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价的天然气和二甲醚,正在动摇着传统清洁能源LPG的地位。在价格的压力下,LPG逐渐退出燃料市场的统治地位,LPG需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在未来4、5年中,世界液化石油气(LPG)供应增长甚为快速。但是,LPG和其他能源价格一样将一起保持高企状态,随后逐渐从目..
低价的天然气和二甲醚,正在动摇着传统清洁能源LPG的地位。在价格的压力下,LPG逐渐退出燃料市场的统治地位,LPG需要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在未来4、5年中,世界液化石油气(LPG)供应增长甚为快速。但是,LPG和其他能源价格一样将一起保持高企状态,随后逐渐从目前的高位下降。液化石油气和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美国能源咨询公司Purvin & Gertz副总裁Ken Otto 先生在武汉举行的第13届中国LPG国际会议上预测。 目前,LPG的价格跟随原油价格一路高涨,而天然气价格却远远低于其自身价值,并且低于LPG的价格。因此,低价位的天然气大举进入大、中城市,甚至连小城市都在准备上马天然气项目,导致各地液化气的销量普遍下滑。 在销量节节下降的情况下,LPG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资源优势,并寻找新的销售市场成为LPG产业发展的关键。 重新定位 凭借发展较早、燃料热值高、运输方便灵活、投资小等特点,LPG可以被方便快捷地运输到经济不发达地区。而天然气由于受管道输送方式的限制,和项目投资大、供应较不稳定等特点,仅在使用密集地区具有使用优势。也因此,尽管低价位使得天然气对LPG的冲击不小,并大大减少了LPG的市场占有率,但是LPG 仍有自己的发展空间,那就是走向城外,进入到农村地区。 很明显,未来几年内,在城市消费市场,天然气进入城区,将迫使LPG退居次要地位,而转往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尽管由于农村经济尚不发达,居民们还很难承受目前较高的LPG价格,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将有所改观。目前在广东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LPG的销量就已经非常可观。 除了市场区域的重新定位,要使LPG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还应重新定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LPG行业内部已逐渐从初级低价倾销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因此,企业必须做好服务终端的延伸和扩展。对于中小型的液化气企业来讲,终端领域的延伸和扩展主要是指往下游服务领域进行延伸,在下游领域开拓更多的服务项目,创建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实现LPG产业链利润的巨大增值。 除了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外,从全球液化石油气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LPG将从目前的民用转向承担化工原料的角色。 随着LPG价格频创新高,居民和商业市场的需求增长将继续放缓,而作为化工基本原料和机动原料使用的LPG总量将大大增加。 原油价格高企导致炼制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如石脑油价格自2006年初至今每吨上涨了250美元以上。而相对于石脑油价格的上涨幅度,LPG价格的上涨幅度较低,因此,用LPG作为原料的经济性得到提高。目前,石化行业已经成为LPG的第二大消费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的石化工业将更多地采用液化气作为生产原料。 进口减少 过去由于进口LPG的质量优于国产LPG,一般在车用等要求较高的LPG消费领域中,进口LPG一直拥有较好的市场。但目前由于国产LPG供应增多、质量提高,和进口LPG价格的居高不下,形成了进口LPG市场的萎缩。 广东石油商会前会长饶孝柱向记者抱怨:“在高油价的压力下,LPG是唯一一个还需负担进口税率的燃料。液化气进口量的减少,除了国产气产量的增加外,和液化气进口税率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进口一吨LPG的价格为880美元,要交纳5%的关税,这就意味着进口一吨LPG需要交纳350元人民币的关税。国家每年从进口LPG中可获得的关税收入大约为2亿人民币。有专家表示,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很小的税收,但是,对于使用LPG的普通居民来说,每罐就要多支付5元。所以,目前除了广东、上海和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仍作为进口LPG的主要市场,其他地区很难承受如此高价的进口LPG。由于价格过高,进口LPG的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小。从2007年开始,进口LPG的数量开始减少。 同时,由于国内炼厂不断扩容,以及产油国在我国的加工合作,国产LPG的产量每年都在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是造成LPG进口量减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以LPG销售量最大的广东地区为例。2007年,广东地区国产气供应量增长了41%,主要来自国内的海南炼厂和广州炼厂。同时,天然气用量大增给进口LPG带来巨大的冲击,2007年,广东天然气进口量从2006年的接近70万吨增至290万吨。在国产气、高油价、天然气、炼厂气和替代燃料的围攻下,2007年,广东LPG进口量缩减到405万吨,同比减少25%。2008年1月份的进口量更是降到了20万吨,回到了50年前的水平。 中国石化(爱股,行情,资讯)股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高级工程师田春荣给出了一组数据,“新增炼油能力投产使国产液化气供应增长速度加快。2007年,全国液化气产量增长10%。据预测,2008年的国内液化气产量将从2007年的1780万吨增加到1940万吨,并在2010年达到2200万吨,年增8%。” 在此情况下,LPG企业要适时做好战略转变的准备。目前已经有LPG企业开始尝试开拓出口市场,目前华南已成为LPG出口到东南亚的最大的生产地区。也有部分LPG进口企业开始与国内炼厂直接合作,介入或扩大了国产气的经营。 勾兑之“醚” 在LPG中搀兑价格相对低廉的二甲醚,可以降低液化气的价格,因此,不断高涨的LPG价格给二甲醚等替代能源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由于二甲醚的环保优势,政府的节能减排政策也支持二甲醚的发展,使得二甲醚的发展如虎添翼,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量成倍增涨,后势强劲。 专家预计,LPG与二甲醚联合进入城镇及农村地区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是眼下由于二甲醚与LPG的掺兑存在着诸多不规范,如价格、掺兑比例不规范、钢皮和运输车使用标准不规范等给LPG掺兑二甲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除了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在进入销售环节时,不少终端零售商将掺兑了二甲醚的LPG按照纯LPG销售,并从中赚取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消费者对LPG中掺兑了二甲醚并不知情,导致很多用户在使用LPG时不了解二甲醚对钢瓶的腐蚀特点,安全隐患很大。 除了安全隐患,由于市场不规范,在LPG行业中还存在重复添加二甲醚的情况。例如,从北方来的LPG已经添加了30%的二甲醚,而南方的销售商在没有经过检测的情况下,把从批发商手里购买的LPG作为纯LPG,再掺入30%的二甲醚。这样,到老百姓手里的LPG就含有40%乃至更多的二甲醚。目前,二甲醚与LPG的掺兑比例从15%-30%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规范,专家估计即将出台的二甲醚掺兑标准中规定的掺兑比例将为30%。 “为了实现规范化,要从源头抓起。掺兑应该在LPG厂家或是二甲醚的厂家中进行。LPG和二甲醚进行掺兑,应该让消费者知情,由消费者自己选择,让市场需求来决定购买掺兑还是不掺兑LPG的液化气。如果购买了掺兑了二甲醚的LPG,消费者必须定期检查和更换新的罐体。”作为液化气企业的代表,大东燃气公司副董事长王云华建议。 |