电的发电成本在0.5~0.65元之间,这已经和广东火电的上网电价——0.47元较为接近了。

  “这说明清洁能源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能够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再努一把力,它的成本就能接近化石能源发电。”韩文科说。

  台达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陈庆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在讨论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时,还应该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的因素考虑进来。

  “以风能为例,现在整机的价格在下降,风能发电的成本也一定会逐年下降,而传统能源却在不断涨价。这两条线会有一个交点,我预计再过5~10年,清洁能源的价格将和传统能源形成竞争。”陈庆说。

  新能源市场的巨大需求,也点燃了企业的投资热情。陈庆告诉《科学时报》记者,近几年,台达在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投入,未来5年中,台达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投入将在10亿元人民币的量级。

  埃斯倍风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市场销售总监高渝浩也表示,目前埃斯倍已在中国建立起了20人的研发团队,并基本实现了采购和服务的本地化,未来5年在中国市场还将有4~5个亿人民币的投入。

  清洁能源谁唱主角?

  

  今年3月发生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使得核电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欧洲一些国家甚至宣布“全面弃核”。

  5月29日,由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经过12个小时磋商,决定在2022年之前全面放弃核电站。

  核电发展的受制,对于其他清洁能源无疑是利好消息。在此次清洁能源博览会上记者也看到,许多风电、太阳能发电领域的展商纷纷以核电的安全问题为由头,向外界大力“推销”自己。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则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不发展核电,中国的能源问题解决不了,电力问题解决不了。

  据欧阳昌裕介绍,电监会在去年底提出了电力“十二五”规划的研究报告,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

  在他提供的一份《全国发电装机推荐方案结构预测表》中记者看到,“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将从2010年的0.11亿千瓦上升到0.42亿千瓦,低于风电的1.00亿千瓦,高于太阳能发电的0.05亿千瓦。

  在上述预测表中,水电仍然是发展重点。根据中电联预测,“十二五”期间,水电装机容量将从2.84亿千瓦上升为3.3亿千瓦,位列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第一位。欧阳昌裕也强调,水电开发“越早越好”。

  对于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欧阳昌裕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比如发展核电应把安全放在首位,并强调以我为主的技术路线,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时,则把消纳市场电源本身的开发和电网送出等进行统筹规划,同步核准和投产等。

  并网与协同

  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化的发展,“并网友好性”也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在《科学时报》上撰文指出,太阳能、风能分布的间歇性及随机性,给其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一些随机电源接入电网,当份额较小时,不会对电网造成大的不利影响,但大规模、大比例份额的随机电源接入,仍是一个技术上未解决的难题。

  作为电监会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认为,破解上述难题的途径是建立智能的电力系统,以满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所带来的电网接入、输送、配送、运行及消纳的难题。

  除了发展智能电网,记者在此次博览会上还发现,能源的协同利用也为业界所重视。

  来自风电领域的高渝浩就对《科学时报》记者表示,面对清洁能源的并网难题,可以通过建立后备能源的手段,比如将风电和具有储能优势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相结合,以避免电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的问题。

  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营销策划陈亮则强调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据他介绍,目前太阳雨正在和一些光伏发电企业进行合作,以期在发电的同时,把热能也利用起来。

  “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很有借鉴意义,即建设一个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系统,实现供电、供热等多种应用。”陈亮说。

  倪维斗也在《协同利用:中国可持续能源系统刍议》一文中指出,并非所有清洁能源都要并网发电,而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综合利用,并与其他能源相互配合,以发挥最大的效益。

  过去十年,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受到日益严重的制约,而清洁能源则逐步走向成熟。

  记者手记

  

  清洁能源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原诗萌

  10年来,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在虽然在并网和发电成本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而言,已经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事实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形成了千亿级的市场。

  根据国家能源局2011年3月初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我国水电、风电、核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商品的非化石能源生产量为2.81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8.6%。加上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能源,总的非化石能源生产量为3.11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6%。

  按照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时,上述比例将提高到11.4%,而2020则将进一步提高到15%。

  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所说,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时间已经到来。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能源问题很复杂,绝不仅仅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这么简单。

  在此次清洁能源博览会上,多位政府官员不约而同地提及了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如电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刘宝华指出,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而又矛盾交织的时期,计划体制和市场机制同时发挥作用,传统的电力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电力快速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需要。他认为,只有推动体制和机制进一步优化和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力行业内部以及电力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韩文科也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源体制机制的改革。他建议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要推动垄断行业的改革,尽可能引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增加透明度。另一个是推进能源的资源性产品和价格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能源价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是我国能源体系转型的关键期,也是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不仅要重视清洁能源在技术方面的进步,还应做好配套的政策建设,为清洁能源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