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海油劳模 | 坐热“冷板凳”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765次    时间: 2021-10-06 14:19:58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div id="zoom" "=""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1998年,毕业后的徐长贵来到渤海研究院,被分到储层地化室从事最基础的地质研究工作。每天一上班,他就会和师傅一起,套上白大褂,掏出放大镜,顾不上尘土扑面,..

分享到:

<div id="zoom" "=""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1998年,毕业后的徐长贵来到渤海研究院,被分到储层地化室从事最基础的地质研究工作。每天一上班,他就会和师傅一起,套上白大褂,掏出放大镜,顾不上尘土扑面,一盒一盒地观察岩心、岩屑……

当时渤海的勘探前景还不明朗,基础研究更是萧条,每天就是看看岩心、岩屑。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冷板凳”中的“冷板凳”,而后来的七年里,徐长贵始终平静地与岩心库里那些来自大海深处的石头做伴,看遍了渤海几百口探井的岩心,在心中刻下了大海深处的瑰丽山川。徐长贵在储层地化室“面壁”的日子,也是渤海勘探由浅层转向深层的突破期。作为当时渤海最年轻的项目经理,徐长贵带领团队翻阅了数千篇国内外相关文献,解释了上万公里的地震剖面。

2006年,徐长贵“转行”到渤中勘探项目队。当时,渤中探区已经整整十年没有大发现。找不到储量,任何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徐长贵拿出在储层地化室“面壁”的精神,带领团队把积满灰尘的岩心取出来,把最原始的手写钻井记录找出来,用新的思路重新认识。2007年,石南深层勘探获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渤中探区新的储量增长点,引领了整个渤海的中深层勘探。

2017年10月,徐长贵升任勘探部经理,当时正值渤中19-6构造评价陷入困境的时候。徐长贵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精细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创新地质设计,瞄准深层、突出潜山,优化地质资料录取、简化套管程序,钻井周期从119天降到了45天;解放测试思想,优化作业程序,细化施工细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储层污染。最终,潜山测试获得高产,彻底打开了渤中19-6的勘探局面,一举发现了中国东部老油区第一个大气田,探明天然气2亿方、凝析油2亿吨。

2020年,徐长贵来到南海,从一个部门负责人到掌舵南海西部的勘探“大盘”。千里赴任,徐长贵依然带着他那副专业的地质放大镜,因为使用了太久,上面的字迹都掉光了。但徐长贵不愿换新的,他说:“不管到了什么岗位,搞勘探科研一定要从基础做起。看到它,就像见到了当年的自己……”

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低油价的双重打击,想要如期完成上产规划,必须在近期找到足够的储量。徐长贵做的第一件事是“啃”资料。南海风高浪急,水深大,压力高,地质条件与成藏条件都跟渤海不同,仅北部4个盆地就有15万平方公里的矿区面积和700多口井。整整一个月,徐长贵一有时间就扎在机房,泡在成堆的资料里,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一个人独自返回。

23年间,从北到南,徐长贵始终没离开勘探一线。2015年以来,他作为主要发现人先后发现了11个大中型油气田,向国家提交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2亿吨油当量,为渤海油田上产3000万吨并持续稳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和团队的攻坚克难下,2019年渤海探井突破100口,创历史新高,并成功发现我国东部最大的天然气田——渤中19-6气田,为缓解华北天然气荒、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重要贡献,创新成果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寻访手记:

要问徐长贵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一定会说是在海里发现大油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徐长贵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也正因此,成为“有志者”,至人所罕至处发现大油田,是他工作二十多年间一直在坚持的事。一个又一个油气田在这位水下“探险家”的坚持下浮出水面。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