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详解中海油 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艰难求索市场化(五)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5612次    时间: 2010-05-24 08:35:50       | 作者:陈竹 赵剑飞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目标已初步实现。 2009年3月,中海油投建的第一座大型炼油厂—惠州炼油厂的一期工程已经投产,炼化能力为1200万吨/年。惠州炼厂二期也于2008年9月动工兴建,将在一期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以及100万吨/年乙烯项目。 在北方,中海油适时寻找兼并时机。2009..

分享到:
目标已初步实现。

2009年3月,中海油投建的第一座大型炼油厂—惠州炼油厂的一期工程已经投产,炼化能力为1200万吨/年。惠州炼厂二期也于2008年9月动工兴建,将在一期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以及100万吨/年乙烯项目。

在北方,中海油适时寻找兼并时机。2009年,中海油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国有产权行政划转的方式,无偿受让潍坊市国资委持有的海化集团51%的股权,实现了对山东海化的实际控制。中海油还计划实现油化一体化,以推动在环渤海湾地区的上下游一体化整合。

傅成玉“承前”之作,还包括继续发展LNG产业,以避开陆上管道天然气的激烈竞争,增加清洁能源的份额。在傅成玉上任后,中海油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四地的LNG接收站项目先后获批,在其他石油公司之前完成了沿海LNG产业的全面布局。

“启后”之举则包括挺进深海,发展煤基清洁能源、风能和电动汽车产业链在内的新能源,朝着他设定的“国际一流的综合型能源公司”方向迈进。

在采访中,傅成玉详细介绍了由中海油投资、国内自行建造的具有当代行业最先进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得意溢于言表。

未来10到20年内,中海油计划加大在南海的投资,投资总额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的开发项目总工程师罗东红去年向媒体透露,中海油正计划于2009年-2020年间在中国南海逐步建立起1500米-3000米水深油气勘探能力,并将投资150亿元用于修建深水钻探设备。

傅成玉看好新能源的前景。这不仅仅来自于中海油在LNG市场的成功经验,也是基于他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更是他关于企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实践应用—“一旦进入和国家战略相关的领域,企业的市场无限大”。

另一个让傅成玉自豪的地方是,在他的执掌下,中海油一直集中精力发展主业。中海油1993年将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分开时,就提出:石油公司相对统一,专业公司相对独立,基地系统逐渐分离。而中海油至今也从来没有进入房地产、投资等领域。

“我当一天家,就要做好这个时代可以做的事。”在采访结束时,傅成玉说。

傅成玉:“走出去”挂钩能源安全是绝大误会

Q&A

专访傅成玉

“把‘走出去’和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自然挂钩,是一个最大的误会”

□ 本刊记者 赵剑飞 陈竹 | 文

《新世纪》:收购优尼科失败后,你怎么想的?觉得还要继续往外走吗?

傅成玉:国外对中国崛起没有准备,不冷静很正常。就像你半夜走路,忽然有人拍你一下,你会跳起来。美国当时就是这种感觉,很多反应并不理性。

《新世纪》:优尼科收购迟几年会如何?

傅成玉:不管谁做、在哪个领域,只要那么大规模,美国就会非常紧张。优尼科的三分之二资产在美国国外,但反对者就是本能地反对。如果优尼科交易放到今天——金融危机后,一方面,它更有可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目标;但另一方面,外国人对中国、中国公司,以及我们收购的对象会了解更多。好坏难讲。

《新世纪》:现在中海油海外收购战略是什么?

傅成玉:第一,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比原来更强;第二,中国公司海外收购容易被认为乘人之危。所以,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应走合作之路,不要简单收购公司。西方文化里,收购就是“我把你买了”,“我赢了,你Out of Business(出局)”。我们要与此不同。

《新世纪》:与对方企业合作还是与政府合作?

傅成玉:不是与政府直接合作,但肯定要涉及当地政府。目前,世界对中国有实实在在的误会,不可能只靠时间就能改变,要我们努力去消除,办法就是寻求双赢,让对方感觉到我们不仅仅是来开发资源,更重要的是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好处。

《新世纪》:寻求双赢,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傅成玉:要有平常心。中海油是能源企业,在海外的正常企业行为常常让人联想到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把中海油“走出去”和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自然挂钩,这是一个最大的误会,也是对能源市场最大的不理解。我们不是要把资源都搬到中国来。

中海油在世界各地产那么多油,并没有都运到中国来。我在当地卖了油拿了钱,可以再进口。世界石油市场是开放的,中国需要油,可以从市场上买。中国有外汇储备,难道买不起?

“走出去”的目的是建立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通过技术与合作,开发更多的油,增大供应量。国家的竞争力,不是油价要比世界低,而是在同样油价下产出要高、耗能要低。世界油价是统一的,我们只要做到产出高、耗能低,就有竞争力。油产在哪里只是存在地点不同而已。

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才是从根本上对国家的能源安全有保障,我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国家能源安全的。

《新世纪》:中海油现在海外投资看重哪些地区?有什么目标?

傅成玉:简单地说,我们看重可增值的资产。以阿根廷Bridas交易为例,首先,进入成本比较合理;第二,该公司的管理成本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